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聞
-
每天檢查乳房不可輕忽
每邊三十秒,早晚一分鐘;天天做揉按,避免乳癌生!金門縣衛生局昨天在金沙衛生所舉辦婦女乳房觸診及子宮頸抹片檢查。衛生局表示,乳房觸診可以自己做,而且要天天做,才能掌握身體的變化。 以「關愛自己,健康同行」為主題的乳房觸診及子宮抹片檢查衛教活動,昨天在金沙舉行;由金門縣衛生局主辦,臺安醫院乳房中心、台北巿溫馨協會、陶聲洋防癌基金會、金沙衛生所協辦。 檢查的方式要先用一手的手掌枕著頭,另一手則四指合攏,以指腹做按壓、螺旋、滑動等三合一的動作。四指一邊按旋滑,一邊前進,由乳房的外圈做向裡圈,直至乳頭;最後要用拇指和食指捏捏乳頭,看看有沒有分泌物,然後再壓一壓乳頭。每一邊乳房的自我檢查,只要三十秒就可以完成。這樣的檢查應該要天天做,早晚做,可以邊洗澡邊做。檢查的標的,主要是看看按壓之後,有沒有像綠豆或花生米大小的粒狀硬物。如果有不明的突起、分泌物或皮膚病灶,就應該趕快就醫。
-
北縣金門同鄉會理事長黃獻平探慰大同之家老人家
台北縣金門同鄉會理事長黃獻平昨日帶領該會理、監事主要幹部及眷屬返鄉,並前往大同之家探慰老人家,致贈一萬元慰問金,提前向鄉親長輩賀端節。黃獻平一行人也前往烈嶼鄉「做客」,受到鄉長林金量熱忱的接待,林金量歡迎鄉親們經常「回家」參與家鄉事務,一起為家鄉的建設來努力。 黃獻平帶領該會常務理事兼代總幹事鄭江水、常務監事楊建新、常務理事張火木、理事許志忠、林興源、張自平、張雲志、鄭秀貞、陳越新、監事許金龍、名譽理事陳宗論、洪木生、副總幹事李文福、洪憶青、張自福,於昨日上午九時許抵金,隨即前往大同之家向院民賀端節,受到大同之家主任陳大鵬以及員工和老人們的歡迎。 「月是故鄉圓、水是家鄉甜」,黃獻平等人看到家鄉的長輩們格外的親切,噓寒問暖,家鄉事聊不完,祝福長輩們身體老康健,端節快樂。該會有多位鄉親是第一次到大同之家參訪,在聽取陳大鵬說明院內各項福利和生活照顧,也看到老人家悠閒的生活,不禁羨慕,直誇家鄉推動弱勢老人的安養照顧,要遠比台省許多公立的安養老人院還要好,讓他們引以為傲。 端午節將屆,黃獻平也代表該會贈送慰問金一萬元,聊表一份關懷與賀節心意。陳大鵬也回贈紀念品,歡迎鄉親經常回家鄉走一走、看一看。 隨後,黃獻平一行人也前往烈嶼鄉參訪,烈嶼鄉長林金量特別從台灣趕回來接待鄉親,鄉公所社會課長林長固等人也在場提供服務。 林金量親自向這些旅台鄉親介紹烈嶼鄉近年各項建設和發展情形,也對鄉親們在外打拚,事業有成的成就,表達敬佩。 林金量說,旅台鄉親在台灣的成就,也是金門人力量的延伸,他希望鄉親們一起為家鄉未來的發展共盡一份心力,促使家鄉更有建設和發展。 林金量也設宴款待黃獻平一行人,雙方也互贈紀念品,流露出鄉情濃密的情誼。
-
老兵淚天涯淪落梁飛倫一曲思親淚不乾
「我有心回宋營,見母一面;怎奈我身在番,遠隔天邊。思老母,不由兒肝腸痛斷;想老娘不由人珠淚不乾。::眼睜睜,高堂老母難得見,兒的老娘啊::要相逢,除非是夢裡團圓」。十八歲隨部隊輾轉撤退來金,半世紀後,再回首,老父老母已上了天國,連墓塚也失了影蹤,喜歡唱京劇的老兵梁飛倫,一曲「四郎探母」,遙寄的是對湖南老父老母永遠的思念。 民國三十七年,正是兵荒馬亂的年代,十八歲的梁飛倫投筆從戎,還來不及回顧父母的容顏時,便隨著國軍部隊他移。從軍之旅,竟成了與湖南常德父母永別之時。 對於父母的模樣,梁飛倫已沒有了印象,只記得父親梁榮華當年在郵政局工作,母親何氏是家庭主婦,還有一位大他四、五歲的姐姐。 