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鄉訊焦點》金門日報鄉訊開版六周年系列報導四之四﹕星期人物篇

發布日期:
作者:
點閱率:2,147
字型大小:

●專題報導/本報駐台特派員楊樹清

鄉訊辦桌,顏竹君顏羽君要回家

二十三歲的顏竹君,考取教育部公費留考音樂組唯一錄取名額,八月三日就要與十七歲的妹妹顏齊慧一同飛往美國深造了,竹君將就讀紐約伊士曼音樂學院研究所,齊慧以師大附中音樂班高二生跳讀紐約巴爾大學;竹君的另一妹妹、二十一歲的顏羽君,現就讀台灣師大資訊工程系大三,齊慧的雙胞胎哥哥、十七歲的顏齊賢,現就讀建中數理資優 班高二。

一九九五年十二月九日,《鄉訊‧星期人物》刊出〈祖籍金門南門出生於台北 鋼琴心算領域大放異彩/顏竹君、顏羽君一對‧『神童』姐妹花〉,竹君與羽君兩姐妹,當時一個十歲、一個八歲,竹君參加全省河合鋼琴比賽名列季軍、羽君心算檢定六段;後來,竹君以高一生遠征義大利參加成人組的國際鋼琴大賽勇奪第五名佳績,震撼全球樂界,羽君則是一路從北一女到師大在在數理領域表現搶眼。

顏氏姐妹花的父親顏國民金城人,母親方素美烈嶼人,來自大小金聯姻的優良基因?育下「神童家族」!值得一提的是,不止竹君、羽君姐妹,父親顏國民也上過一九九四年九月十日的《鄉訊星期人物》,標題是〈出生於金城南門里,身兼新聞人與作家/顏國民為李總統少年立傳〉;著有《明星加工廠》、《李登輝的身世之謎》等書的顏國民,停筆多年,也因「懼高症」未敢坐飛機,造成有二十多年未返鄉,今年清明終於等到船,自台中乘金門快輪回金門,使用新筆名,將這段歷程寫成文章投稿《金門日報‧浯江副刊》,也讓愛讀副刊的金門縣長李炷烽讀後,產生共鳴,透過秘書一路追蹤之後,李縣長親自撥了通電話給顏國民。

顏國民、顏竹君、顏羽君,橫跨十幾年,這個《鄉訊‧星期人物》家族,連同孩子的媽方素美、弟弟顏齊賢、妹妹顏齊慧,全家總動員,今晚將現身新莊市庭園餐廳「大宅門」的「金門日報鄉訊開版六周年慶暨金門鄉訊人物聯誼會」辦桌鄉宴,並與其他《星期人物》接受金門縣長李炷烽頒贈「金門鄉訊人物典藏證書」。

《星期人物》故事多,父女檔的顏國民、顏竹君、顏羽君,只是眾多故事中的故事人之一。從今天開始,兩百多位《星期人物》, 將化身「金門鄉訊人物聯誼會」的家族成員,形成金門一筆人力資產,匯聚出一股很不一樣的鄉親力。

他們的故事,盡藏在《鄉訊》的版面裡。

星期人物,各領域菁英聯合演出

「連繫鄉親‧凝聚鄉心」。一九九三年六月的第一個星期六,《鄉訊》開版了。

開版前夕,五月二十一日晚,金馬解嚴近七個月,自軍方手中接收的成功村一號金門日報社內,社長楊成業、總編輯李錫隆、即將接《鄉訊》主編的楊樹清及報社編採同仁,聚集討論《鄉訊》的發刊旨趣、版面架構、報導重點。

眾人腦力激盪,咸認《鄉訊》開版,對長期讀慣「島內新聞」的讀者來說,或會產生一些新鮮感,島外族的訊息與心聲有個園地可以傳回家鄉,這對兩地鄉親的情感連繫,意見交流,別具意義。因此,「人」與「事」將是《鄉訊》的聚焦所在。只是在幾無固定訊息源發佈的廣大旅外區塊,大陸、台灣、南洋、海外,如何主動出擊找訊息、尋人物,形同在「人海裡找鄉親,大海中撈鄉訊」,這是《鄉訊》面臨的最大挑戰。

「人永遠對人最感興趣」,《鄉訊》首次編採會中,楊樹清提出了在常態鄉聞外,也可以每周挖出一個鄉訊人物,這個人物的產生,必須具備:新聞性、、故事性、啟示性,以及和家鄉的連繫性。

《星期人物》的概念,於焉成型。

一九九三年六月五日星期六,《鄉訊》開版第一周,在「六月」開版的氛圍感染下,《鄉訊》首登的人物是由金鐘歌手殷正洋結合三位金門人楊再平、盧秋瑩、陳明石羡以關懷社會現象在台北所成立的「六月工作室」,時打出的是《每週人物》;進入第二周,六月十二日,《每週人物》正式改為《星期人物》,刻在福華沙龍舉行《關係——時‧空‧人三人展》的王士朝登上第一人。接續王士朝,六月份的《星期人物》以「相對論」方試推出〈李增城董志謀 讓不同關懷的聲音相激盪〉、〈李養盛呂金誠為金門戰役國家公園催生〉;進入七月,《鄉訊》一連二十五周推出《旅外人力資源調查報導》,此一時間現身的《星期人物》有〈葉耿漢‧闖進台灣新聞圈的尖兵‧促成台電與高職建教合作〉、〈楊永斌‧為金門人尋找新定位〉、〈李錫奇:追尋美術夢情歸鄉園土〉、〈蔡金福‧寫下大甲發跡傳奇篇〉、〈楊水應‧期待交棒〉、〈張邦育‧有所為有所不為〉、〈呂振南‧積極搭起金廈文化交流橋樑〉、〈李國忠‧描繪出綜建藍本功成身退〉、〈洪炳源‧獻身教育誨人不倦〉、〈洪秋木‧紐約匯聚金門情〉……,從開版第一個半年的人物名單中,可看出有投身公共事務論壇的青年才俊、有投入同鄉會事務的同鄉大老;李養盛呂金誠返鄉遊說金門國家公園的過程,台大土木系教授楊永斌的名言「金門人是未淪陷的大陸人、講閩南語的外省人」,李錫奇要返鄉推動現代美術館的構想,李國忠揭露金門人長期食用易致癌「戰備米」與國防部折衝內幕,這一切,盡在《鄉訊‧星期人物》現身說法。

