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人物》 莫凡-與父洛夫如兩個宇宙 因為風的緣故再生連結

莫凡與詩人父親洛夫曾是兩條沒交集的平行線。 (陳亮羽攝)
年籍:54歲、祖籍湖南衡陽、台北市出生
現居:台北市信義區、北京
學歷: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經歷:歌手、音樂製作人。北京夢響當然音樂有限公司副總裁
莫凡曾是知名「凡人二重唱」的主唱歌手,他也是被譽為兩岸國寶級詩人、去年去世的金門女婿「詩魔洛夫」的兒子。
洛夫原名莫運端,他於民國48年7月823砲戰尾聲,隨軍赴金門戰地任新聞聯絡官,在駐紮的太武山武揚坑道中完成經典詩組「石室之死亡」。並結識金寧鄉東洲村的小學老師陳瓊芳,共譜戰地情緣。兩人於民國50年10月10日(國慶日)在台北市國軍英雄館結婚。51年生長女莫非、54年生下莫凡。
民國70年洛夫與陳瓊芳結婚20周年前夕,洛夫寫了一首詩《因為風的緣故》給愛妻陳瓊芳,成為洛夫膾炙人口的「招牌詩」之一。莫凡將這首詩編成流行歌曲,傳唱世界各地。
「因為風的緣故」連結一家三口
洛夫是享譽國際的詩人,先後得過國家文藝獎、中山藝文獎、吳三連文藝獎、中國的李白詩歌獎等,民國90年被評選為臺灣當代十大詩人,且居首位。他有「詩魔」之譽,近年甚至被譽為兩岸國寶級詩人。
但這輩子,身為大詩人的父親,洛夫只為兒子莫凡寫過一首詩「寄遠戍東引的莫凡」。感情內斂的洛夫不直接寫給兒子,而是等到報紙刊出這首詩之後,才將剪報寄給當時在馬祖東引島當兵的莫凡。
洛夫也為愛妻陳瓊芳寫了一首膾炙人口的情詩-「因為風的緣故」。
莫凡將「因為風的緣故」編曲成為流行音樂歌曲。「因為風的緣故」也成為洛夫、妻子、莫凡,一家三口藉由詩、曲的唯一連結。
莫凡成長過程中,因為洛夫將心力全投入於創作,家中事務與小孩教養全委由妻子陳瓊芳處理。莫凡說,小時候,感覺父親(洛夫)沒有做到父親該有的責任,幼年也完全沒有感受到父愛。長大了,才了解父親做為詩人的艱難,每日勤於閉門創作,甚至臨終前還孜孜不倦在準備創作。
旁人對洛夫的吹捧,莫凡總覺得太遙遠;因為與父親太接近了,總覺得他那有那麼偉大?而後才深刻體悟,洛夫在家裡仍是以詩人的角色第一,再來才是父親的角色。
自嘲常被老爸責打的莫凡說,他們家屬於老式傳統家庭,父親上了餐桌小孩才能上桌;父親動了筷子,他們才敢出手夾菜。吃完飯,洛夫就進了書房寫他的詩和書法,然後整個晚上再也見不到他出來。
兩個宇宙,靠血緣牽連
一個是經年埋首創作的名詩人,一個是曾紅遍兩岸的流行歌手。洛夫、莫凡父子倆人卻少有交集。
民國95年1月24日聯合報以「詩魔洛夫、歌手莫凡,父子兩個宇宙」為題的名人對話專訪中,莫凡就說他到30歲,才自覺有「境界」能讀父親的詩了;並說直到自己也當了父親,才明白洛夫的詩人角色貢獻是大於為人父的。
這篇名人對話專訪,也讓洛夫、莫凡這對父子揭開內心世界。
洛夫說,唱歌的兒子莫凡跟他是「兩個宇宙」,但中間有條線,是血緣。
洛夫承認他是個傳統的父親,對孩子的管教,精神上開放,但溝通互動不足,這是他愧疚的事。
洛夫還透露,姓「莫」很難取名,莫凡的姊姊叫「莫非」;而莫凡,是替他取名那天中央日報社論登了「不凡的日子」幾個字,洛夫隨意用筆一戳,第一次戳到個逗點,所以取小名叫「小逗點」;第二次,戳到「凡」字,所以取名「莫凡」。
莫凡則說,他看父親,與一般讀者不同,讀者的眼光,看詩人就是優秀、高不可攀,不食人間煙火;但從家人角度看正好相反,父親在生活上不是很能自理的人,大概是媽媽太能幹了。
莫凡說,從小爸爸就是無為而治,忙創作、書法練習,與子女生活互動不太多,父子文學上的交流等於零。以前會懷疑,別人的爸爸陪孩子作功課,但他父親不會,他父親在家庭裡的功能是很差的;但現在回頭看父親,他的偉大不在對家庭的貢獻,他詩人的角色大於父親的角色。