在湖南衡陽入伍後,一百多名的新兵,分發至戰車第二團第三營第七連,駐紮於漢口市。梁飛倫記得當時第二團團長為吳文芝,第三營營長薛名士,第七連連長張得才。那時,政局動盪不安,學潮此起彼落,敵我難分,因為部隊調動頻繁,連通信都成問題。 梁飛倫跟著部隊由大陸撤退到台灣,再由台灣調派至大陸舟山群島,駐防於定海,在舟山群島時,部隊保密,官兵根本不知道外界的狀況,即使後來由舟山群島撤軍,梁飛倫也是直到最後一刻才知曉。 部隊撤到台灣湖口,民國四十三年,又轉至金門,落腳於太武山。 「只看到黃土一片,看不到綠草一株」,這是梁飛倫對金門的最初印象。在沒水沒電的貧瘠情況下,梁飛倫和其他十多萬國軍弟兄,展開他們在金門的軍旅生涯。沒水,就設法引山泉、接雨水,沒電,就點上蠟燭將就。 雖然沒有水、電,也沒有電視、電影可供娛樂,但每個師部都成立劇團,也成了十多萬大軍的最大慰藉。那年頭時興京劇,梁飛倫跟著學會了唱京劇、拉京胡。 民國六十二年,梁飛倫以上尉階級退休,定居金湖。靠著部隊退休俸,他笑說,「吃不飽,餓不死」,但比起部分士官兵,他覺得已經很滿足了。 民國七十五年,兩岸開放通郵、通商,梁飛倫開始寄信、寄錢給大陸的家人。才知道,父母在大陸淪陷後,就被鬥爭、下放,連家裡的屋舍都被夷平,重新分配,父母不堪折騰,民國四十多年便已過世。 民國八十四年,梁飛倫提起勇氣返回故鄉湖南常德,由於大陸戶籍不能隨便遷移,僅靠著父母的名字,很快便找到故鄉親人,唯一的親姐姐已過世多年,父母死在那?葬在那?則毫無所悉。表親們留他,要還給他僅剩的若干田產,梁飛倫揮揮手,全給了他們,因為留著、望著,只會增添無盡的心傷和不捨啊! 金門樂府傳統樂團成立後,梁飛倫義務指導學生,學生吟唱,他卻遙念著,「眼睜睜,高堂老母難得見,兒的老娘啊::要相逢,除非是夢裡團圓」,這一曲,對許許多多一生顛沛流離的老兵來說,怕是此「憾」綿綿無絕期。
-
藝術家吳德亮訪金跑透透認為不輸麗江古城
集詩、書、畫、攝影、茶道於一身的吳德亮,被文藝界朋友封為「全方位藝術家」,受邀來金講授數位攝影,帶著學員金門島跑透透,他表示,金門島本身就是一座古城,是一天成的文化,古厝、碉堡的結合,更是極其珍貴的文化遺產,他建議應以整個金門為範圍,爭取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從小就喜歡畫畫的吳德亮,因為家人反對,只好順著家人的意思改考較有前途的法律系,在補習班補習多年後,終於考上中興法律系。但生性浪漫的他,最後還是做了法律逃兵,放棄務實的法律人生涯。 補習班的慘澹歲月,加上一九八○年起高中聯招競爭慘烈、國四班當道,讓他寫就「國四英雄傳」敘述詩,一九八二年即以「國四英雄傳」長詩獲第五屆中國時報文學獎敘事詩優等獎。知名編劇吳念真更將此詩改編為同名劇本,拍成電影,寫下以敘事詩編成劇本的世界紀錄。 深愛金門的吳德亮,每次來金一定帶相機、畫筆,以金門為主題的畫作已多到可以舉辦畫展,而金門照片更不下萬張。 吳德亮表示,開放觀光後他便來金,因此,水頭整修前後的歷史照片,他都有完整保存,對於金門多年來的變化,他直言古蹟整修部分有些草率,例如未能採用原來的古石材、原木等,都是不足之處,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因為,如果一切遵循舊法,花費可能會過鉅,他認為相關單位有心整修,就應給予喝采,他也說,羅馬不是一天造成,因此,也不是一天復原的。 對於地區古厝聚落電線桿外露,他覺得有些突兀,村落中新建築錯置,也破壞了整體景致,他建議政府應加強輔導,古厝內部可以因地置宜,但外觀一定要維持古味。 