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星期人物》 孫水泉-落番12年再任烈嶼黨公職 福壽雙全精采人生

發布日期:
作者: 陳亮羽。
點閱率:4,732
字型大小:

年籍:98歲、烈嶼東坑村人
現居:桃園市中壢區
學歷:曾讀私塾
經歷:烈嶼鄉東坑庄庄長、東口村長、烈嶼民眾服務站主任

今年98歲的孫水泉,曾任烈嶼鄉民眾服務社主任20年,他奉公守法,誠懇篤實一介不取,任內事必躬親,在金門戰地政務時期曾身兼多職,是烈嶼黨政軍重要溝通橋梁,留下諸多造福鄉民的事蹟。
落番印尼12年,父母催婚回烈嶼
孫水泉民國10年出生於烈嶼鄉西口村東坑,在家排行老大,有三位弟弟及二位妹妹。
16歲、日本侵華爆發蘆溝橋事變那年(民國26年),孫水泉跟著隔壁阿伯落番南洋去打拚。他們先搭船到廈門,再轉搭輪船取道香港、菲律賓,輾轉航行17天才抵達印尼。
孫水泉說,他幼年在烈嶼讀過幾年私塾。到了印尼,曾在當地僑校補習一陣子國文、英文,可惜一直沒有正式學歷。為了謀生,除了做粗工,也曾在美軍基地幫忙印刷心戰傳單前後數月,後來開設雜貨店,省吃儉用幾年下來小有積蓄。他也慢慢融入當地華僑公會擔任理事,協助興辦學校,並負責抄寫課本給學生使用。
孫水泉在印尼共待了12年,直到28歲,日本戰敗投降,烈嶼鄉東坑村父母頻催他返鄉,與父母幫他經媒妁之言訂立婚約,苦等他3年的同村女子呂搻成婚,他才打包行李返鄉。
協助軍民溝通,地瓜換白米
孫水泉返回烈嶼,時逢民國38年國軍從大陸撤退,為強化戰地防務,大小金門駐軍調動頻繁之際,孫水泉父親孫里鏡的漁船也被徵用協助載運部隊,但跟其他被徵調的烈嶼漁民一樣,孫里鏡也和大陸軍人言語不通,有時雞同鴨講時起誤會,孫水泉於是代父駕駛漁船接運從大金門移防小金門的部隊。
由於孫水泉跟軍方互動良好,他28歲結婚不久,被委派擔任「東坑庄」庄長,負責駐軍與居民相關事務之協調。孫水泉說,當時國軍部隊補給尚未穩定,軍糧吃緊,為解決軍隊伙食供應不足問題,在當時民間也無法買到白米的情況下,孫水泉奉命經手先向民家借「地瓜」供部隊食用,等部隊糧油補給運抵烈嶼,駐軍再以6斤「地瓜」換1斤白米比例,還米給民家,如此各取其利,也滿足部隊與民間需求。
不久,烈嶼西口村幹事陳延贊(大陸籍,曾任金門縣農會總幹事)介紹孫水泉到位於羅厝的部隊「東南五十一補給站」當民伕隊長。他帶領50名民伕,當補給船駛抵烈嶼,就負責率民伕搬運各單位的補給品。幾個月後,部隊駐防比較安定,駐軍200師599團團長連守仁於東坑創辦「新生國民小學」,由團政戰主任聞仲芬擔任校長,聘請施庭祥(福建安溪人)當四、五、六年級教師,孫水泉當一、二、三年級代課老師。施庭祥與孫水泉負責教國語與寫字,其他課程由部隊派政戰人員任教。
國共戰後,金門師資嚴重不足,小孩也未強迫就學。孫水泉記得當時學生年齡差距很大,湖井頭洪陸訓博士就讀新生國小一年級時才六、七歲,中墩林文章,西方蔡丁督就讀二年級時,則都已十五、六歲了。
經歷白色恐怖,袒護村民被免村長職
幾個月後,駐軍調防,由七十五師接防烈嶼駐地。金門在古寧頭戰役後氣氛嚴肅,匪諜出沒風聲鶴唳,衍生草木皆兵的白色恐怖,施庭祥老師無端遭波及,被軍方遣送回大陸,新生國小全校只剩孫水泉獨擔重責。還好不久由金門縣政府接手校務,但孫水泉因無正式教師資格,被安排轉任西口村村幹事。
孫水泉回憶說,當時縣政府文教股長楊應堯(金寧鄉榜林人)曾到新生國小詢問他學歷問題,並表示要推介他去台灣念師大簡師班,取得教師資格;他考慮到剛結婚不久,有一家老小要養活的家計問題,自己沒辦法離開烈嶼,婉謝了楊應堯股長的好意。
不過他的西口村村幹事一職也沒當多久。當時村幹事薪資(比照軍方少尉階,月薪40餘元)由民眾分攤出錢,因烈嶼鄉行政村改編,將原本五村改為八個村,分別為--林宅、羅湖、後頭、黃垵、西井、東口、上庫、上岐。孫水泉獲改派到東口村當村長,又因村民和村指導員發生糾紛,上級指責他袒護民眾,把他免職。
人生路峰迴路轉,從商務轉黨職
天無絕人之路,民國40年初,烈嶼鄉成立「民眾消費合作社」,從大金門批貨,供銷民生日用品給鄉民,孫水泉獲選擔任合作社理事。孫水泉說,合作社理事乃有給職,月薪數百元,待遇算不錯。工作之一是負責到大金門批貨,他記得當時金門仍使用「流通券」,最大幣值3元,每次批貨都要用麻袋裝流通券,而大小金門之間交通僅早晚一班船,從合作社到碼頭搭船沒有交通車,都要扛著裝錢麻袋走路往返,相當辛苦。
