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社區牽手》從醬油到石蚵:用鹹派走進金門社區的味道

發布日期:
作者:
點閱率:901
字型大小:

﹝採訪整理:邱翌瑄﹞
  在金門,烘焙不只是甜點與蛋糕的代名詞,它也能與社區連結,成為一場探索在地風土的旅程。
  「自由作烘焙DIY-金門店」的主理人Coco,原本只是想讓大家輕鬆體驗烘焙的樂趣,但隨著時間推進,她開始思考:如果甜點能與金門的在地食材結合,是否能帶領更多人走進社區、品嘗地方的故事?
  醬油與豆油的故事從廚房到社區
  Coco的工作坊位於四埔社區,而這裡正好有傳統的製醬油工廠。於是,她萌生了將醬油入甜點的念頭。最初嘗試的是醬油餅乾,雖然特別,但不夠驚豔。後來,她持續測試,把豆油的鹹香與奶油麵皮結合,發展出一款「鹹派」。
  「我們不只是做派,而是把金門的食材包進去。」她笑著解釋。於是,鹹派裡加入了在地石蚵、金門鵝肉與洋菇,讓派皮的酥香與海味、交織成獨一無二的金門風味。這不再是單純的烘焙,而是一種文化創新。
  Coco不想讓體驗僅僅停留在廚房。她與社區的美玲姐等前輩設計了一連串遊程:先走進社區,認識釀造醬油的古法與風土,再到海邊看石蚵養殖的場景,最後回到烘焙工作坊,親手製作鹹派。
  「當參加者從社區走回來時,他們已經對食材有了不同的理解。這時候再把食材揉進派皮裡,每一口都多了情感的重量。」Coco認為,這樣的體驗能讓人從味覺走向五感,真正感受金門的在地。
  一道鹹派的意義
  鹹派看似簡單,但背後卻凝聚了金門社區的產業、飲食習慣與人情味。對外地旅人而言,它是一種味蕾的驚喜;對在地居民而言,它則是一種被看見與尊重。
  Coco希望透過這樣的合作,讓金門的社區不只是觀光客的「經過」,而是能被「走入」的地方。人們因為食材而停留,因為手作而連結,因為分享而留下記憶。
  烘焙與社區的未來
  在Coco的藍圖裡,未來還會有更多結合在地的點心:也許是高粱入餅乾,也許是花生入塔皮。她說:「金門有這麼多獨特的食材,如果能一一融入甜點,就能形成一套屬於金門的味覺地圖。」
  當甜點成為載體,社區的故事便能被更多人看見。鹹派,不只是鹹派,它是一種橋樑,把人帶進金門的日常。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