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人物》 李丞鏞-水墨花鳥畫名家、春風化雨行善助人「金牌老師」
年籍:59歲、金湖鎮瓊林人(原籍古寧頭村)
現居:新北市永和區
學歷:開瑄國小、金沙國中、復興美工、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碩士
經歷:榮列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1999年)、世界文化名人辭典(2000年)、中日美術通鑒(2001年)、台灣當代美術家辭典、海峽兩岸書畫名家集、台灣美術家圖鑒。現任九歌書畫協會會長
本月25日起,李丞鏞在台北松山慈惠堂舉辦「李丞鏞作品義賣展」,所得逾500萬元,將全部捐贈給慈惠堂當「母娘文化館」建館基金。
李丞鏞說,此事緣起於慈惠堂堂主郭葉子20年前捐贈一輛美國進口的救護車給金門醫院;他代表受到慈惠堂幫助的金門人略盡棉薄,盡己之力回報而已。
耐心觀察畫花鳥,幼得「畫畫神童」外號
李丞鏞原籍金門古寧頭村,民國47年爆發823砲戰,古寧頭村幾乎全毀,李家屋傾牆塌,年僅9歲的李丞鏞大哥不幸被砲火擊中喪生。李家被迫搬遷至瓊林借住親戚家避難。砲戰後2年李丞鏞在瓊林村出生。
戰後金門物資缺乏,李家家徒四壁,日子過得辛苦。李丞鏞自小喜愛與花鳥自然為伍,當同齡小孩在玩彈珠遊戲時,他卻喜歡以石塊當畫筆、用牆壁做畫布,描繪他所愛的花草、鳥類。他畫什麼像什麼,培養出畫畫的興趣。
李丞鏞擅長於觀察花鳥蟲獸生態,讓他的花鳥寫生畫更活潑生動。小時為了畫一隻翡翠鳥,他曾蹲在金湖鎮榮湖旁,盯著翡翠鳥觀察一整天,只靠一塊麵包充飢。他說:「寫生觀察是體驗古人所謂『師法造化』的不二法門。」
開瑄國小校長蔡金皮給他取了「畫畫神童」外號;時任導師蔡錫忍也鼓勵有加。就讀金沙國中,李丞鏞的美術才華漸露光芒,各項美術比賽都名列前茅。有一次他參加國際青少年繪畫比賽,畫作在全國賽得獎,並送去日本參加決賽,之後掛在校長室收藏,因為他是該校創校以來,第一位榮獲國際美術競賽冠軍的學生。
金沙國中畢業,在父母親及兄長、導師及美術老師鼓勵下,李丞鏞隻身赴台就讀永和復興美工職校,半工半讀之下,他還訪名師李石樵啟蒙素描及西畫基礎,梁丹丰老師授以水墨基礎,畢業展榮獲水墨畫第一名,並如願考上國立藝專(現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國畫組。就讀大一時,水墨花鳥畫常獲得恩師黃光男、李奇茂等教授的指導與鼓勵。後唸臺藝大研究所中國書畫組,學業成績也第一名,時任教授歐豪年特以詩詞相贈勉勵。
南投閉關潛心創作並行公益
為了創作,臺藝大畢業後李丞鏞獨自潛居南投山野,借住南投縣政府新建之活動中心。該新建築廣二百多坪,他一人入住閉關全心投入寫生、研究四時變化與花鳥生態。適逢南投家扶中心要籌資興建兒童館,李丞鏞應救國團及南投家扶中心邀請,舉辦「名家畫梅義賣展」,持續七年將自己畫作義賣,所得全數捐給南投家扶中心,其愛心義行普獲新聞媒體報導,他的花鳥畫作功力也獲肯定,有人大老遠專程入山向他購畫。
104年在台北舉辦個人畫展後,李丞鏞則帶作品代表台灣至北京參與中國最大一次「暖流愛心義賣展」,他的花鳥畫作立即被收購,所得25萬元人民幣全捐給主辦單位,濟助16省份貧困學童。
107年他獲北京當局邀請,以唯一代表台灣的評審委員身分,至北京參與「內蒙古自治區首屆文化旅遊創意設計大賽」,評審來自全中國最優秀文創作品。