吳德亮指出,雲南麗江古城舉世知名,每年都吸引成千上萬的觀光客造訪,他表示,金門本身就是一座巨大古城,古厝、碉堡的結合,更是天成的文化,絕不會輸給麗江古城,他除了希望公部門以整體金門為對象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外,也鼓勵鄉親以在地人的觀點、角度,表現在地人的感動,詮釋對這塊土地的感情,因為這份感受,是所有觀光客及外地人看不到、體會不到的。 吳德亮,為台灣花蓮人,係知名作家、畫家、攝影家、詩人,曾獲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中國時報文學獎,詩作經常選入多種海內外重要文學選集、年度詩選等。曾在國立藝術館等地舉行油畫及水彩個展多次,並曾策辦「1983臺北藝術上街展」、「1998跟世紀多元藝術互動展」等大型展演,繪畫作品廣為中外人士所收藏。 吳德亮也曾任︽新台灣新聞周刊︾總編緝、︽自由時報︾綜藝版主編、超視(大腳丫遊記)節目總策劃、客家電台藝文節目主持人、國立東華大學教授平面攝影、原住民電視人才培訓班教授報導攝影與節目企劃,交通路觀光局台灣釆風攝影大賽評審委員、行政院退輔會農場攝影大賽評審委員。以及︽新新聞︾、︽新觀念︾等各大報刊專欄作家、︽普洱壺藝︾主筆、台灣省茶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顧問、「全方位藝術家聯盟」召集人等,現為專業藝術家。著作有詩集(劍的握手、畫室、月亮與劍、水色抒情)、畫集(水彩畫集|鄉土詩情;油畫畫集|吳德亮畫集Ⅱ、本土心情)、散文集(永遠的伯勞鳥)、旅遊文學(靜岡伊豆、日本之醉、浪漫南國、北台灣知性之旅指南)、報導文學(風起雲湧普洱茶)等二十三本書。
-
縣府新移民家庭《電腦入門研習》結訓
金門縣政府辦理的九十五年度新移民家庭『電腦入門研習』活動,經三天研習後昨日結訓,縣府教育局長盧志輝頒發結業證書予外籍與大陸配偶學員,肯定學員們在忙碌的家務和工作之餘,也能夠增進電腦能力,並勉勵學員們應秉持相同的精神繼續學習、繼續成長,並將資訊技能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利用電腦尋找學習資源、與自己有關權益訊息。 這項由教育部指導,金門縣政府教育局主辦、金門縣家庭教育中心承辦、金城國中、縣網中心協辦的新移民家庭『電腦入門研習』活動,一連三天於金門縣網中心舉行後結訓,縣府教育局長盧志輝頒發結業證書。研習內容包括:認識電腦簡介、windows XP操作應用與練習、多媒體體驗2.文書處理與輸入法簡介、網路瀏覽器-IE6.0、生活百科簡介、Webmail-電子郵件應用、數位相機與燒錄簡介─實作、影音多媒體處理應用等項課程。 縣府教育局長盧志輝指出,縣府舉辦是項研習是希望藉電腦研習活動推廣電腦應用之正確知識,充分提供學習各項知能,以協助外籍與大陸配偶應用電腦資源,提供新移民學習之管道,並勉勵學員們應秉持相同的精神繼續學習、繼續成長,並將資訊技能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利用電腦尋找學習資源、與自己有關權益訊息。 而在「金湖數位機會中心」成立之後,為教導民眾使用電腦、網路,規劃「電腦基礎班」,首班三月十二日開課,四月十九日結訓,學員從完全不會電腦,到結訓時可以使用軟體,自己做結訓證書,並且有自己的信箱,可以閱覽信件、回覆信件、寄賀卡等,於網路世界中遨遊。 值得一提的是,學員從完全不會電腦,經過李智能老師的熱心指導下,學會了基礎電腦應用,也會上網,甚至互相以電子郵件聯絡訊息,開啟不同於以往的聯絡方式。
