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鄉訊焦點》金門日報鄉訊開版六周年系列報導四之一:歷史回顧篇

發布日期:
作者:
點閱率:976
字型大小:

●專題報導/本報駐台特派員楊樹清

鄉訊開版,一九九三年六月五日星期六

 〈探討金門觀光 鄉親空中對話〉、〈金門人出錢 廈門人編志〉、〈學子身在台灣 心繫浯島鄉園〉、〈鄉訊短波──新連線金門說明會敲定六一九〉。

一九九三年六月的第一個星期六,六月五日,揭櫫「連繫鄉親‧凝聚鄉心」的《金門日報‧鄉訊版》開版了。半個版,寄身在《金門日報》第四版。開版日內容最大驚奇處,在於主文聚焦報導中廣青春網羅懿芬主持的《四季人生》節目,探討金門觀光,採開放現場Call in的方式所激起聲音迴盪,來自金門的白梅(白嫣嫣)痛陳未準備好、匆促開放觀光下,對金門「百害有一利」,「百害」包括製造環境污染、破壞生態景觀、古蹟文物浩劫及民眾往返台金一票難求等等,關於「一利」,她消遣道,就是仲介業者讓土地價格不斷狂飆;在台中就讀大學的「雅雅」,憂心匆匆開放後的金門古風不再,像城隍廟拆除重建、原貌盡失,「金門將來拿甚麼給人家看呀?」;旅台僅三年的陳隆達,則對「走馬看花」、未能規劃主題、彰顯人文景點的參訪、觀光型態表達憂心,「只顧炒短線,金門的觀光壽命究竟能維持多久?」

經過十五年了,再來回溯《鄉訊》開版日所裝填的對甫解嚴開放的聲音,可能情緒、可能生澀,但眾聲喧嘩的背後,都是守護家鄉金門的愛與疼惜。

為了迎接《鄉訊》開版,採訪小組進入中廣節目現場,記錄了〈探討金門觀光 鄉親空中對話〉。

另一則〈金門人出錢 廈門人編志〉報導,披露旅台企業家呂振南的宏願,默默出資提供廈門學者劉登翰等人要以三年時間來編纂《新金門志》,這個計畫未能完整實現,但後來也促成了《金門史稿》的出版。

〈學子身在台灣 心繫浯島鄉園〉,在《每週人物》欄位出現,配合六月開版的《鄉訊》,介紹一個台灣人三個金門人成立「六月工作室」的故事。就在「六四天安門事件」三周年的六月」,金鐘歌手殷正洋結合三位畢業於文化大學的金門人楊再平、盧秋瑩、陳明石羡共組「六月工作室」,以「傳播現象」、「環保現象」、「教育現象」、「社會福利現象」及「社會異常現象」等五大主題著手台灣社會現象調查工作,透過文字記錄、聲音傳播,從「十二年義務教育」、「尋找失蹤兒童」、「正視台灣毒品泛濫現象」及至「兩性關係的新觀念」等議題都是「六月工作室」的關懷重點。

因為闢《每週人物》欄位報導「六月工作室」家族成員的因緣觸動,此後的《鄉訊》周周有《星期人物》,首位正式登上《星期人物》者是王士朝,見報日期在《鄉訊》開版第二周──六月十二日,王士朝正與師大美術系前後期同學張琮欣、林耀堂在台北福華沙龍舉行《關係──時‧空‧人三人展》,時《鄉訊》已預言道「相信不久的將來,王士朝會選擇『藝術回鄉』的方式,也能再與自己的故士家園發生『關係』開出藝術的花朵。」但必須在十二年後,王士朝才回到金門,現今任教金門技術學院,發揮視覺設計長才,從事藝術教育。

《鄉訊短波》是《鄉訊》一開版就定調的欄位,首刊四則簡短訊息,「新連線金門說明會敲定六一九」、「聖人瀑布事件波及李養盛?」、「柏村人張火木邀郝資政演講」、「城隍爺巡安許少昆盛裝返鄉」。

來不及準備發刊詞。一個馬背款式的刊頭、三篇報導、四則短波、兩張圖片,三千多個字,一九九三年六月五日星期六,《鄉訊》正式向金門鄉親報到!

幕前幕後,台海危機入廈門再轉進星洲

 第一階段,從一九九三年六月的第一個周末到一九九六年六月的最後一個周末,《鄉訊》已然走滿三年、出刊一百五十八周,除了春節期間休刊一次外,從未斷刊,也都固定星期六見報;唯一的一次意外是正常發稿下,一九九三年八月二十二日星期天,《鄉訊》延了一天刊出,刊頭也漏了,誤植了塊國民黨十四全會的黨徽,而那周的《星期人物》是七十一歲的楊水應,標題下著〈主持北市金門同鄉會廿年無怨無悔/服務鄉親 楊水應期待交棒〉,又對照於二○○七年雙十節,八十五歲的楊水應在台北市舉行冠蓋雲集的鑽石婚慶,第二天《金門日報》以頭版頭條刊載,哪知報社彩印機偏在此日凌晨印報時發生故障,彩色版變黑白版,報紙下午才印出,卻彷彿珍貴的「變體鈔」,有人拿著當日報紙要楊水應簽名紀念。等於說,十多年來,從鄉訊版到要聞版,楊水應的新聞一出現,為《金門日報》寫下兩次「變體」紀錄,莫非楊水應與《金門日報》的「八字不合」?傳為趣譚。

