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星期人物》林秋黎-守著一方轉角小屋 守著陽光幸福

發布日期:
作者: 陳永富。
點閱率:4,986
字型大小:
林秋黎成功營運「轉角小屋」複合式餐廳。(陳永富攝) 林秋黎成功營運「轉角小屋」複合式餐廳。(陳永富攝)

本籍:烈嶼鄉上林人
現居:台中市烏日區
學歷:上岐國小、烈嶼國中、台中私立明道中學
經歷:台中市浯江金門同鄉會常務監事、總幹事

林秋黎在台中市烏日區長春街經營一家叫「轉角小屋」的複合式餐廳,店不大,卻成功帶起社區商機,這也是她16歲就赴台,結婚成家後,獨立創業的人生歷練轉角。

  出生宋江陣村落 幼有「俠女」稱號
  56年次的林秋黎出生在曾以「宋江陣」民俗陣頭及「歌仔戲團」聞名的烈嶼鄉上林村。家有1男6女等7個兄妹,她排行老4。從小,她好打不平,看不慣男生經常欺負女生,常挺身而出大聲斥喝頑皮男生,因而在同學間有「俠女」稱號。被問起這段童年往事,林秋黎說:「我只是嗓門大,壯膽嚇嚇男生而已!」。
  林秋黎烈嶼國中第15屆畢業那年夏天,即告別家人與同學赴台,先在桃園待了約一星期,她思考今後人生發展,還是有繼續升學充實自己的必要,所以南下台中市西屯區先短暫投靠出養的姊姊家。在入學私立明道中學念商科後,她白天在台中市中港路的達新公司上班,夜間讀烏日區明道中學夜校。
  達新公司主要生產並內外銷雨衣、雨鞋等產品,林秋黎去打工住公司宿舍,工作項目是車縫尼龍材質雨衣褲(縫線處再經高周波封防水膜),那時正值台灣經濟起飛,加工業興盛年代,達新公司廠內有數千名工人,規模甚大。該公司跟位於烏日區的私立明道中學有建教合作關係,每天工廠下班後,公司出動十幾輛交通車將唸夜校的工人送至烏日區明道中學,放學再接工人回公司宿舍。(達新公司民國47年創業,82年遷廠至台中西屯工業區)
林秋黎就這樣往返學校與工廠快兩年,雖然上班加上唸夜校,每天累得回工廠宿舍倒頭就睡,但有重拾課本讀書的上進感,那個年代,跟她一樣隻身在台灣就學或工作的金門年輕人,心境大都跟她一樣,只要有工作收入,也有個棲身處所就很感激了;最難熬的應是逢節慶放假日,同事都返家過節,她一個小女生留守宿舍,噙淚想家的孤單寂寞了。
  明道中學夜校3年級時,林秋黎與同學在學校附近租屋,也辭去達新工作,在烏日區另覓新職,從此她在烏日區落腳,在異地生根,迄今已逾30年。
  人生轉角 帶起社區商業街雛型
  明道中學畢業,林秋黎陸續換了日商挖土機公司、光陽機車零件中部總經銷、車床廠等公司會計的工作,大致都跟在明道中學所學的商科有關。
  22歲時與黃銀源結婚(彰化人),在家相夫教子,並協助丈夫經營順聯鋁業有限公司的鋁門窗生意。
  8年前接手烏日區住家附近的長春街328號餐廳,轉型為販賣簡餐,義大利麵的社區溫馨複合式餐廳,取名「轉角小屋」。餐廳取名「轉角」,除了位處長春路與巷子的轉角口,也跟她有心開啟新的生涯發展有關。
  林秋黎說,她有一位很會烹飪料理的婆婆,跟婆婆學了一手作菜手藝。為接手餐廳,她除考取丙級廚師證照,更花了不少時間到台中地區2、30家作簡餐或義式料理的餐廳去試吃,學習各家餐廳經營特色及菜色,以及觀察消費者喜好,當自家餐廳設計料理的參考。