民國40幾年金門開始舉辦地方民選,孫水泉和合作社六位理事回村競選村民代表,他當選東口村代表,當時村代表沒有任何薪資及津貼,還要自己出錢請秘書,所以他們仍舊兼任合作社理事維持收入。
民國47年初,烈嶼鄉長開嘉庭向上級推薦孫水泉擔任中國國民黨烈嶼鄉黨部書記。他接任不久,黨部對外成立了「民眾服務社」,書記亦為主任,開始他的黨職生涯,一直到民國67年12月獲准退休,前後當了20年的服務社主任。
民國47年8月23日爆發震驚世界的「823砲戰」,烈嶼鄉落彈無數,烈嶼旅居汶萊的金僑發起募款救災,賑濟款由南洋匯寄到大金門的山外台灣銀行,到大金門領取汶萊金僑賑濟款的重責又落在孫水泉身上。
孫水泉說,他帶著烈嶼鄉公所工友洪文督(現任烈嶼鄉長洪若珊祖父)搭乘軍方「水鴨子」渡海到大金門,轉往山外臺灣銀行具領金僑賑濟款,當時臺幣最大面額100元,汶萊匯來一百多萬元裝滿兩大袋,由洪文督用扁擔挑回。他記得回程「水鴨子」軍船沒開,他們被迫在大金門多待一晚,當夜有匪砲夜襲,又要擔心所攜帶鉅款安全,整夜不敢放心闔眼睡覺。
談到823砲戰,與孫水泉剛慶祝結婚70年周年的呂搻(91歲)也描述,「真的很恐怖,怕得要死!」她說,匪砲轟隆彈如雨下,東坑村民全都躲到村後山洞避難;她的二子孫有財還是在砲火下出生的。所幸東坑村屋毀不多,有砲兵陣地在的南塘、庵頂等村落落彈較多,軍民傷亡也較慘重。而後的「617」、「619」砲戰,中共主要在向美國總統艾森豪訪問台灣抗議,以「嚴懲美帝」為由再啟戰火,發射砲彈大多落在海邊,對軍民威脅較輕。
身兼多職,多項建設造福鄉民
孫水泉於民眾服務社任內的有形建設:一是在大金門水頭村借用民房作為烈嶼民眾招待所,在大、小金門間交通船因故停航時,提供烈嶼鄉民暫宿。二是烈嶼當時沒有民間醫院,生病只能到軍中衛生所看診,連住院病房都沒有,他向后頭方天賜先生借用土地,發起募款,請部隊協建一棟民眾病房,包括男女病房各一間,護理室隔於其間。三是民眾服務站初始沒有辦公室,他協調八達樓子旁空地地主捐地,鼓勵地方人士捐款及向汶萊金僑募款,共募集17萬元,委請陳堅高師長派駐軍協建一棟辦公室,包括一間會議室,兩間辦公室,兩間寢室,一間廁所,也就是目前烈嶼民眾服務社的後棟建築。
每年春節前,孫水泉發動軍公教社會人士捐獻冬令救濟,將募集到的大量白米、現金、衣物,分發至各村有需要的民眾,還發起由軍中醫療單位組成的醫療巡迴團隊,連續17年到各鄉村服務。另外還設法籌錢,撥作烈嶼中小學的獎助學金。
孫水泉身兼多職,先後兼任烈嶼民防大隊政戰輔導長、烈嶼鄉調解委員會主任委員、青年救國團烈嶼中隊幹事。並曾任西口國小、烈嶼國中、金門高中家長會委員。
他兼任青年救國團烈嶼中隊幹事時,因為戰地缺乏精神食糧,特別開辦一間青年文化服務社,除發行刊物,還兼賣報紙、雜誌、小說,收入皆納入公費,所以每年青年節慶祝活動會聚餐,辦得有聲有色,而於民國54年獲選國民黨總團部十大優良義務幹部獎,獲蔣經國主任頒發一只手表、一套書籍及獎狀鼓勵。
子孫滿堂慶「白金婚」
民國67年底孫水泉退休,因子女均在台灣就學,他也搬遷到桃園龍岡定居。
今年4月25日,是孫水泉、呂搻結婚70周年慶。兩人所育二男四女都成家立業,內外孫16人(有8人是台清交名校碩士),曾孫7人。孫水泉長子孫先照曾任金門烈嶼國中總務主任、桃園龍岡國中教務主任退休,他將龍岡國中提升成為升學績優學校,風評甚佳。二子孫有財為創業30多年的電子公司負責人。4個女兒也都有穩定工作。
第三代中,孫維欣曾是北一女100公尺短跑紀錄保持人。她是外資證券信託公司執行副總裁;先生也在金融業任職,有一子一女。孫維欣就讀台大管理學院EMBA時參加4天賽程、全長116公里的第11屆戈壁長跑挑戰賽,創下佳績紀錄;而後又任第12戈壁挑戰賽陪跑員。不論就學、步入職場、走進家庭,都是成功的「人生勝利組」。
孫水泉4代同堂,家族成員共47人,子孫滿堂。每逢假日節慶,子孫都會回家陪伴,滿屋歡笑聲不斷。雖年高98歲,孫水泉耳聰目明,早晚都運動養生,身體健朗、精神奕奕。他生性樂觀、重人情味,鄉親友人的婚喪喜慶、或同鄉會等活動家鄉事,他都設法親自前往致意。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孫水泉與小他7歲的呂搻都年逾90歲,身體健朗。子孫4月25日特別為他們盛大舉辦結婚70周年「白金婚」慶。人生幾何,世間攜手幸福共度70年歲月的夫妻又有幾人?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