-
金城盃籃賽受理報名
第十五屆「金城盃」軍民籃球邀請賽將於七月四日起至十五日假縣立體育館開打,自即日起至六月十五日止受理報名,鎮長蔡輝詩歡迎全縣各鄉(鎮)機關、學校、社團、商號、防區各駐軍單位,及各國中男女籃球隊組隊於上班時間內向金城鎮公所報名參加,電話為三二五○五七、傳真三七三四九八,社會課蔡木川。 這項由福建省政府、金門縣政府、金門縣體育會輔導,金城鎮公所主辦,金門縣立體育場、金門縣籃球運動委員會、金城鎮民代表會、金城體育分會協辦的金城盃軍民籃球邀請賽,將於七月份開打,參加的對象,社會男、女組部分,全縣各鄉(鎮)機關、學校、社團、商號,及防區各駐軍單位均可組隊參加,並邀請金城鎮姊妹市鎮組隊來金參加表演賽。比賽地點在金門縣立體育場;而抽籤及領隊會議,則預定於六月十九日上午十時假金城鎮公所二樓會議室舉行。至於獎勵方面,各組取冠、亞、季、殿軍四名(依報名隊伍數而訂);精神總錦標獎一名;各參賽球隊均頒優勝獎牌一面;各組選拔優秀球員若干名頒發優秀球員獎各一座;設最佳教練獎。
-
數位攝影教學研習學員把浯島千嬌百媚留影下來
一連三天由教育部、金門縣民宿旅遊發展協會舉辦的「金門民宿之美數位攝影教學」研習活動,昨日圓滿結束,學員們都覺得收獲匪淺,更明瞭如何透過鏡頭,以在地人的角度、觀點去呈現金門民宿之美。 是項活動係由教育部、金門縣民宿旅遊發展協會主辦、金門傅錫琪紀念美術館協辦、台灣愛普生EPSON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贊助。活動於五月十九至二十一日假金城數位機會中心舉辦,主辦單位特別聘請名作家、攝影家、畫家吳德亮擔任講師,著有︽黑面琵鷺︾等攝影集作品的林本初當助理講師。 原訂二十個研習名額,因報名人數相當踴躍,爆增至四十多人。金門縣民宿旅遊發展協會表示,地區開放觀光後,民宿如雨後春筍般的蓬勃發展,該會希望透過鏡頭,把金門的千姿百態留影下來,並藉由攝影學習捕捉金門暨民宿之美,進而推廣金門民宿。 研習活動學員除地區民宿業者外,還有各行各業喜歡以數位相機攝影的人士,課程安排除室內課程,也前往水頭、珠山、青嶼等地進行室外攝影實習。主要課程包括:認識相機(傳統相機、數位相機),結構篇|光圈、速度、快門,器材篇|鏡頭、濾鏡、其他配件;數位相機基礎攝影|相機選擇、影像品質、感光度、白平衡、色溫、各種輔助模式、配件運用;傻瓜相機(含數位)拍出聰明照片秘訣;數位相機、電腦、投影機各類攝影技巧與範例賞析;風景攝影(構圖美學、特色捕捉、鏡頭或光學變焦的運用、逆光補正)、建築攝影(影像透視差校正);戶外天文攝影實務;民宿風景與建築攝影拍攝實務;旅遊影像紀錄(構圖美學、當地特色捕捉);簡易數位暗房實務;學員作品賞析與修正、討論。 研習成果預訂於六月四日在總統府前廣場,七月一日至十五日在金門傅錫琪紀念美術館展出。主辦單位將由學員作品中挑出四十三張作品,由台灣愛普生EPSON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贊助列印參展。
-
金寧石蚵文化節作文比賽成績揭曉
