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人物》陳葶甄-專業熱忱善輔導 愛心模範教師受表揚

陳葶甄在大學時是田徑好手。(陳葶甄提供)
年籍:47歲、金寧鄉東洲人
現居:台中市龍井區
學歷:金城國中、金門高中、中興大學、雲林科技大學碩士班進修
經歷:私立致用高中、大甲高工國文教師
人生是一連串巧合的安排,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軌跡要走。志唸法商,卻中榜中興大學中文系的陳葶甄,在台中開啟人生新的扉頁,於學習探索中成長,進而在台中落腳生根當教師,並於民國102年當選台中縣教育會「愛心模範教師」,獲台中市長胡自強頒獎表揚。
無心插柳唸中文系 人生轉彎
陳葶甄從小數學成績優異,國三畢業她搭525軍艦至高雄阿姨家找表妹玩,同年也參加高雄區的高中聯招,在沒準備下,數學僅錯一題。就讀金門高中高一的數學抽考,也一度拿到全校最高分,所以她一直以為自己是讀法商科的料。
但大學聯考,因為英文科失利未達標,導致無法填寫法商科系志願。此時父母與親友力推師範學院,一直灌輸她當老師是個不錯的行業,陳葶甄在小小叛逆心驅使之下,她畫掉了所有可以上的師院(北師、竹師、中師……);於是高分低取,分發到中興大學台中校區的中文系。
在興大較無課業壓力,她積極參加各類校園營隊活動,一改以往內向害羞的性格。並在學姊的央求及聳恿下,代表系上參加球類比賽及校運會徑賽,竟然一跑成名,被系上封為「戰地兒女」、「偶像」。接著順理成章的成為學校田徑校隊長跑的一員,曾參賽大專運動會一萬公尺徑賽(操場跑25圈),也曾奪得中區田徑邀請賽女子組3000公尺徑賽冠軍,一切都始料未及。就如同她原本想唸法商科系,聯考卻分發到興大中文系;原本不想當老師,現在卻在高中職教書20幾載,深受學生愛戴。
品學兼優 自幼聽駐軍早晚點名唱軍歌長大
陳葶甄是金寧鄉東洲村人。東洲是典型農業聚落,國軍自大陸撤退後開始有駐軍,村子被127師505砲兵營包圍,村民與駐軍長期休戚以共,軍民互動關係綿密。
她父親陳水通(外號油豬,108年4月去世)承襲「郵政業務代辦所」,因為村莊附近有三個砲兵連及營部駐紮,阿兵哥眾多,母親在自宅小本經營雜貨店,兼營幫駐軍洗衣補衣、煮泡麵等小吃,體現了早期軍民互利共生的戰地環境。由於雜貨店前有一個打水幫浦,駐軍即以「碰浦仔」稱呼,口耳相傳成習。
也因為住宅鄰近砲兵營集合場,早晚都可以聽到阿兵哥集合點名唱國歌與軍歌、呼口號,因此不需要有鬧鐘就可以知道是早上六點或晚上九點。當集合場沒有軍事活動時,就成了村內小孩們最佳活動空間,奔跑嘻戲、玩鬼抓人、抓迷藏……等,陳葶甄在此渡過了愉快的童年時光。這種自由開放成長環境,對一個人的體格及思維能力助益匪淺。
陳葶甄國小1至4年級讀金寧國小國礎分校,後來學校被併,5、6年級來到金鼎國小,品學兼優,每年都被同學推選為班級模範生。之後就讀金城國中,班導師為羅毓華老師,她當了一兩任的班長,也被選為合唱團成員,學會了腹式呼吸及丹田用力的發聲法,也因此後來的教書生涯,都不需用喉嚨大聲嘶喊,卻能以宏量的聲音震懾學生,聲帶也不致受損。
高中三年讀了文組,在慘淡的少年時光裡體會到當學生的幸福,前後任導師董佩文與李立邦,都是用心及認真教學的老師,啟迪她的學習心與伴隨她成長。那時金門還沒有補習班,讀書也沒有太大壓力。
海闊魚躍 曾奪中區田徑邀請賽3000公尺徑賽冠軍
上了大學,同學們一度都誤以為她是靠加分考上的,因為他們把金門當邊疆生,而且那時僑生也有保障名額,但其實並沒有。當時中興大學同屆僅有她一人來自金門,課餘及假日無事,她積極參與學校各式活動,舉凡「社團負責人研習營」、「編輯採訪研習營」、「美工研習營」、「康樂輔導人員研習營」等都看得到她的身影。
