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星期人物》孫金星-化學博士核廢料專家 變蝶蜓自然生態達人

發布日期:
作者: 陳永富。
點閱率:8,042
孫金星迷上蝶蜓等自然生態20餘年。(陳永富攝) 孫金星迷上蝶蜓等自然生態20餘年。(陳永富攝)

本籍:烈嶼鄉上林出生
現居:桃園市龍潭區
學歷:卓環國小、烈嶼國中、金門高中、中正理工學院化學系所學士、碩士、國立清華大學化學研究所博士
經歷:聯勤第202兵工廠工程官、陸軍戰甲車發展中心生產管制室主任、中山科學研究院助理研究員、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副研究員、化工組副組長、諮議會諮議委員

孫金星曾是國軍戰甲車研發及核廢料處理專家,20餘年前公餘迷上自然生態,變身為以相機追蝶獵蜓的生態達人。
大伯父與生父都被砲彈打死 823砲戰金門最慘家庭
民國42年出生的孫金星說,金門施行軍管戰地政務年代,民生物資欠缺,生活艱辛,有許多現在人們想像不到的悲慘歲月。
47年823砲戰時期,其生父孫文取是小金門上林村村長。砲戰爆發後第16天(9月8日),他大伯父孫朝水在家裡被砲彈炸死,其父葬了大伯父,頹然坐在長板凳落淚,年僅5歲的孫金星陪著父親哭泣。不料3天之後,9月11日,他父親抱著他躲砲襲時,在防空洞離洞口2公尺多的彎道處,一顆砲彈正中洞口的房屋,可能砲彈打在石牆,亂彈的碎片穿入洞內,不巧自他父親左肩射入,從後背穿出,疑正好穿過心臟當場而亡。孫金星幸運的毫髮無傷。
孫金星說他記得很清楚,那時大人手忙腳亂拿著紫色的急救止血片壓住父親後背傷口,但是父親已經回天乏術,他當場號啕大哭,至今不能忘懷。
為避免在老家觸景生情過度傷心,當時其母林遠帶著年老的公婆,以及孫金星和他剛滿周歲的妹妹,一家五口遷往同村庄不遠的洋樓空屋一角借住,靠著南洋四伯父的一點接濟,困苦維生。
約在民國51年,孫金星小學三年級在瓊林的聯合國小讀書時(現在的開瑄國小),他三伯父做主,讓他媽媽再嫁給繼父楊玉洲。楊玉洲(籍貫河南開封)從軍職轉警職、再轉公職,歷任烈嶼鄉黃埔、西口、東林、青岐等村副村長。孫金星一家也跟隨繼父住過小金門所有村里,那時不是就近住在村公所內屋舍,就是住在好心鄰居慷慨借住的簡陋房子,全家大小8人曾經擠在房間的一張雙人床及外加的行軍床。
他家兄弟姐妹7人,孫金星及大妹姓孫,其他的弟妹們都跟繼父姓楊,最後的小弟又過繼給別人改姓洪。雖然兄弟姐妹有三種姓氏,不過從小迄今彼此感情良好,常常舉辦家庭聚會,歡樂一堂。
他的同母異父弟弟楊建雲中正理工學院畢業分派飛彈部隊服役,當兵10年官至少校退役。隨即至南山人壽保險公司任職,一路爬升至襄理,現任桃園市中壢區德義里里長。另位同母異父小妹楊建華現任桃園市龍潭區龍源國小校長。102年接任金防部政戰主任的蔡承棟少將,是他的二妹夫。
8歲跨海就讀大金門聯合國校 艱苦辛酸
在離島中的離島「烈嶼」出生成長,孫金星幼年就學吃了不少苦頭,也有不少的酸甜苦辣記憶。
他6年前寫下兒時的清明過節回憶。他小學一二年級是在烈嶼上林村的臨時學堂就讀,上課用的課桌椅還得自行從家裡搬到教室。升上三年級,小金門沒設學校,必須跨海到大金門瓊林的聯合國校就讀。除了寒暑假,每年只有清明節得以回家與父母親人團聚。