配合第四屆金寧鄉石蚵文化節舉辦的作文比賽活動,經鄉公所邀請多位專業人士就參賽作品進行評審,中正國小陳曼盷、烈嶼國中蔡怡涵、姚語歆三人分別在各組中奪冠,將由鄉長李文俊頒發獎狀、獎金獎勵。鄉公所表示,參與這項石蚵文化節作文比賽活動的各組作品,經敦聘多位國文老師組成評審委員會,就比賽辦法的評分標準:內容與思想50%、結構與修辭40%、文法與標點10%來進行評審成績,各組優勝人員,他們是,國小組:第1名主題:石蚵飄香古龍頭,作者:陳曼盷(中正國小)。第2名主題:仙洲極品好口味,作者:俞小凡(中正國小)。第3名主題:剝海蚵,作者:李心慈(古寧國小)。佳作:主題:石蚵,作者:李蕙茹(古寧國小)。我家鄉的海蚵,作者:李昀臻(古寧國小)。古寧的石蚵,作者:李文富(古寧國小)。古寧頭的寶貝|海蚵,作者:李昀霖(古寧國小)。美味的石蚵文化節,作者:翁筱雅(金鼎國小)。(二)國中組:第1名主題:憶昔思今話海蚵,作者:蔡怡涵(烈嶼國中)。第2名主題:蠣粒珍珠串你我,作者:林馨妮(烈嶼國中)。第3名主題:蠣粒珍珠串你我,作者:林馨葶(金湖國中)。佳作:主題:蠣粒珍珠串你我,作者:許妤屏(金湖國中)。仙洲極品好口味,作者:王曉諄(金湖國中)。金門的石頭蚵,作者:呂嘉倫(金湖國中)。蠔香飄逸古寧頭,作者:蔡詩涵(金湖國中)。金門小吃|蚵仔,作者:陳郁如(金湖國中)。(三)社會組:第1名主題:真情石蚵 真情時刻,作者:姚語歆。第2名主題:蠔香飄逸古龍頭,作者:李宇雯。第3名主題:仙洲極品好口味,作者:吳淑鈴。佳作:主題:蠔香飄逸古龍頭,作者:鄭詠芸。蚵埕風情古今錄,作者:楊詩傳。海蚵阿嬤,作者:陳穎吾。金門之寶|海蚵,作者:李昀融。屋簷下的歲月,作者:歐陽馨。 鄉公所表示,該項比賽優勝人員,將擇期由鄉長李文俊頒發獎狀、獎金獎勵。學生組:第一名:頒發獎狀乙紙,獎金1000元。第二名:頒發獎狀乙紙,獎金800元。第三名:頒發獎狀乙紙,獎金600元。佳作各頒發獎狀乙紙,獎金300元。(2)社會組:(含金門高中、金門技術學院),第一名:頒發獎狀乙紙,獎金4000元。第二名:頒發獎狀乙紙,獎金3000元。第三名:頒發獎狀乙紙,獎金2000元。佳作:各頒發獎狀乙紙,獎金1000元。 該所也依比賽辦法規定,提醒得獎人領獎時應備妥作品著作權轉讓同意書。社會組得獎人員請主動與承辦單位電話連絡,告知服務單位或學校及住址,俾便頒發獎狀及獎金。 鄉公所配合石蚵文化節舉辦的作文比賽活動,透由作者的文章來呈現出古寧頭石頭蚵「原鄉」的獨特性資源寶藏,以及縱貫了古寧頭四百年發展的真實生活歷史,和古寧頭「蚵村」的美和深層的文化價值。李文俊期望透由石蚵文化的傳播,讓更多人來認識石蚵、了解古寧頭的文化,讓它再茁壯發揚。
-
說學逗唱康輔在金門茁壯
兩天的營期已經落幕,他們的故事才要開始!由救國團金門縣團委會所策辦的康輔幹部研習於昨天結束,團委會希望從這些學員中選拔菁英,從中學時代就開始見習大專康輔,讓團康活動在金門成長、茁壯、發揚! 為期兩天的「九十五年青少年康輔活動幹部培訓進階營」已在昨天閉幕。學員們藉著說學逗唱,將研習的重點,在成果發表中盡力發揮。政壇上的「阿扁」、「衝衝衝」、「抗議天王」,也成了表演節目取材的對象。城中的袁增嘉在演出中模仿阿扁─美國不給我過,女婿又出差錯,這難道都是我阿扁的錯?像不像三分樣,讓人笑成一團。 經過兩天的研習,城中的吳柏儒認為康輔活動可以讓人放輕鬆,讓人開心。楊閎宇學到POP(point of purchase;店頭廣告;手繪海報)的概念。許翼揚認為他對康輔的興趣已被挑起,將來會繼續參加。 金門技術學院的王建興是第一次擔任值星,他認為資深的康輔,知道在什麼情況之下帶什麼活動,達到最好的效果;這樣的經驗,值得學習。