而中興中文系有位來自金門的學生,不僅系上老師周知,她在興大同屆學生間的知名度也很高。也因假日無家可回,為打發時間,她變成各聯誼會的常客,也結識了不同校系的朋友。大學期間陳葶甄擔任過清韻古箏社社長、中文系體育幹事、中文系學會進修組長,並在清韻古箏社期末發表會上擔任主持人,也因為加入田徑校隊,接觸到一群熱愛運動的學長姊,進而跟著登山社去登攬多座台灣山岳。
陳葶甄說,大一時學校舉辦80學年度校運會,中文系找不到選手參加田徑賽。學姊說:「學妹,系上這個項目沒有參加,請妳幫忙。」抱著為學姊解圍的心態,她勉為其難接受,結果竟然在女子組400公尺賽跑得第5名、1600公尺接力賽第3名,於是被田徑隊學姊網羅進入田徑校隊,專門訓練長跑項目。
大二那年的校運會她贏得女子組1500公尺第2名,成績還打破校運會紀錄。3000公尺長跑也拿下第2名。還代表學校參加中區田徑邀請賽,一舉贏得女子組3000公尺賽跑冠軍,成為學校風雲人物。同年也參加大專運動會1萬公尺的項目,在中午1點大熱天的情況用了將近一個小時的時間,跑完操場25圈,可惜那年全國好手太多,僅拿到第10名的成績;不過民國82年全國舒跑盃路跑,得到了12公里女子組第5名佳績。
之後的興大校運會,陳葶甄都代表中文系出賽,在女子組800公尺、1500公尺徑賽維持前3名賽績;82學年度校運會女子組1600公尺接力奪得冠軍。徑賽之外,她還被邀入籃球與排球的中文系代表隊,儼然成為系上運動好手。
勤打工 開拓不同人生視角
除參加多項社團,因為讀中文系沒有課業壓力,有許多零碎的時間可供利用,除了當家教外,她的打工經驗還包括推銷錄音帶、當導遊、外送達美樂披薩等。
大一暑假,因為一張廣告傳單,跑去當錄音帶推銷員,體會到業務員跑業績的壓力。陳葶甄每天在公司精神喊話後,就展開在陌生的街道推銷的體驗。面對陌生人,她一再的突破自己膽怯的個性,主動介紹商品,與客戶建立良好的關係。也許是勤奮認真,有許多客戶主動幫她介紹客源,因此拓展到國軍803軍醫院(現為國軍台中總醫院,位於太平區),向病房內住院官士兵推銷流行音樂或西洋古典情歌專輯,一個暑假就賺了4、5萬元,是業績最好的工讀生。
大二暑假,適逢金門開放觀光,金門戰地的旅遊團蓬勃發展,她跟著當旅遊業領隊的大姊陳尤利,兼差當導遊,在遊覽車上向對金門充滿好奇的台灣遊客介紹家鄉的風光,才驚覺自己對家鄉的了解是這麼的貧乏,當然也充份感受到戰地政務解除後,金門觀光的熱潮,以及一窩蜂搶錢的觀光亂象。
大三到國小課輔班當授課教師,察覺她自己在面對小朋友時,教學上特別有創意及靈感。大四因為修習的學分較少,而且也確定自己不報考研究所,陳葶甄有較多空檔時間,因此到達美樂披薩店當工讀生,除了店內的業務,也需外送披薩,在沒有google導航的年代,她訓練出絕佳的方向感與認路、尋址的本事。
看似鬼混的大學四年,除了玩社團、參加活動、打工外,陳葶甄課業其實維持著一定的水平,當有海外華僑提供「廣東、福建學生獎學金」可以申請時,她以品學兼優,學年成績都80分以上,每年申請到1萬元獎學金,減輕家中的負擔。
民國84年陳葶甄中興大學中文系畢業,那時私立高中職有試用教師的編制,她遍投履歷,獲台中縣大甲私立致用高中聘用。緊接著考上試用教師教育學分班,花3年的暑假至台灣師範大學修習教育學程,87年拿到合格教師證,隨即教師甄試考上大甲高工當國文教師,在該校任職迄今。
專業熱忱 開大甲高工明星畢業演唱會創舉
自大學畢業後,在沒有任何教育學程的訓練下,陳葶甄以其主動積極,任勞任怨的人格特質,接下私立致用高中校方分派的各項任務,包括帶班、指導校刊、招生宣導、日夜兼課。不論在班級的領導或行政業務的配合,都獲得不錯的評價及口碑。
87年到大甲高工任職,在行政、導師或專任教師職務上,她也都全力投入,秉持著一貫的專業熱忱,用充滿愛心及耐心的方式與學生互動,獲得校方肯定與學生敬愛。因為大學時期的廣泛學習,86年主編致用高中校刊;87至88年主編大甲高工校刊,她改變校刊風格,摒棄保守的封面設計,讓學生自由發揮創意,顛覆大甲高工校刊封面制式的傳統。