聯合國校學生不到200人,全是小金門來的。女生睡在改裝的教室,男生則睡在7個狹小的防空洞,20位小朋友緊捱擠睡上下舖,即使個兒矮小站起來還得彎著腰,翻個身就會碰到隔壁同學。當時他被通鋪隔壁同學欺負,半夜常常被對方咬得哇哇叫。有晚他特地保持清醒,昏暗下等對方越過床界,逮到機會狠咬對方一口,那位同學被咬受傷流血,返家告訴家長,鬧得雙方家長出面調解。
由於清明節是放假回家的日子,離假期幾個星期前,所有小朋友滿心期待。放假日當天凌晨兩點左右,全寢室20位大小蘿蔔頭全都起床摸黑雀躍的又跳又叫。有年清明節放假,全校學生分批乘坐10輪大卡車大清早抵達水頭碼頭吹著冷冽寒風候船,結果交通船竟取消,最後又得等搭大卡車回學校,過那冷冰冰的清明節。
候船的過程中,有幾位學生的家長或親戚是捕魚的,從漁船上見到岸邊候船的學生而將漁船駛靠岸邊,漁夫跳下船涉水揹著他們認識的學生回家過節去了,那時他羨慕得希望親戚是漁夫。
幾位學生搭漁船返回小金門過節,雖是經帶隊師長默許,但因學校軍事化管理,清明節過後全校學生連帶遭受處罰,有一天全體集合被嚴厲斥責訓話,並罰勞動服務整理校園整整大半天,每人帶著臉盆裝垃圾或紅土,大排長龍以接力方式清運,害他兩手臂酸疼好幾天。
國中小軍事化管教 體罰是常事
孫金星就讀瓊林的聯合國校僅有一年半時間,其後全校遷回小金門新成立的卓環國小(第3屆)。孫金星說他記得剛離家到聯合國校的前兩星期,才滿8歲的他每天傍晚下課時分,都走到校門口旁圍牆邊暗處,獨自啜泣想媽媽。
幼小年齡住校須自理生活起居,也是倍嘗艱辛。首先,早上洗臉用水就不是件容易的事。那時全校只有一口水井,採用轆轤汲水。在井邊支架上安置旋轉滾輪,再用長繩兩端綁上鐵桶掛在滾輪上,用手拉繩讓水桶一上一下汲水。每天大清早,全校到水井旁洗臉,大家分開時段以避免擠在一起。低年級學生無力拉繩取水,必須拿著臉盆排隊,等候高年級學長幫助汲水並分配洗臉用水。
8歲的小孩自個兒洗衣服,也是件苦差事。那時聯合國校的空地都是紅土,大風一吹塵土飛揚,小學生在紅土地上跑動亂滾,所穿衣服不是汗水就是泥巴,穿個幾天必須清洗。假日拿著大臉盆裝上髒衣服,走到水井旁洗衣去。這時不像每天清晨有高年級學長幫助汲水而只好自己動手,由於力氣不夠,每次水桶拉上來時,不是滿桶水而只是淹桶底的一點點井水,多打幾次水才能開始洗衣服。隨意的抹上肥皂,小小手搓幾下髒衣服,記得最清楚的是脫鞋光著腳丫子,站在髒衣服上亂蹦亂踩,也沒法管衣服是否乾淨。再次打水清洗,小小手也無力擰乾衣服,只能將滴著水溼答答的衣服掛在曬衣場晾乾。
孫金星記得有次感冒生病,請假在防空洞寢室裡休息,防空洞的透氣小窗口飛來一隻未曾見過的小鳥,叫聲悲苦淒厲,他聯想到這是否陰世間派來的勾魂使者,嚇得趕緊蓋上被子蒙頭直冒冷汗。早期的聯合國校,現今已改為開瑄國小,所有景物全非,但仍然約有4個防空洞依舊保留。近幾年來,孫金星偶而會帶親友前往參觀敘古懷舊。
就讀聯合國校也有值得懷念的歡樂時光,那時沒有餐廳,學生們三餐吃飯,幾個人圍成一小圈,全部蹲著用餐,而伙食費公家全額補助。學生們最為期待的是每年中秋節大加菜,洗臉盆裝著豐盛的大鍋菜,每位學生在飯後還犒賞一個蔣總統大月餅,節省者可細細品嘗好幾天。