犬子誤成愛犬,詩人酒醉糗事
今年3月30日在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舉行的「因為洛夫的緣故-洛夫追思音樂會」上,莫凡講了幾則洛夫生前軼事,顯示詩人內心天真爛漫又詼諧幽默的一面。
莫凡說,父親是喜歡看電視連續劇的「電視老童」,有一次孫子爭著要看電視,問洛夫:「爺爺給我看電視好嗎?」洛夫竟然回答:「那我叫你爺爺,你讓我看電視好了。」
另家中養一隻洛夫買回來的巴哥犬,因為狗腳趾踩在木質地板發出噠噠聲,洛夫為之取名「莫達」,甚為寵溺,家中也僅有莫達這隻狗可以自由進出他的書房。
一日晚上洛夫喝醉回家取鑰匙開門,見到莫凡首句先問:「莫達,莫凡餵了沒?」原來一時口誤叫錯了,讓莫凡啼笑皆非,也常以此自比「犬子」當笑話說。
莫凡並說,這輩子,父親只帶他去看過三場電影,分別是--鴉魔驚魂、血滴子、齊瓦哥醫生。
而幼時洛夫揹著他去內湖金龍寺爬山,莫凡至今銘記不忘這段難忘的父子同遊時光。
莫凡音樂路大起大落,北京尋第二春
洛夫與陳瓊芳於民國85年移居加拿大,至106年返台養病。他自認21年的溫哥華半隱居生活是他創作的黃金時期,除完成三千行的長詩巨作「漂木」,另寫了「大冰河」、「背向大海」兩首數百行長詩,以及「雪落無聲」、「雨想說的」和「唐詩解構」等詩集巨作出版。期間他入選台灣十大詩人、贏得大陸首屆「李白詩歌獎」及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之肯定,站穩華語詩人泰斗地位。
莫凡則逢音樂路上大起大落。他與同於民歌餐廳駐唱的袁惟仁民國77年組成「凡人二重唱」。84年,兩人以一首「朋友別哭」唱遍兩岸三地大江南北,還擊敗優客李林等勁敵,拿下金曲獎,紅極一時。
85年,與唱片公司合約到期,莫凡和袁惟仁也解散。次年莫凡去了新唱片公司「現代派」擔任音樂製作總監,從歌手轉為製作人,當時推出的音樂作品數量龐大,他每天只做兩件事:上班和睡覺,每月收入數十萬元台幣。惜因公司投資太大,周轉不靈倒閉,莫凡也失去了這份高薪工作。稍有積蓄的莫凡乾脆休息在家裡當「好爸爸」帶小孩。
89年,莫凡和朋友投資與音樂毫無關係的影像監控系統生意,但隔行如隔山,賠光數百萬元,不得不舉債度日,從雲峰跌落人生谷底。
94年難以忘懷對音樂的熱愛,莫凡又與袁惟仁重組創辦凡人音樂製作公司,東山再起擔任總經理,並簽旗下歌手黃淑惠,同年底發行第一張個人創作專輯。
95年,莫凡接受當時還叫「當然音樂」的執行長張勇邀請,去北京當公司音樂製作人。他並開始在大陸參與一些音樂大賽的評委,還做過浙江衛視、江蘇衛視等選秀節目的評委或導師。也經歷了「夢響當然」從他初去時的五、六個人小公司,發展到如今數十名員工的規模。
在北京13年,現為公司副總裁(Vice President)的莫凡負責三個部門(製作部、版權部和宣傳部),每天不停的開會,商量如何把唱片做好,如何把藝人帶好,如何把版權做好,這些都是唱片公司的命脈。但莫凡最喜歡的還是做音樂,所以他花在音樂製作上的時間相對長,並樂此不疲。
在音樂中找回自我,以詩懷念父親
莫凡說,他在音樂中再次找回自我,找到自己的價值。「我曾經跌倒過一次,人生沒有再讓我第二次跌倒的機會,所以我很珍惜現在的工作。」
洛夫移居回台北養病的最後二年時間,莫凡每半個月便自北京飛回台北陪伴雙親,且總是親自下廚為父母親煮食。為祈求父親康復,他不辭遠途入山尋寺跪求靈符,其姊莫非也頻趁下班時趕來相陪,使洛夫夫妻十分欣慰。
去年3月19日,洛夫在台北榮民總醫院病逝,享年91歲。日前,他又獲頒2017世界華裔傑出領袖獎,華人文學泰斗再受肯定。
今年3月29日,聯合報副刊登出莫凡追思父親洛夫的詩作「慢慢讀,詩」。
洛夫隨風而逝,但詩留人間--莫凡也以父親熟悉的創作方式,以詩來懷念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