李丞鏞認為,「行善助人是人之本性,那是人生快樂的泉源。」
此次他捐贈價值逾500萬元畫作給台北松山慈惠堂義賣,所得充作慈惠堂文化館建館基金,亦出於行有餘力當回饋社會之善心。
春風化雨20餘年,得「金牌老師」稱譽
李丞鏞曾在實踐大學及復興商工任教20餘年,獲得「金牌老師」稱譽。
他教學熱心認真,與學生互動亦師亦友,課堂上必全程示範畫法,並引經據典,讓學生觸類旁通。他曾教過張孝全、李依謹等演藝人員,也有不少學生來自金門故鄉。最特別的是,小學校長蔡金皮的孫女成了他的學生。他記得有年上復興美工最資優的美術科班級開學首堂水墨課程,有一位女學生一直釘著講台上的他看;下課後在操場追上問究竟,對方回說,「老師,您是我阿公所說的繪畫神童!」李丞鏞才知她是蔡金皮校長的孫女。
李丞鏞所教學生成績優良,頻在全國美展、全省美展、全國學生美展等包辦水墨國畫組前幾名,獲金、銀、銅獎無數。他歷年所教學生,甚多攻讀國內外藝術博碩士,因而有「金牌老師」之譽。
為了鼓勵畫畫用功的學生,他曾將自己僅有的一台相機贈與學生。有一位40幾歲中年學生在畢業典禮眼眶泛淚送給他一個賓士原型車木雕,說:「老師,謝謝您,我人生第一次得獎是因為您,而獲得肯定。學生沒有錢,無法買真的名車送給老師,我送您這台賓士!我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刻它,希望您喜歡。」令李丞鏞感動莫名。
花鳥名家,師法造化自然
李丞鏞從小悠遊金門豐富的自然生態,觀察花鳥百態而有心得。他服役於澎湖防衛司令部1年10個月期間,常與憲兵官蹇中校及軍法官等至澎湖各離島督考,亦曾以行政文書兵短暫代理人事官(去受訓)業務,可到處趴趴走,趁機會到處寫生,望安、七美等離島美景都曾出現在其畫作中。
他認為,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換言之,一花一世界,花鳥寫情,山水寫性。
他甚為欣賞清末明初嶺南派大家高奇峯。高奇峯(廣東省番禺縣人,生於1889生、1936年卒),自小家境清苦,刻苦治藝,且素性孤高,與時流寡合,徐悲鴻早年受其資助留學,足見其襟懷之廣。尤其高奇峯師法造化,潛心精研花卉草蟲,山水、人物、走獸。這點似與李丞鏞自小習畫作風與個性相似。
李丞鏞自小愛畫金門的花木禽鳥。小時也頑皮的與同學攀牆探手入磚洞麻雀窩抓雛鳥試養,觀察到麻雀「幼雛可讓人餵食,成鳥寧死堅不開口吞食」的道理,雖對麻雀感到虧欠,但對金門麻雀的細微觀察,有助其雀鳥作畫技巧,至今麻雀不時躍然其畫作中。
李丞鏞另一常作畫的主角是金門特有的「戴勝鳥」。他所畫戴勝鳥栩栩如生,悠遊自在山林間,金門人觀之,卻難免頓生思鄉之情,其實李丞鏞也在藉由畫作抒發懷鄉情感。
盡孝照顧病母,研修形象學有心得
李丞鏞母親黃緞生病往返台大醫院就醫,前後4年由李丞鏞與兄長李國安校長照顧,那段期間,李丞鏞又要忙於教學,日夜操勞心力交瘁。李母之後由軍機送回金門,於101年4月病逝(88歲)。照顧病母讓他體悟行孝應及時,也更潛心研修形象學,目前他在命理、風水、面相頗有心得,除幫人解厄開運,還在機緣下開導救過幾個想不開的人。
數十年來,李丞鏞畫筆未曾間斷,他也不斷嘗試水墨花鳥各種創新的技巧,融合體會宋畫之意境,「不即不離」、富饒禪意的水墨風格。而且他入世卻不媚世,也不吝施善行公益,有如一股清流,讓人見識不一樣的金門畫家風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