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星期人物》 人生就是不斷地學習 黃碧珍的C型人生

發布日期:
作者: 蔣榮玉。
點閱率:2,703
字型大小:

美國生命週期革命權威瑪蒂‧迪特瓦(Maddy Dychtwald)2003年著作「Cycles: How We Will Live,Work,and Buy」提出線性人生以外的「C型人生」,年齡不再是評斷人類心態、消費行為的重要依據,比方有人會在35歲重返校園、45歲結婚、52歲創業或76歲再婚……,越來越多人顛覆「大家都如斯」的人生時間軸,走出不同的人生路徑,今年滿60歲的黃碧珍也在實踐自己的C型人生。
勤勞節儉的黃家長女
黃碧珍原名黃貴籬,祖籍金門水頭,1949年出生於印尼東加里曼丹麻里巴板市,現任「印華作協」理事聯絡部主任,身兼「印華作協」會刊「印華文友」、「國際日報」文藝副刊「耕耘」編委及黃氏宗親會理事、會刊編委,也是金門互助基金會理事婦女部委員。1999年底進「和平日報」工作,2001年才開始學習寫作,2002年初轉入「國際日報」編輯部迄今,作品發表於「和平日報」、「國際日報」及「印華文友」,2005年與7位文友出版合集「生命的火花」,2012年出版第一本個人文集「遲來的春天」、2016年出版「雪泥鴻爪」。
52歲成為作家之前,黃碧珍絕沒料想到自己的人生軌跡會有如此變化。從5歲讀幼稚班起,因為原名難唸難寫,叔父為她改名「碧珍」,開始寫作後成為筆名。在落番印尼之前,她的父親黃啟柄在金門只讀了2年私塾,1935年抗日時期隨家人南下,靠捕魚為生,印尼獨立後遷居麻裡巴板城區,改以腳踏車挨家挨戶叫賣收購而來的布料、食品,有了積蓄就開個小商舖,販賣日常用品、食品、米糧等,母親許嬋娟則單純地相夫教子。
排行老大的黃碧珍有5弟4妹,就讀麻埠中華小學與新華中學。因為家教嚴,從小她便養成勤勞節儉的習慣,猶記當年就讀小學四年級時,每天清早幫忙做家務後,中午11點她就得走路到小商鋪送午餐,等父親吃完後才趕緊去上學,來回45分鐘,趕到學校12點半,剛好敲上課鐘。
1960年,印尼政府頒佈第10號禁令,其中便規定「華人不可在縣以下城市做生意」,當年,城內華人只要是開小商舖的紛紛關店,趕著返回祖國,原本黃碧珍的父親也把小店給變賣了,在家等僑船,沒想到僑船只來了一次就沒了下文,如此等待三個月,正當黃父為一家生活費操碎了心的時候,原來收購小商舖的鄰居主動賣回商舖,黃父得以重操舊業。黃碧珍說:「可能是先父一向以善待人,友族鄰居看了我們沒有回去,就自動把小商舖還回來。」
1964年初中畢業後她就讀東爪泗水開明學校高中部,事實上,身為長女,加上家中食指浩繁,黃碧珍當年根本不敢跟父親提想要升學的事。看著即將畢業的同學忙著去泗水、瑪琅升高中,她好生羡慕,「那時我的想法是,父親才剛剛再做起小生意,經濟能力有限,弟妹們也要唸書,費用大。」沒想到,領了畢業文憑的隔天一早,父親竟然問她:「妳要升學嗎?」她喜極而泣地說:「我要!」但轉念一想,又說:「到泗水升學費用很高,爸爸怎麼解決呢?」黃父卻說:「放心,一切會按排。」黃父期勉她儘量節儉,努力求上進,不要像他在抗日戰亂年代只進私塾讀到小學二年級,12歲出南洋後連一封信都不會寫。
人生處處是轉折:山不轉路轉 路不轉人轉
1966年蘇哈托上台後封閉了印尼全國所有的華校、華文報館,也禁止所有華文書籍面市,因此,黃碧珍只在泗水讀了2年書,1966年又回到麻埠,被迫中斷學業的她與同學們共同開設華文補習班,直至1972年。回憶當時情景,她說,「要不是雙親大力支持,給我精神上的鼓勵,華文補習班是不可能堅持開了6年之久。那時每天晚上9點鐘下課,為了安全起見,母親總在巷口等著,陪我一同回家。」
開設補習班的6年是黃碧珍自認最快樂的一段黃金時代,每天工作滿檔,但她不知疲累,「一星期五天教補習,從早到晚4節課,另一星期則要再加晚上2節課,每天都是一早做好家務,7點半出門,中午12點回家,下午1點再去,5點回家。」幾個小老師也會輪流帶領近20位小學生到海邊、山區果園遊玩,「小朋友勤學又聽話,我們待他們親如自己的弟妹,家長也好放心,放手讓我們帶。」不過,受時局影響,1972年補習班暫停營運。