台灣地區的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實施之前,於民國53年先行在金門地區試辦,為此創辦金門縣立金城國民中學。孫金星民國54年在小金門卓環國小畢業,再次跨海到大金門住校就讀,這次所讀學校是在山外的金湖初級職業中學(現址為國立金門高級農工職業學校),初職全校5班含升學的兩班普通班,以及商班、農班、家事班各一班,所有女生全部讀家事班,依照職業學校需求,所用課本完全不同。
來自小金門的住校生依然過半軍事化的管理生活。有次督導老師檢查內務,指責學生的棉被沒折好,將住校生全體集合,命令十幾位犯錯的學生雙手伸平手掌朝上,老師以藤條使盡力氣狠狠打下,只見被打學生雙手都留下長長一條紅腫條紋,所有學生驚恐萬分。
升上二年級後,小金門學生返鄉在上林校舍就讀,是為金城國中烈嶼分部。回鄉不必住校,但是那時代體罰是常事,有位高個子調皮同學被罰蹲馬步,雙手伸直提著椅子,才十幾分鐘就全身發抖。另位成績不錯的同學,被英文老師叫到講台回答問題,他一答錯,老師拿著粉筆擦直接打在他鼻樑上,只見口鼻滿臉全都是白色粉筆飛灰。直至國三時才搬至後井成立烈嶼國中,這是第一屆畢業生。
軍公職表現優異 建立國內首座核廢料固化體品質測試實驗室
孫金星而後就讀金門高中、中正理工學院化學系所學士、碩士,並攻讀國立清華大學化學研究所博士。
他民國64年中正理工學院化學系畢業,分發至聯勤第202兵工廠服務,負責火砲零組件採購,工作表現優異,獲得多次記功嘉獎,並當選為傑出優良軍官。而他所承辦的購案,以公營機構中興合金鋼廠為例,民國66年其所採購火砲砲管案金額超過千萬元,以當時來說數額相當龐大。此一購案的總結驗收需請審計部派審計委員到廠監驗,在經過查驗及上校副廠長所主持的超過1小時檢討會議結束後,當時24歲的孫金星於極短時間以十行紙手寫會議紀錄,那位年老的審計委員見會議紀錄條理分明邏輯清楚,大為讚賞。
68年他拿到中正理工學院碩士學位,轉往陸軍戰甲車發展中心任職,這是個新成立的單位,從研發製造M113裝甲運兵車開始,直至目前製造雲豹八輪裝甲車,現名稱改為「陸軍兵工整備發展中心」。孫金星備受器重,民國70年掛上尉軍階,就擔任中校編制的生產管制室主任。
民國71年,孫金星換到中山科學研究院核能研究所任職,其間核能研究所改為隸屬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他也由軍職轉為公職。但是直至107年他屆齡退休為止,他所擔任的職務,甚至於辦公場所都未曾改變。孫金星一直是進行核廢料處理相關的研究工作,在其專業領域上,他建立了國內第一座核廢料固化體品質測試實驗室,確保核廢料經固化處理後的品質要求。他也參與低放射性廢水處理程序之開發研究,共同獲得行政院傑出研究獎。退休前約10年,他致力於環境保護與廢棄物資源化之研究,除實際的工業應用外,並有多篇學術論文及專利發表。
攻讀清華大學博士 頂尖期刊發表學術論文
他在清華大學博士班指導老師是中研院院士鄭建鴻教授。鄭教授訓練出約80位博士,孫金星是他指導的第一位博士生。就讀博士班期間,孫金星勤於功課及學術研究,尤其在後期衝刺的一年多,每天投入研究時間超過16小時,終以4年時間,於77年如願取得博士學位。
孫金星的論文研究,有5篇文章刊登於國際上盛名的學術期刊。畢業口試之前,在鄭教授指導下,他獨力完成兩篇學術論文發表,分別刊登於美英兩國的頂尖化學期刊,其SCI影響指數超過15分,這在當時國內博士生中極為罕見。另外,由於他在實驗室裡進行實驗研究認真負責,做事有條不紊,能夠當學弟們表率,帶頭並提高實驗室的研究風氣,在他畢業後兩年,指導老師鄭教授即獲頒國科會傑出研究獎。