她本職學能優秀,個人曾獲85年國語文大甲區初賽中學教師組作文第2名、86年中學教師組第3名、89年大甲區初賽中學教師演說第5名、90年大甲區初賽教師組朗讀第4名。
民國92年陳葶甄接任高工訓育組長一職,她精心策劃舉辦大甲高工畢業演唱會,只花10萬元經費,請來當時剛出道的「SHE」、「王心凌」等4、5組歌手到校內熱鬧的開演唱會,轟動一時,至今仍是大甲高工首創及唯一一場請藝人來校演唱的畢業晚會,師生對此空前盛舉,津津樂道。
陳葶甄也善於因材施教,輔導學生發揮潛能。104至108年,她指導大甲高工學生參加「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小論文比賽」,前後共有5個梯次,累積得獎次數21篇,其中特優9篇、優等4篇、甲等8篇。
她也從105年開始指導學生參加「全國中學生讀書心得比賽」,帶動大甲高工獲特優人次大躍進,光是在她一人的指導之下,4年累積的特優件數達到21篇之多,優等也有18篇、甲等21篇,為學校及學生個人增添不少的榮耀。
付出愛心 關懷輔導學生,數年如一
陳葶甄初到大甲高工任教時,憑藉著菜鳥的衝勁及韌性,不僅擔任導師,也兼任合作社的司庫,校刊社的指導老師等職,並接下全國校長會議的快報出刊工作,忙碌又充實。也因為學習力強、辦事能力高,後來陸續擔任過進修部教學組長、日校訓育組長、圖書館文書組組長等職,107年獲選為大甲高工教師會理事長,目前身兼「適性學習社區台中一區均質化大甲高工召集人」,負責與國中端連繫並辦理各項課程體驗活動。
親和力極佳,是陳葶甄的優點及特色。她可以很快地融入學生團體,瞭解學生心中的苦悶。所以在班級經營上師生衝突的情況少見。她也藉由與學生互動,感受到年輕學子的活潑與創意,除了欣賞並適時給與鼓勵。
雖非輔導專科畢業,但只要有時間或空堂,常可見陳葶甄與學生懇切晤談,她能掌握耐心傾聽的原則,輔以和善的態度,讓學生充份抒發傾吐內心情緒,往往在晤談之後,學生都有豁然開朗的感受,稍釋心中煩憂。她也在校內開立心靈奇蹟魔法社、數字塔羅研究社、心靈彩繪社等,用不同的心靈輔導方式,切入學生的內在,引導生命朝向更良善美好的方向發展,並開啟學生內在的善性與良知良能,成為一個具有愛心,並能關愛他人的生命體。
陳葶甄並自編「心靈成長加油站」教材,以閱讀寫作的方式,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陶冶性格,讓心地更柔軟,更懂得設身處地為人著想。對單親或家庭經濟不充裕的學生,她特別關懷,幫忙申請獎學金、爭取免學雜費或減免課輔費,付出不求回報的愛心。
因為這些舉動和表現,讓她在民國102年獲台中縣教育會遴選為當年度的「愛心模範教師」,並於教師節當天獲胡自強市長頒獎表揚。
為了追求自我成長,她參加過林顯宗老師的深層溝通課程,學習彩虹戰士的生命秘數解碼,探究德國海寧格的家族排列等學習體驗課程,並且以撲克牌數字塔羅的剖析,試著為迷途的學生解脫糾結情緒。並修練氣功,接觸普拉納呼吸,甚至喝過傳說中的死藤水(孟婆湯),在超覺靜坐中愈來愈清晰人生的意圖,朝著五十而知天命的方向前進。
陳葶甄以一位異鄉的遊子,所到之處皆讓人對她留下深刻印象,她說:「我的所做所為,不僅代表著我自己,也代表金門人,所以我處處與人為善,不僅常常得道多助,也讓大家對金門人豎起大拇指,說『讚!』。」
人生自有天命。父母最初盼望陳葶甄能當老師,有穩定的工作與收入,但她在大學聯考時硬是「小小叛逆」,不選填師範校系志願,因此沒到小學當教師;沒想到峰迴路轉,還是成為高中職老師,進而樂在其中,表現傑出,豈非冥冥之中,自有命運的巧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