林素如認為帶好康輔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耐心。 救國團金門團委會張華寶在結業式中告訴工作人員及學員:康輔培訓的重點不在訓練活動的點點滴滴,而是在前置作業。前置作業最重要─在前置作業時,所要的事項就必須做到鉅細靡遺。 康輔活動離不開歌唱,張華寶表示,銀霞唱的︿蘭花草﹀、李翊君唱的︿萍聚﹀、張善為唱的︿Give Me Five﹀(我的手放在你的面前)、張棟樑唱的︿當你孤單你會想起誰﹀,這些傳唱一時的歌曲,都是康輔活動的產物;他希望金門的青少年一起加入康輔,加入創作,讓金門也有一些自己的康輔之歌。 他表示,康輔的精神就在「資源有限,創意無窮」,雖然手邊可用的器材不多,卻能用肢體語言,用創意,用團康,凝聚力,用團隊的力量去製造快樂。
-
李縣長為四技二專考生加油
九十五學年度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考試,昨日續進行第二天試務工作而圓滿落幕,金門考區試場秩序良好。縣長李炷烽也前往考場為考生加油打氣,慰勉試務人員及在場陪考的金門高職教師以及學生組成的服務隊,祝福考生考個好成績。 承辦金門考區試務工作的金門技術學院指出,昨日考試科目依序為數學與專業科目(一)及(二),整個試務於下午十七時三十分結束。美中不足的是兩名考生攜帶手機進入考場並發出聲響,監試人員依規定處理並將情形回報測驗中心。 金門技術學院表示,統測成績單預定六月五日寄發,成績單寄發當天,考生也可以上技專校院入學測驗中心網站(www.tcte.edu.tw)查詢成績及各科原始組距。考生取得測驗成績後,須向各招生委員會或單獨招生的學校報名,以取得分發資格。 縣長李炷烽在機要秘書許加發的陪同下,於上午九時許專程前往考場關心考生,並在考區主任李金振、金門高職校長陳水芳的陪同下,了解各考場。 李縣長對於金門技術學院盡力協助辦理試務工作及提供良好的應試環境,服務縣內學子表達感謝,並預祝所有考生皆能考個好成績。 李縣長也關心金門技術學院的校務發展,在李金振的陪同下,實地了解該校這幾年來在縣政府及林務所協助下的綠化成果,以及正興建中的學人宿舍工程。李金振並說明該校爭取的圖資大樓也計劃於今年年底發包施工。 由於興建中的金寧鄉立游泳池離該校不遠,李縣長也構想開闢一條可直通游泳池的道路,讓游泳池資源共享,也可提供該校教學使用,他希望該校協調鄉公所確認土地問題,以利後續作業的推動。 據考區辦功公室指出,在第三節專業科目(二)的考試,陳姓女同學放在置物區的手機,及第四節專業科目(二,跨類組考生)的考試進行中,陳姓男同學隨身攜帶的手機發出聲響,經監試人員發現後,依規定將之登記於「試場記載表」,並將發生情形回報測驗中心,後續相關事宜也將由測驗中心處理。至於在缺考人數方面,第一節數學科應到考545人,實際應考526人,缺考19人;第二節專業科目(一)應到考545人,實際應考526人,缺考19人,第三節專業科目(二)應到考538人,實際應考519人,缺考19人,及第四節專業科目(二,跨類組考生)應到考105人,實際應考102人,缺考3人。 金門技術學院表示,今年「技專校院入學測驗中心」為服務考生,與中華電信合作推出「四技二專成績簡訊預約服務」,可預約查詢四技二專入學測驗分數,中華電信將在測驗中心成績公佈後,將考試分數依預約簡訊之筆數立即遞送給考生。另外,測驗中心也將於五月二十二日開放四技二專通訊資料變更系統,供考生自行變更成績單寄送地址,有意變更成績單寄送地址的考生,要把握系統開放時間,以免向隅。這些便利考生的措施皆公佈在測驗中心的網站上,考生不妨多加利用,其網址為:http://www.tcte.edu.tw 。另外,測驗中心在每一科目考完之後於網站公佈各科試題及參考答案,並將於六月五日寄發成績通知單及公佈相關統計資料,而考生即可以測驗的成績,去參加各招生入學管道之招生分發,如:技優保甄、聯合甄選、聯合登記分發等入學管道。