  「轉角小屋」的內部裝潢、桌椅擺設、外觀意象設計,全出自林秋黎之手。這家餐廳位於住宅區,店後有黃昏市場、附近也有菜市場,原本社區居民少有到餐廳消費習慣,所以之前店主已頂讓轉手多次,生意都做不起來。
林秋黎接手後,由於她擔任九德國小愛心媽媽達15年(曾任志工隊長),也是明道中學愛心志工媽媽,且長期擔任社區協會會計志工以及關懷據點執行秘書,在社區扎根甚深,她誠懇實在的做人做事態度深獲社區住民鄰居認同,所以初期靠著社區鄰居以及學校志工友人到「轉角小屋」來捧場消費並口耳相傳推薦,撐起人氣也打響了餐廳口碑,順利營運。
  「轉角小屋」在住宅社區開花結果,有了亮眼業績,這幾年竟也帶動其他餐飲業者進駐,如今長春街已有5、6家餐廳,逐漸發展出商業街雛型,林秋黎的「轉角小屋」扮演著推促社區商業發展的重要角色。
  父承建保生大帝廟 母是抓蟹高手
  林秋黎父親林天生今年92歲,他曾是信譽卓著的建築包工,烈嶼鄉上林村的「李府將軍廟」以及上庫金碧輝煌的「保生大帝廟」重建,都是林天生承包施工。為順利完成保生大帝廟重建,林天生還曾跨海到台灣三峽祖師廟等廟宇實地觀摩多座保生大帝廟建築工法。
  烈嶼鄉上庫媽祖廟、青岐關聖太子廟、湖下與羅厝宗祠、上林村、西宅、后井、西方等村的宗廟以及大金門衍厝的王氏宗祠等,都是他承建的,他也是最早引入為防白蟻蟲蛀的宗廟「不見木」工法的建築包工。
  林天生幼年喪父,母親守寡辛苦持家。他僅讀過3年私塾,但手巧,會紮竹筐、竹籃及高粱稈食籃等農家用具。他早期白天做工,晚上在家編竹器,貼補家用。烈嶼鄉各家戶男丁結婚,會向他訂製子婿燈。林秋黎許是遺傳父親巧手藝,她也精於皮雕、拼布、織布娃娃等手工藝品。
  林秋黎母親洪(毛灬)治(青岐人,十幾年前去世)勤於下海擎蚵,是上林村最有名的抓蟹高手。在金門尚有10萬駐軍時,她抓捕的青蟹、紅蟳,在回上林海口管制哨時就會被阿兵哥買走。林秋黎記得,林母曾抓過一隻超大紅蟳,以500多元賣給駐軍,創下高價紀錄。
  林秋黎幼童時跟著阿嬤種田,隨母親下海擎蚵當幫手。就讀烈嶼國中時,上學途中經過自家菜田,她會先幫所種的菜瓜、絲瓜、長豆、青菜等澆水。下田幫忙農作時,林秋黎看到妹妹在旁分心玩耍,會加以責罵,結果妹妹哭著回家告狀,田裏工作全要林秋黎攬下來做,回家又挨母親責罵。這讓她悟出「絕對不要把同事或工作夥伴氣走或罵走,否則全部工作要自己一人做……」的心得;她也把自己所悟的心得化為職場哲理,告誡餐廳同仁切莫求好心切,把初來乍到的新人或工讀生罵走了,否則「所有工作要自己做」。
  林秋黎說他父親林天生做包工建築生意講誠信、金錢往來清楚,從未與人有財務糾紛,也從沒聽聞父親跟他人有過大小聲;父親對家人也極有愛心及盡職顧家。父親反求諸己、與人為善的與人相處態度,也影響了林秋黎正面思考的人生態度。
  林天生曾參與烈嶼「宋江陣」輝煌時期
  上林村曾以「宋江陣」聞名,目前村口並以宋江陣石雕為社區代表性意象。林天生在十六、七歲就參與習練宋江陣,而後一直擔任該村宋江陣的助教,至五、六十歲才結束。
  金門文化獎得主林馬騰在所著「烈嶼鄉文化館口述歷史」書中,曾訪談林天生,他口述上林村宋江陣的傳承史如下:上林很早就有宋江陣,民初為防猖獗「同安賊」,各村落都組「宋江陣」練武強身。日本時期管制很嚴,那時連手電筒都管制,更何況是刀槍,所以宋江陣就停頓下來。後來到和平時期,為了迎請大道公,就又招大家再來學,當時屬林麻記性最好,每套拳術陣法樣樣都記得,村人再次集合練習時,林麻就成為師傅級教授。
