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峰德陳玉珍應邀返城中開講生涯規劃
金城國中昨下午邀請中正國小校長張峰德、金門縣議員陳玉珍兩位傑出校友,為學弟妹開講生涯規劃。為城中首屆畢業的老校友、老學長張峰德,也以自己真實成長過程分享,希望學弟妹珍惜事物、關懷人群,重視實踐和體驗,現階段努力讀書、學習做人處事道理,將來成功是必然的。第二十二屆城中畢業的陳玉珍,也以自己唸書和到國外求學的歷程,進行現身說法,她鼓勵學弟妹在現階段要盡自己當學生的本份,認真讀書、加強語言能力,並思索自己未來的目標,一旦目標設定,眼光要放的遠,只有對自己負責,不劃地自限,才能在寬廣的世界競爭中繼續前進。
這場透過校內立即轉播方式,由學生在各班教室收看電視的生涯規劃講座,是在金城國中校長李再杭引言後,先後由張峰德、陳玉珍主講,並和學校學生分享求學和成長經驗。
張峰德指出,即使母校改變很多,但人生大道理不會改變。而儘管自己童年生活環境拮据,躲過土壕洞避砲彈、家中客廳住過阿兵哥、養過豬、家人擠著一張床睡、上學打赤腳、一天走好幾公里來回多趟上下學、找野菜餵豬、點煤油燈看書、上山下海幫忙家裡幹活兒,小時候也有罵粗話、捉小鳥、夏天偷跑去池塘游泳的一些越軌行為,但童年是有趣且充實的。他指出,自己生活環境雖不理想,但鄉下土包子不失自信心,常被選為模範生,在國小三至六年級就建立信心努力讀書,國中時期向家裡借了二百元跑到城中想看看,最後就註冊來上學,住校沒有澡堂、要自己煮飯,這樣的體會相當多。到了進入金門中學讀書,目標鎖定在特師科,但當年特師科未辦理,考大學日間部也沒考上,二十歲就進入學校代課,自己雖然不傑出,但也體會成功有時是很多人塑造而成,看到現在的小孩缺少生活體驗,養成好逸惡勞,是希望學弟妹多幫家裡做家事,並能以身作則為榜樣,體會節儉、多關懷人群、珍惜事物,現階段努力讀書、學習做人處事道理,將來成功是必然的。
民國七十四年就讀莒光分部、七十七年就讀城中、八十年在金門高中讀書、八十四年考進台大,並在六月出國選擇到美國留學、八十五年進入中國北京大學唸書、八十七年到日本再唸一年書的陳玉珍,在回想自己求學成長歷程時,也希望學弟妹也能和她一樣,在國中階段就能立定自己目標、方向,即自己最想的是唸大學,雖然目標不一定會達成,但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缺少什麼,再準備下一個步驟,只要努力和付出,並明瞭自己本身的優缺點,設定目標,目標不必設得太崇高,儘量充實自己,多花一點時間在功課,以書本知識開闊視野,並將語言學習好,增強自己的強項,進入高中後定能更加成長。陳玉珍覺得,金門雖然是個小島,但大家的眼光一定要放遠,唯有充實自己,在每個學習階段盡到自己的本份,將基礎科目學習好,打好基礎,有機會出國留學讀書,體會中西文化的異同,並對兩岸競爭局勢,了解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未來的競爭對手在對岸、在國外,不以此刻自滿,不劃地自限,才能在寬廣的世界競爭中繼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