1971年9月,黃父病倒了,醫生說是高血壓,服藥不見起色,後來檢查出是肝硬化,可能只剩一個月生命,才22歲的黃碧珍聽了傷心又焦慮,流下眼淚。後來遇到中醫師王家穆,建議服中藥配合針灸可能有起色,只是當年小城沒有針灸醫師,王醫師只好臨時教黃碧珍看舌苔、切脈、檢查眼睛等,並吩咐她設法找到熊膽、犀牛角2種珍貴藥物及燕窩。總算皇天不負苦心人,透過當時在森林木材區打工的朋友找到了9個小熊膽,「他們得知是我父親生病所需,都不收錢,宗親叔公又送來犀牛角,使我感到雪中送炭的親情與友情。」之後又從山區友族處買到上等燕窩,就這樣,她開始自己照顧父親,每二天一次寫信給王醫師講述病情,再由王醫師配藥,鄉親們代寄。如此,黃父的病情竟然慢慢好轉,一年五個月後才撒手人寰。
纏綿病榻的黃父在家休養期間,小商舖由黃碧珍與大弟照看。當時對經營商舖一竅不通的她為了父親與家庭重擔,開始做起小批發生意。雖然走向經商之路,黃碧珍卻因為接觸中醫而開始對醫術產生興趣,「我心裡總想:要是我也能掌握這門醫術,可以為人治病,該多好呀!」她也果真起而行,1973年到泗水進同濟醫社學習針灸,1974年回鄉後以針灸為人治病,她笑說:「當時我只是在同濟大眾診療所觀察實習一年的針灸理論與實踐,就回東加小城以出診形式為人治病,不是很專業的中醫師。」
她的啟蒙老師就是王醫師。王醫師在家一星期開2天診,他在診病時,黃碧珍便旁聽病人的情況,累積醫理與中藥知識,王醫師也出借針灸、穴位等醫藥書籍,鼓勵她有空把穴位背熟,練好指力。起初她把棉花包成硬硬的方形,先紮一針,才在自己的身上紮針,感覺痛不痛,「我的個性就是這樣,想學成某種東西,嚴格要求自己不達目的誓不休。針能插入棉花包了,就用自己的腳、手臂來試驗。萬事起頭難,試驗好幾次總算成功了,我真的要感謝弟妹們,他們的手腳都成了我的試驗品。」她在同濟大眾診療所實習期間,王醫師一個月一次到診所看望她,關心她的學習狀況。
愛閱讀愛分享 52歲栽進文學創作領域
人生處處是轉折,黃碧珍的中醫之路沒有繼續走下去,1978年,她與金門籍鄉親劉欽發結為連理,婚後育有一男劉德順,畢業於雅加達TARUMA NEGARA大學,目前服務於銀行業。1981年,黃碧珍夫婦遷居雅加達,為了生活奔波的她在布商當了17年簿記人員,直到1999年底轉入「和平日報」當打字員才開始接觸編輯與寫作。
51歲的她開始吃力地學打字,工作第一天只能打幾百個字,「看到別的同事幾分鐘就打了一大篇,心裡真焦急,可是越急就越打錯字。總編看了說:『別急,熟能生巧,第一天上班能打出這字數,不錯了!只要有信心、有毅力,繼續努力一定會成功。』他這一句話給我很大的鼓勵,使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征服自己,打字時盡力把心情放鬆些,久而久之,每天打的字數越來越多,這個學習經驗讓我瞭解『有志者事竟成』的真義。」
黃碧珍是個樂於分享生活所見所聞的人,除了2012年出版第一本文集「遲來的春天」,2016年再出版第二本文集「雪泥鴻爪」外,她也陸續發表散文集,紀錄生活、旅遊及採訪見聞,她認為自己最滿意的是寫實作品「談租屋談交情」及「拾荒老人」,「我碰到困難的時候,大家無條件出力幫忙,不是很熟悉的人也熱情幫忙我,讓我感到人間的溫暖,很有人情味,充滿大愛的氣氛。「拾荒老人」講述人生的艱苦拚搏,刻苦耐勞,傳達的是人生有溫暖,充滿希望。」前後造訪金門三次的她也隨手寫下自己的心情,如「回故里-金門之旅」、「金門散記」等。
仍堅守工作崗位的她說,雖出版了兩本文集,但這僅是邁向文學的第一步,「要學習的東西滿多的,必須加緊努力,請教老前輩,多看多讀多寫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學水準。」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