後來上林宋江陣就參加其他村的慶典、迎請大道公等活動,直到38年國軍來時,因戒嚴又再度管制了。一直到約60年,國軍邀民間組織才藝參加慶典、拜年、勞軍表演等活動,大家才又再開班學習,吸收青少年的新力軍加以訓練,成為烈嶼地區唯一尚保存傳承的宋江陣。
最後終不敵經濟現況,人口外移而漸漸式微。上林宋江陣曾經有輝煌的時代,在70年間是盛行時期,民國80多年榮獲行政院文建會「民俗技藝薪傳獎」,當時不只宋江陣,上林村還有歌仔戲團,都到過大金門表演,跟東林的戲班共享盛名。
西方村落耆老陳水炎也在「烈嶼鄉文化館口述歷史」中陳述烈嶼鄉曾經有過的「宋江陣」輝煌時期如下:當時烈嶼很多地方有宋江陣,后頭、西方、上林、東林、雙口等社里皆有,其中后頭最響,每次出陣都是36路,西方宋江陣的特色是打「大八卦」,一隊36人,18人穿黑色服裝,18人穿白色服裝,6面牌對36支鋤頭陣,完整從頭打到尾,稱為「大八卦」。
以前大年初一,民間遊藝團體常應邀到龍骨山的師、團部表演。當時隊員有一些人技藝比較強,學得比較多,會比較多套兵器拳路,由他們傳承教導下一代,直到50多年間才漸漸式微,現在宋江陣的兵器還在。但堅持到最後的雙口、上林的宋江陣都因人口不足,自然解散了。
  以父親承建保生大帝廟為榮
  位於烈嶼上庫的保生大帝廟蘶峨堂皇,是烈嶼鄉規模最宏大的廟宇,香火鼎盛,如今以連辦十幾年的春節「擲筊贏轎車」迎春活動而聞名全台。林天生是該廟重建的建築案承包人,全家人都引以為榮。
  烈嶼保生大帝(大道公廟)興建於明代初期,為烈嶼全境共同奉祀的神明,由全島依聚落分成八股輪流當爐主,故又稱為「八保老大」。明嘉靖年間(公元1522年-1566年),占據臺灣的荷蘭人結合海寇大肆作亂,烈嶼大道公廟也遭荷蘭人焚毀,神像暫由廟祝遷奉於西方村佛祖宮避難,奉祀方式也改為爐主制。清朝初年,居民重新編成「四甲」,每年由一甲輪值,輪到爐主者迎請保生大帝神像回到該鄉里坐鎮供奉,即俗稱的「請大道公」,是烈嶼歷史最久、最有規模的宗教活動。
  民國80年後,信眾決定重建保生大帝廟,於85年動工興建,87年落成。保生大帝廟為二進式宮殿式構造,正殿主祀紅面保生大帝為中國醫藥之神,又稱「大道公」。前殿雙臺脊,大殿加掛太子亭,廟前的山門牌樓,全部以花崗岩及青斗石組砌而成。廟高17公尺、全部面積650平方公尺,為全烈嶼最富麗堂皇的道教廟宇,也是全金門規模最大的廟宇。
同學情重 允當同鄉會總幹事
  林秋黎夫婦育有1子2女。長子國立中央大學物理系研究所畢業,現於科技公司當工程師。長女在「轉角小屋」餐廳幫忙;次女就讀大學。
她於洪慈旭當選台中市浯江金門同鄉會第9屆理事長時,受邀入會。林長生任第16屆理事長時任常務監事,現為第17屆的總幹事。參與金門同鄉會資歷已有17年。
林秋黎與林長生是烈嶼國中第15屆同學,兩人赴台求學時,林秋黎念台中烏日區的私立明道中學,林長生就讀隔著一條大肚溪的彰化高工,兩人一直都有連絡,保持很好同學情誼。一年前,林長生力邀林秋黎接任台中市浯江金門同鄉會總幹事一職,協助身為理事長的他推廣會務,由於子女均已長大,餐廳生意也上軌道,林秋黎行有餘力,慨然允諾,協助老同學林長生為旅居台中的金門鄉親服務。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