-
新頭社區發展協會牽罟計畫案有譜
「振興金門漁業發展計畫|新頭社區發展協會牽罟計畫案」,已在95年度離島建設基金補助計畫審議通過,行政院經建會同意補助新台幣三百萬元作為新頭社區發展協會牽罟觀光產業的補助經費,配合協助爭取的福建省政府委員陳滄江日昨將這一個好消息告知負責策劃的縣漁會及新頭社區發展協會。 為了振興金門觀光漁業,帶動觀光產業的提升,今年初省府委員陳滄江配合金門縣漁會,向經建會積極爭取這項計畫案經費,據他表示,原來是要計畫爭取新頭、成功及后湖三個社區的牽罟觀光產業班的經費,但是在審查時農委會認為金門雖以觀光市場為主,唯幅員面積不大,建議計畫初期宜選一處適當地點示範辦理,不宜同時成立三牽罟班,以免喪失市場利基,故今年度以選定一處漁村為示範計畫推動對象,待明(96)年新頭社區成果呈現,再推動其他如成功及后湖等社區牽罟觀光休閒產業補助計畫。 陳滄江說,新頭社區發展協會具有完整的規模及計畫及人力資源組織,所以今年預計以新頭牽罟班做為示範的社團,而該計畫第一年將加強新頭海域景觀之美化,務求整體景觀與海岸地景之和諧與美感;並增加金門漁業展示與牽罟活動之傳統文化意涵、環境保育意識之連結,將牽罟活動與觀光遊客體驗計劃相結合,期能強化漁業本業生產及行銷相關能力。 金門的漁業觀光的牽罟活動具有高價值的可看性,牽罟活動本身就具有力與美的動力,很受觀光客的青睞,陳滄江說,但是近年以來,由於漁會經費的拮据,無法補助漁民社團形成經濟規模,所以牽罟活動每況愈下,至為可惜;有鑑於此,今年初他拜訪金門縣漁會,曾向漁會理事長陳水義先生表示,有意協助向經建會及農委會爭取「振興金門漁業發展計畫|牽罟活動」的計畫,獲得陳水義的高度認同,漁會宋文水也積極的協助投入研擬計畫。 「振興金門漁業發展計畫-新頭社區發展協會牽罟計畫案」的實現,可望帶動金門觀光漁業的新風貌,陳滄江表示,除了發展牽罟觀光休閒活動以外,會再輔導新頭社區牽罟班向行政院勞委會提出多元就業的永續方案,期使牽罟觀光產業的推動配合政府經濟型的多元就業方案,並在人力支援下得能永續性發展,讓金門的海域觀光休閒產業穩健持續向前邁進。
-
開心的女孩李筱媛開心地笑了
「開心」的女孩,開心地笑了。換過心的她,有心讀書啦!金沙鎮有一位芳齡二十二歲的女孩,去年移植了一枚心臟,如今正開始另一段新的人生。 在換心以前,女孩子對唸書並沒有太大的興趣;換過心之後,卻有一顆強烈的心,想要再多唸一點書。 這位換過心臟的女孩名叫李筱媛;根據她父母的說法,她可能是金門本地第一個接受心臟移植手術的人。她的父母是李為立和王美慧;她還有一個弟弟叫李聖彬。自李筱媛換心成功後,他們一家,又把失去的笑聲找回來了。 李筱媛約三年前因為病毒感染,心臟擴大到常人的三倍,在垂死邊緣被救了過來,並於去年幸運地等到了一個顆心臟。經歷過三年與疾病的奮鬥,一家四口,擺脫生離死別的威脅,終於又得以開開心心地生活在一起。 據李為立和王美慧表示,大約三年前,李筱媛因感冒住院,全身浮腫,三天沒有起色,在金門本地為女兒看診的醫師,坦白地說他也不懂得該怎麼辦,必須另請高明。夫婦倆只好將她轉到當時的花崗石醫院(國軍金門醫院);花崗石醫院則說這不是普通的病,必須後送臺灣。 