鄉訊版《星期人物》也有過兩回「開天窗」的情形,被生意興隆的廣告吃掉了!一次是一九九四年七月十六日,因「李府炎坏老先生」的訃聞,一次是一九九四年九月二十四日,因「金門國際尊親會公告」廣告指定刊在鄉訊同一版左上角。隨著《鄉訊》發刊一年半,建立穩固的讀者群後,不少廣告全選擇星期六與《鄉訊》同一版位;惟恐廣告與內容產生「排擠效應」,報社作出決策,一九九五年元月起,《鄉訊》從第一張第四版移至第二張第六版,又在二○○五年《鄉訊》復版後移向現有的第七版,一方面避開擁擠的廣告,一方面刺激專刊的閱讀率,也因這個「移位」,讓內容越來越趨多元、豐富,但止於「半版」常態的《鄉訊》可適時彈性處理為「全版」。一九九五年六月三日、十二月三十日,為配合六月創版兩周年及年底「年度金門10大旅外新聞」、「年度金門10大旅外人物」的專題製作,《鄉訊》連兩波「整版」;又在一九九五年三月的台海危機入廈門、四月赴新加坡採訪;連續十周推出整版「廈門專刊」、「新加坡專刊」,猶未「小三通」、赴廈得金門→台北→香港→廈門繞轉的年代,以及海外鄉社與母鄉連繫有限的時空,《鄉訊》直擊廈門、星洲的金門人現場,帶回第一手訊息,不但擴充了鄉事報導版圖,也拉高了鄉訊閱讀興趣。那個電腦未普及,金門也尚未建立圖像傳輸的環境,又在中共試射飛彈的「台海危機」氛圍下,《鄉訊》兩度「非法」前往廈門採訪,都是躲藏,借住前國大代表陳允火在廈門蓮花新村的辦公室,靠著一台傳真機向近在咫尺卻遙如天邊的金門發稿,圖片則是託人「挾帶」或記者回台北時寄抵金門的報社;廈門歸來,轉往新加坡,是在詩人寒川帶領下,一一拜訪鄉社、鄉親,發稿基地借用慶利路的金門會館,也是依賴傳真機把稿件送回金門。

歷經六年,發稿百萬字數走過三百多期

一九九六年六月,《鄉訊》發刊滿三年的月份,又一連五周推出整版的三周年專刊,但在第一周就發生濃霧,金台航線中斷,致《鄉訊》稿件、圖片首次發生無法在星期四截稿日自台北快遞回金門的窘況;連三年,每到《鄉訊》發稿夜必親坐鎮報社編輯部「督軍」的社長楊成業立即裁示台北這頭將留底的圖文一律採「傳真」,但接收的幾張,包括拍攝新聞局長胡志強在金鼎獎頒發推薦優良圖書《單打雙不打》及《星期人物‧張榮強》的圖片效果都烏黑模糊難辨,不得已下,仍使用胡志強傳真照,張榮強那張照片則是楊社長夜裡開車到沙美向張氏族人「商借」檔案照替代,待版面編妥,已是翌日清晨四時;最後一周的《鄉訊》推出北美報導,過程更驚險,因為主編出國了,稿件在台北發了一半,另外一半雖約定人到加拿大溫哥華後補發,但因雙邊時差未掌握好,也因隔一個太平洋通訊困難,直到截稿日近午夜,楊成業才在相距九千五百多里外的金門報社收到加拿大傳真。

一九九六年六月二十九日星期六,《鄉訊》滿三年、發刊一百五十八期,《鄉訊留言板》打下〈在北美道別〉,此後因人事異動,又覓尋不到主編人選,終宣布停刊;這一停九年,直到二○○五年,顏恩威接掌《金門日報》社長期間,在議會的關切及各界的期待下,《鄉訊》得以復版,許亞第接了兩年主編工作;二○○七年五月,黃雅芬出任《金門日報》社長,同年九月,在第一階段參與三年的楊樹清,重回《鄉訊》重掌主編一職迄今。

以開版的時間點而言,《鄉訊》走過了十五年,但因中間停刊九年,致實際發刊的周數只歷經了六年,三百多期,文字容量超過百萬字,篇數與則數也都破千。《鄉訊》報導內容最受鄉親歡迎、矚目的,在於開版第二周即產生的《星期人物》,至今已集合海內外兩百多位各界金門菁英,不分黨派、先後上場演出,現居金門的王士朝、李金振、李福井、董振良、翁明志、陳滄江、楊肅元、陳清寶、吳成典、黃積軍、張忠民、許維民、蕭永奇、盧根、居台灣的楊水應、張邦育、黃獻平、楊永斌、吳連賞、洪國興、薛承泰、李子恆、黃克全、陳素民、蔡美美、蘇星輝、陳亞馨、牧羊女、居閩廈的許文辛、戴炎荃、陳慶元、林幼芳、洪菊井、郭偉紅,居南洋的黃祖輝、楊忠禮、張允中、邱少華、寒川、方然、莊心珍等等,都曾是《星期人物》嚴選的主角。

自歷史回顧篇開始,本周起的《鄉訊》將一連四期進行開版六周年系列報導,以今昔對照重溫一切鄉情舊夢;六月的最後一個周末,周末,六月二十八日下午,在台北《鄉訊》將邀請所有入列《星期人物》的鄉親回家,慶祝《鄉訊》開版六周年外,也要結合同鄉會力量,發起成立「金門鄉訊人物聯誼會」,連繫鄉親、凝聚鄉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