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募1200金青加入國軍老士官長翁克強4/1功成身退

陸軍司令部招募組駐金專員翁克強招募金門一千二百位青年加入國軍行列,將於今年四月一日退役。(張建騰攝)
陸軍司令部招募組駐金專員翁克強將於今(103)年四月一日退役;翁克強是金門最資深的士官長,從兼職到專職招募,他曾經招募金門一千二百位青年加入國軍行列。
翁克強曾經募得父子從軍、三兄弟從軍、五兄弟姐妹從軍、全班二十人從軍……。
翁克強是民國五十九年出生,他自己十五歲就從軍;當年之所以從軍,除了戰地的時空因素、戰時的經濟因素之外,軍民融和的關係也是原因之一。
在他小時候,金門很多家庭的物質都很缺乏,軍營餿水桶附近的樹卻長著飯,長著饅頭,因為老士官或是阿兵哥會把吃剩的糧食吊掛在樹上,不會倒入廚餘桶中;這樣子,老百姓就有機會回收乾淨的軍糧。
這樣的做法,讓翁克強對於駐軍頗有好感,想要加入他們;他把軍愛民的這種行為,銘印在腦海中,只要有機會,就會想要予人方便,助人一把。
陸軍司令部在金門設專職的招募站由他擔任站長是去年的事,但翁克強兼任招募工作卻是從民國八十六年開始;由於自己喜歡做這件事,因此不惜自損油料費、電話費及休假日,目的就是幫助更多家境不好的金門青年走入軍中。
翁克強的想法是有一個青年加入軍中,就可以照顧一個家庭,社會就可以穩定。
過去以來,在一般的情況下,十八歲入伍,開始領軍餉(銀子)、大約二十八歲、三十歲就可以擁有房子、車子;有了這些,妻子、孩子就能有不錯的生活品質。
目前,服志願役的二等兵,每月的薪俸是四萬二千多元(含外島加給9750元);在民間工作難找,薪水又低的情況下,從軍其實是不錯的選擇;即使只服四年志願役,還是可以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軍隊需要青年,青年需要工作,基於這樣的互相需要,翁克強一直很積極地投入這一區塊;因此,當他知道有一位高職畢業的學生,父親中風七、八年,又有八十歲的阿嬤以及兩個弟妹要撫養,做工卻賺不了多少錢,就幫對方走向從軍之路,根本解決其困境。
還有一個學生,父親沒有工作,一家住在防空洞;當他去拜訪學生時,學生中午是以過期的麵包果腹;這個學生到了軍中,當晚曾打電話給他:叔叔,軍中的飯菜好好吃喔!這句話,讓翁克強聽起來其實是心酸的,但也更堅信從軍之路,可讓許多清寒子弟改變人生。想想,他所經手的一千兩百人,少說也可以讓八百個家庭得到溫飽吧!
翁克強在臺灣考上士官之後,於民國七十八年三月十二日回金門服務;職務由維修軍用通訊變成到南雄打石頭做工事;不過,能回到家鄉,他覺得做什麼都比較踏實。
七十八年底,工事告一段落,他在文電組送了五、六年的公文和電報;小小的金門,一天得轉上一百五十公里;由於夜間行車,車燈必須套上電火布,基於軍事機密與人身安全,他不敢委由他人,都是自己依規定在十五分鐘內送達,而且五年不敢休假。
第六年,國軍招考一百位正規士官長,全國共有一千六百人報名;金門報考的二百七十人中,只有他一個人上榜。當時,他已娶妻生子,雖然因為做工事受傷留下七、八年的病痛,為了改善生活,仍熬著通過了五千公尺的測驗,以23分58秒取得複試的資格。
當年這一批正規士官長,全部由陸軍總司令授階,並配發中華民國第一套士官長專屬的軍常服(禮服)—過去,只有將軍才有軍常服可穿。
雖然考取正規士官長的資格,但因為金門只有他一人考取,氣氛反而尷尬,無缺給他;雖然心情難免失落,不過他仍照常在能力所及的所在服務百姓,沒想到陰錯陽差,把一位新來的人行處代理處長當成一般長者服務;結果,好心有好報,他與這位長官告辭不到十分鐘,就接到新的人令。
由於在成長的路上,時時都有貴人相助;因此,翁克強也喜歡隨時助人一把;他覺得幫忙別人,等於幫自己過關!他曾經路過許多車禍現場,救過幾條人命,甚至有一次還被誤以為是肇事逃逸的現役軍人。
雖然救人有時反而會惹上麻煩,但他謹記父親在他從軍前給他的教誨:要多交益友,多幫忙別人,不能見死不救!
在回金門服務之前,翁克強就做了人生規劃,希望在四十五歲前退役;如今,他將告別軍中生涯,回歸村里,陪伴母親及妻兒子女,並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回饋周遭。此外,還要花心思整理他父親擔任六十年法師所留下來的「天書」等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