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再現明鄭渡台歷史風雲:廈門大學盛大舉辦紀念鄭成功研討會

發布日期:
記者: 翁維智/綜合報導。
點閱率:1,255
字型大小:
鄭成功族裔、詩人鄭愁予(圖中)「情歸浯江,落籍金門」17周年,寫下一道穿越時空的人文風景線。(金門報導社提供)

鄭成功族裔、詩人鄭愁予(圖中)「情歸浯江,落籍金門」17周年,寫下一道穿越時空的人文風景線。(金門報導社提供)

延平郡王鄭成功1662年6月23日在台灣逝世,廈門大學主辦,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承辦的「紀念鄭成功收復台灣360周年學術研討會」,22日至24日,一連三天在廈門登場,廈門大學校長張宗益、台灣研究院院長李鵬偕廈大師生熱烈迎賓。大疫之下,兩岸二百多位學者在現場或線上齊聚共話鄭成功;金門留下的南明與明鄭歷史、地景,也受到聚焦討論,金門籍的新黨主席及報導文學作家楊樹清亦受邀線上赴會,作開幕致詞及發表論文。
紀念鄭成功研討會,23日在上午在廈門舉行盛大開幕式,國台辦副主任劉軍川,國民黨前主席連戰及新黨主席吳成典等人親臨或以書面、視頻作開幕致詞,劉軍川呼籲兩岸同胞「要堅定不移地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的康莊大道」,「要共創共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未來」; 連戰提到其家族與鄭成功的因緣:「貴校重視對台灣的研究,且成果深具學術價值,猶記在2018年,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和福建省連橫文化研究院聯合主辦的紀念連橫先生誕辰14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會議上有許多來自兩岸的專家學者,發表多篇極具深度的學術論文,讓我記憶深刻。今年是鄭成功收復台灣360周年,我的祖父連橫先生,是兩岸最早對鄭成功進行系統研究的史家之一。連橫先生十分敬重鄭成功的事功及肯定對台灣的貢獻,用心收集史事,將之編輯出版,使民眾對鄭成功有深入的認識與了解,並對當時社會產生積極影響,對中華民族意識的覺醒和精神的重振,有著特殊作用。連家人將接續橫先生對鄭成功精神的傳承與倡揚,為兩岸關係發展、民族復興,做出努力。」
新黨主席吳成典出生在金門烈嶼,島上的吳山是隆武2年,清破福州,鄭成功會明朝文武舊臣宣誓反清復明之地,讓他對鄭成功與金門、廈門的一衣帶水關係有一份特殊的歷史、土地情感 ;吳成典說,永曆16年,鄭成功在金門料羅灣祭江後,率2萬5千遺民,很多金門人亦相隨東渡,走過黑水溝,驅走荷蘭人,收復台灣;吳成典強調現今之世,兩岸共同紀念鄭成功,重現明鄭這段歷史,從金廈出發的大遷徙,不但影響了國族的命脈,亦改變了澎湖、台灣的族群生態、文化發展。
紀念鄭成功研討會開幕式後,隨即進行論文發表、分組研討,兩岸百餘學者,包括大陸的高翔、汪毅夫、孫亞夫、楊毅周、楊彥杰、鄧孔昭、陳孔立、陳支平、陳春聲、陳耕、張羽、朱雙一、劉孔昭、林國平、王玉國、張玉洋,台灣的楊開煌、潘朝陽、吳啟訥、洪維晟、鄭道聰、孫若怡、翁佳音、施沛琳、楊樹清,以及海外的黃英哲、湯錦台等人齊聚,以「鄭成功收復台灣的歷史進程」,「鄭氏家族的歷史史書寫」,「鄭成功收復台灣的現實啟示」,「鄭成功精神的時代意義」,「鄭氏家族的海上活動」,「鄭氏家族與台灣的開發」,「鄭成功與兩岸歷史記憶」等議題為中心進行二天的研討會。
2005年6月24日,延平郡王第15代直系裔孫、本名鄭文韜的詩人鄭愁予「情歸浯江,落籍金門」,落腳在先祖踏過的土地,恰逢詩人入籍金門17周年日,24日的紀念鄭成功學術研討會上,報導文學作家楊樹清在線上發表論文〈等待落霞有鷗盟之灘:詩人鄭愁予的「南明」與「思明」歷史情懷〉,並朗誦鄭愁予的詩伓〈飲酒金門行〉。楊樹清從「南明」切入「思明」述說金門、廈門與明鄭的歷史、土地互動。他說,鄭成功在金門訂盟復明,明鄭以金、廈為中心對抗清廷,長達15載,留下很多歷史線索與場景。也提到鄭成功駐守廈門時,思念大明王朝,把廈門改為思明州,病逝台灣後,其子鄭經自廈入台襲其職,清軍乘虛攻占廈門。康熙2年元月,鄭經復據廈門島,改思明州為思明縣;民國元年(1912)4月15日,同安縣嘉禾里(廈門島)和翔風里的金門、大小嶝及附屬各島置思明縣。
從南明拉到今世,楊樹清再介紹詩人鄭愁予尋根意外發現,身世屬鄭成功的直系族裔,來自福建南安石井,於清初與戚繼光後裔在施琅安排下受清廷招徙河北。本名鄭文韜的鄭愁予,從藏隱在世系的「金、木、水、火、土」中,追索到屬延平郡王後裔時,他的史緣、地緣、血緣、文緣之親,再由東北歸回閩南、望向金、廈。他開始尋找最靠近祖先的土地和島民,而於2005年歸籍金門,並於2011年繳出了《和平的衣缽》詩文集,時任清大校長的陳力俊推崇此詩集,「鄭愁予從為誰寫詩,到為靈性寫詩;從為藝術寫詩,到為國魂寫詩;從為中國寫詩,到為和平寫詩」;《和平的衣缽》一書,詩作內容包括歌詠金門的〈土〉、〈塚〉、〈堡‧風‧旗‧你〉、〈當撞響和平之鐘到八百二十三聲〉、〈煙火是戰火的女兒〉、〈大膽島童謠〉、〈橋〉、〈三角形的波浪〉、〈飲酒金門行〉、〈武士夢〉以及〈感覺的射程:金門在望〉系列,透過詩文,鄭愁予釀造了一道「南明」與「思明」土地交織的人文風景。在紀念鄭成功學術研討會會上發表〈等待落霞有鷗盟之灘:詩人鄭愁予的「南明」與「思明」歷史情懷〉的楊樹清強調,兩岸重現南明、明鄭史,不僅是區域史的一部分,更是國族史發展一個重要章節的轉折,因為這段歷史造成的大遷徙,亦影響了澎湖、台灣的族群、歷史發展。金門與廈門,活動在南明、明鄭此一時期的人物、故事、地景,都是重要的文化遺產,詩人鄭愁予「情歸浯江,落籍金門」,也為兩岸建構了一道「南明」與「思明」的歷史風景。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