由於當時沒有可立即後送的軍機,為了爭取時間,他們只好搭乘民航機,把女兒送進三軍總醫院。在這裡,他們碰到心臟內科大夫曹殿萍(現任主治醫師)。曹殿萍告訴他們:再遲兩天,命就沒了。王美慧當場泣不成聲|怎麼才三、四天就變成這樣? 當時的情況危急|李筱媛全身積水十公斤,肝臟有一半是水;根據李為立夫婦的回憶,醫師決定由頸部的動脈插管,直接把藥物投到心臟。由於手術有危險性,夫妻兩人狠不下心動筆切結,而且全身「皮皮剉」|不知道醫師到底高不高明?最後是由李筱媛的阿姨代為簽下同意書。 經過這次的生死關頭,夫妻們對醫師的醫術就有了信心。他們遇到曹殿萍只是碰巧;等到女兒由加護病房轉入普通病房,聽到病友盛讚這位醫師很優秀,他們就更加安心。 此後,李筱媛每個月都必須回診,連看牙齒都要如臨大敵。為了女兒的病,李為立夫婦幾乎無法好好工作。由於每次感冒,都會讓病情加重;到了九十三年底,醫師認為非換心臟不可! 要換心臟,有很多的資料要填寫,有許多手續要辦理;相關的檢查,足足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所幸經過八個月的等待,終於讓李筱媛等到一顆心臟;為他執刀的人,則是蔡建松醫師(三總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自民國八十二年起,曾參與四十多例的心臟移植手術)。 去年農曆七月,李家接獲換心的消息,立即趕往三總。在手術前,王美慧努力安慰女兒:不用怕,跟它拚一下|不換也是要「走」的!其實,李筱媛自己並沒有很緊張|她個性溫和,性子不急,沒有什麼煩惱,即使面對的是生死關頭,並沒有什麼情緒起伏。 在換心前,李筱媛有夢到一些不可思議的情節;換心之後,曾夢到一個模糊的魅影,彷彿在對她說|她的心原本是他的。李筱媛並沒有被這些夢境所困惑,一方面是聽從醫師的建議,同時也是出於自然而然,她會對自己的這顆心說一些話|尤其是當它怦怦跳的時候。 每一個心臟移植手術,都是以一死來成就一生的故事|能獲得捐贈是非常不容易的。在那個過程,李家除了接受捐贈者的大德外,在三總還有曹殿萍、蔡建松及鄭允全等人的大力幫助;在花崗石醫院則有劉俊廷、鄭政忠的幫助。因為有他們,才讓李筱媛重獲新生。 蔡建松曾在一篇文章提到:「器官移植是一種高科技,高人性化的手術。它們的成功並不只靠外科醫師的努力,而是靠整個醫學界各個領域的人的共同努力。當然,每位病人自身的參與也是決定成功與否的重要關鍵。」 李筱媛高職沒唸完就去學美髮,尚未出師就因為心臟病發作無法持續。換心之後,美髮的工作不能再做了(怕感染),最大的煩惱反而是工作問題。不久前,她參加政府提供的永續就業登記,結果在沒有弄清楚工作性質之下,被送去山野當清潔工。這超越了她的生理負荷,主要還是擔心會有感染的問題;她母親得知她被送去撿垃圾,就趕快去把她截下:::;她希望李筱媛未來能有一份文職的工作,例如圖書管理之類。 未來要克服的事情還很多,但是在李家,李筱媛與父母和弟弟已經恢復一家和樂的生活。姐弟兩個還是會說說笑笑,互相調侃|父母對誰比較偏心。關於「心」的話題,在這個家必將是個恆久話題。他們對所有幫助過他們的人,懷著深深的感激之心。 心臟移植的故事很多,根據醫界報導,曾經有人,原本畫畫的基礎只有國小的水準,換心後,卻突然擁有高超的藝術天分。 李筱媛換心之後,除了身體恢復健康,可以自由自在地活動之外,她還有一種奇妙的感覺,那就是覺得特別想唸書。她說:這是以前從來沒有出現過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