發現絕跡20餘年的南方燕藍灰蝶 台灣首位發現棕眉山岩鷚的賞鳥人
孫金星自軍旅轉入公職,從事的工作為科技研究。民國86年,他開始對自然生態產生濃厚興趣,公餘時間投入賞鳥、衝蜓、追蝶,均獲得至大的滿足。民國95年,他開始使用專業相機,花了極多心力上高山赴離島追蝶影覓蜓蹤。如今他已將台灣約380蝴蝶中的340餘種蝴蝶完成攝影紀錄。而蜻蜓台灣約有160種紀錄,留存可見的約150種之中,他個人觀察記錄所見過種類超過140種。
在追蝶覓蜓的過程中,他常常遠赴高山深谷耐心多次守候,才能留下一個珍貴的拍攝鏡頭。其足跡遍及合歡山等高山,也會到埔里深山、茂林紫斑蝶谷、美濃黃蝶翠谷、蘭嶼、綠島、墾丁、以及北橫、中橫、南橫等地,當然也包含金門家鄉。而北橫是賞蝶聖地,曾經連續幾年,他每年上山超過20次拍蝶拍蜓,興趣就是原動力。
民國93年10月颱風過後,孫金星跑往常去的野柳,幸運地,見到一隻極稀有的「棕眉山岩鷚」,這是台灣第一筆紀錄。大概颱風的關係,讓這長江以南少見的鳥兒迷了路而飛到台灣。那時還是拍鳥素人,後來於台灣拍鳥界嶄露頭角的素蘭阿嬤正好也在附近,他催促素蘭阿嬤趕快拍下了這珍貴照片,多年後出書時,她還說這是遇到不知名的貴人相助。可以說,孫金星是台灣第一個發現棕眉山岩鷚的人,而對愛賞鳥者來說,應該也是項值得珍藏的記憶。
台灣有一種蝴蝶稱之「南方燕藍灰蝶」,這原是南部地區常見蝶種,後來20多年不再見其蹤影,大家都認定是消失絕種的種類。民國99年,孫金星到南部出差,任務完成準備回家,順便到附近尋找蝶蹤,他拍到一隻不起眼的小灰蝶,貼到網站上分享,被辨識蝴蝶頂尖高手好友通知儘快將蝶圖收回。事後,他才得知這種已被認為絕種的蝴蝶,竟然由於他的意外發現而重出江湖。這也帶來蝴蝶愛好者陸續追蹤,以及學者的研究探討。
出版結合新詩的《蝶蝶不休》自然生態書籍
臺灣的蝴蝶相關出版刊物多年來發展蓬勃,市面上有琳瑯滿目的蝴蝶圖鑑、蝴蝶生活史、食草與蜜源植物等書籍,數量內容完整齊備。
而《蝶蝶不休》這本書,是孫金星及其同學陳秀竹兩人合著,於民國104年出版。此書為從蝴蝶野外生態攝影照片,首次結合新詩文學的創作,是一跨領域的不同體驗。
在台灣目前不到400種的蝴蝶中,包含弄蝶、鳳蝶、粉蝶、灰蝶、蛺蝶等五科的各種蝴蝶,在《蝶蝶不休》書中選擇其中約100種蝴蝶生態照片,並分別嘗試以新詩配合蝴蝶照片而創作,以期顯現圖文並茂的初衷。由於文字與照片的兩位作者均是金門人,這本書也選入金馬地區的華南蝶類如泥黃燕灰蝶、黃邊鳳蝶、瑪弄蝶等。
孫金星說,任何一種蝴蝶,均可由鏡頭將蝴蝶的生命過程詳細紀錄,每一隻蝴蝶,都是獨特的。高山大澤、小橋流水,處處有蝴蝶的生命故事發生,蝴蝶是一種迷人、夢幻、絢麗多變的生物,這本書用圖像與文字將蝴蝶的生命,亦詩亦畫去精心刻劃,將蝴蝶的美麗緊緊框住,分享大家。書本出版後,孫金星贈送給親朋好友及生態同好,總數超過了400本。
3年半前從職場退休的孫金星,從化學博士、戰甲車與核廢料研究專家,到變身自然生態達人;他的人生一路走來,也跟蝴蝶一樣精彩飛舞。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