一九九四年的《鄉訊‧星期人物》,有旅台學人對金門發展的殷切企盼,〈陳龍安‧提出金門三動策略〉、〈薛承泰‧力促金門加強文化建設〉、〈陳德昭‧將出任銘傳中文系主任〉、〈吳連賞‧學有專精期待回饋鄉里〉、〈張寶塔‧關心金門未來發展〉、〈陳德禹‧推動金馬建設當仁不讓〉、〈楊錦洲‧為金門尋找第二春〉、〈許得林‧返鄉尋找金門新方向〉。

一九九五年的《鄉訊‧星期人物》,繼續有學人的聲音,〈陳慶瀚‧家鄉味十足的新科學人〉、〈翁正強‧金門學人會新舵手〉、〈陳永盛‧師鐸獎肯定的教育家〉;有藝文人的生命故事,〈陳思為‧新花吐蕊放異彩〉、〈阿德‧大聲唱出金門人的歌〉、〈林世英‧以『藍一峰』崛起於藝壇〉、〈李沃源‧向藝術高原挺進〉、〈李子恆‧完成鄧麗君的『星願』〉、〈張國治‧廣角捕捉金門容顏〉、〈林志輔(駱雨喬)‧唱片界的金門第一〉、〈陳維藩‧海印山人詩心濃〉;有兩岸邊緣人的時代悲歡,〈許文辛‧回家的路走了五十八年〉、〈曾牽牛‧被遺忘的兩岸邊緣人〉、〈陳天賞‧十九年陳情路終獲公道〉。

一九九六年,台海危機時刻,《鄉訊》將報導觸角伸向廈門、鄉情腳步走到星洲,推出《廈門專刊》、《新加坡專刊》,《鄉訊‧星期人物》出現了〈洪如詩‧廈門的特級教師〉、〈郭偉紅‧22歲登上大陸最年輕的律師〉、〈謝家欽‧回金之路渡了半世紀〉、〈薛殘白‧南洋椰風蕉雨金門情〉、〈陳國民‧閩風南播的忠實信徒〉、〈林國平‧為華族守住一方文學淨土〉。

一九九六年六月二十九日星期六,是《鄉訊》第一階段出刊一百五十八周、滿三年的最後一期,聚射北美地區的金門族、製作三周年專刊後向鄉親讀者道別。

就在今夜,鄉訊人物家族大團圓

 前三年的《鄉訊‧星期人物》共刊登了一百五十八人,但有三人重複出現過兩次的報導:李養盛、楊忠禮、曾牽牛。二○○七年九月重新出發的《鄉訊》再延續《星期人物》,第一個登場的是〈許燕‧壓傷的蘆葦不折斷〉,接續有〈許水富楊筑君‧藝術文學時空交會互放光芒〉、 〈王齡‧俠骨柔情金中人〉、〈李明遼‧力爭上游活出精采〉、蘇星輝〈心繫故鄉人故鄉事〉、〈楊振芳‧苦修水的哲學這門課〉、〈歐陽彥興‧榮耀國際榮歸故里〉、〈翁明川‧史博館與古為新竹雕展〉、〈洪金龍‧2007鄉訊風雲人物〉、〈林翠雲‧資訊女子人文情懷〉、〈張輝明‧寫下三采文化傳奇〉、〈洪俊義‧現代神捕俠骨柔情〉、〈李金汀董越續‧同林鳥在台打響金門麵線〉、〈董重慶‧打造碧利咖啡王國〉……再至本周的〈鄭愁予‧新金門人以旅夢摘得金曲獎,從一九九三年的王士朝迄二○○八年的鄭愁予,榮登《鄉訊‧星期人物》金榜者,已突破兩百人大關。

兩百多人中,有父子檔;陳維藩、陳德禹、陳德昭,楊水應、楊辰芳,父女檔:楊肅元、楊婉瑩,鄭藩海、鄭雅倫,顏國民、顏竹君、顏羽君,夫妻檔:李錫奇、古月,李金汀、董越續,兄弟檔:楊錦洲、楊榮煥等。

以性別而言,《鄉訊‧星期人物》報導的女性偏低,一九九三開版第一個半年,甚至未出現過一個女性芳蹤;開版一年後,一九九四年才有〈洪雪卿‧杏壇全方位演出〉,第二位〈蔡美美‧金門首位女法官〉,此後再有許麗輝、王錦芬、歐陽柏燕、孫琦蓉、平路、盧秋瑩、洪友芳、陳明燕、吳玲瑤、張讓、陳素民、陳亞馨、鄭雅倫、周美玲、林幼芳、鄭碧麗、徐月娟、顏竹君、顏羽君、洪如詩、郭偉紅、洪菊井、楊婉瑩、楊筑君、蘇星輝、莊心珍、林翠雲、董越續、古 月、白宜君、謝佳玲等計三十三人,她們也可說是《鄉訊》最美的風景了。

走過十五年,期間出刊六年、停刊九年,《鄉訊》照見了一個龐大旅外族群的歲月光影、社會脈動與人事變遷。就在今夜,包括竹君、羽君姐妹花在內的《星期人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