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聞
-
署立金門醫院調漲掛號費鄉親反彈
五月一日起,署立金門醫院急診掛號費、一般掛號費都要陸續調漲,在醫療水平未能比照台灣提昇,卻一味講績效、向「錢」看的作法,引來不少鄉親反彈。 據瞭解,五月一日起,署立金門醫院急診室掛號由原本的一百元,大幅提高為二百元,與大部分台灣急診室相同,六月一日起,一般掛號則取消過去免費優待,一律變為五十元。加上過去曾發生連救護車載病人都要收取費用的事情(最後改由縣府衛生局買單),改制署立的金門醫院,一切向「錢」看的作風,讓鄉親瞠目,也引來縣府網站留言板上的一陣撻伐。 改制署立後,金門醫院比照台灣署立醫院的作法,憑良心說,並無違法,金門醫院本著消費者付費,藉此提高營運績效,也不能說不對。不過,許多鄉親抱怨的是,在金門鄉親繳交相同健保費,金門醫院卻未能提供如同台灣水平的醫療服務前,金門醫院憑甚麼提高掛號收費? 金門醫院署立化後陸續出現的種種問題,確實讓許多懷著期望的鄉親,大大失望。原本的理想是藉由中央資源的引進,形塑一院二區的規模,金門醫院院區與花崗石院區並進,鄉親保障加倍,可是實際上,花崗石院區除了部份門診及收容十來位長期重症的病人外,病床全部清空不用,花崗石院區的急診室也早就吹熄燈號,民眾要急診,全要湧往金門醫院。金門醫院病床不足、急診室太小的問題,更加突顯。 原本金門醫院的狹小急診室,一下子要承擔起所有金門島的急診病患,如何容納得下?於是,急診室裡上演著一齣齣鄉親不滿的咆哮畫面,急診室醫護人員也很無辜,有限的一組人力,要服務滿室的急診病人,常常忙得無暇進餐。 門診部門問題同樣層出不窮,許多台北支援的醫師,當天來回,看完門診便飛回台北,醫病關係無法建立,病人遇有問題還得等下週門診日才能請教醫師,或是只能轉而改看其他診別。 天候不好,飛機無法正常起降,看診的鄉親們只好在醫院空等,有時一等一個上午,醫師宣布不來,鄉親除了悻悻然外,又能如何? 而在地優秀的金門籍醫師,一個個辦理離職,出走開業,醫護人力一再流失,讓這種醫師出勤得看老天臉色的狀況更加惡化。 為了績效,避免所謂醫療資源浪費,轉診後送的標準較改制前更加嚴苛,在醫院不同意下,為了保命、安心的鄉親,只好另尋他途,自行前往台灣就診,醫院書面上的數據變得好看了,因為減少一次後送轉診,整體績效就相對提高,只是,數據變好看,但最後受苦的仍是廣大的金門鄉親。 在金門醫療服務水平相較台灣落後的現況,在金門只有一間大型醫院的此時,一味追求所謂經營績效,對同樣繳交健保費的金門鄉親公平嗎? 常常看到被稱為「超人」的院長趙崇良,認真的在院區四處奔波,一會兒趕往門診處看門診,一會兒轉往加護病房探視病人,一下子又要回辦公室處理公務,一下子又要面見陪同上級長官。翻開他的門診表,更是行程滿滿,周一腸胃科;周二內科、腸胃科;周三腸胃科;周四腸胃科;周五一般內科,以前連超音波也要自己來,這樣忙碌的行程,委屈了他,也苦了他的病人。 改制後的金門醫院,有太多問題需要解決克服,有太多醫療資源急待爭取,對忙於看診的院長,鄉親如何忍心再苛責他去向中央爭取更多的醫療資源?只是,忙於看診,受惠的充其量是少數的病患,如果能將大部分時間用來處理公務、解決現有問題與困境、爭取更多的醫療資源,受惠的可是全島七萬軍民。趙院長若有心改善提昇金門的醫療品質,也許該停下腳步,好好傾聽鄉親要的究竟是甚麼?
-
高雄縣金門同鄉會新會館落成李縣長主持揭牌
縣長李炷烽一行人昨日上午前往新落成的高雄縣金門同鄉會會館,與該會理事長楊維居共同舉行新會館的揭牌儀式,中午並與高雄縣市金門同鄉會理監事餐敘座談,於昨日下午搭機返金。 縣長李炷烽、夫人吳麗鳳、金門縣政府研考室主任陳朝金、文化局長李錫隆、社會局代局長黃雅芬等人,昨日上午參加位於鳳山市王生明路五十號七樓的高雄縣金門同鄉會新會館落成典禮,受到旅高金門鄉親的歡迎。而旅居高雄的金門鄉親們也利用中午餐敘時間,針對故鄉建設發展提出建言。 縣府社會局表示,在縣議會支持下,縣府對於旅台各金門同鄉會新建或購置會館,訂有補助辦法,凡購地新建會館,最高補助新台幣七十萬元;購置現成屋宇的,則最高補助新台幣六十萬元;至於整修的,則最高補助新台幣四十萬元。 金門縣與台南市互為姐妹縣市,縣長李炷烽一行人,此次台南、高雄行,主要是參加二十八日晚上在台南市舉辦的「2006年鄭成功文化節」開幕,除隨行的多位縣府一級主管外,開瑄國小於開幕中表演二十四節令鼓,烈嶼鄉群聲南樂社也應邀演出,展現金門地區的在地文化特色。另外,地區十三家特產業者,包括金酒公司、貢糖、一條根、麵線等,也參加稍早展開的商展活動,相當受到台南市民歡迎,金酒銷售更迭創佳績。 二十九日上午,縣長李炷烽、夫人吳麗鳳伉儷等人參加台南市鄭成功文化節的重頭戲|延平郡王祠祭典儀式,祭典儀式於台南市延平郡王祠隆重舉行,由內政部長李逸洋擔任主祭官,台南市長許添財、縣長李炷烽等人擔任陪祭官。全台鄭氏宗親、日本代表團均參與盛會,一起祭祀開台三百四十五年的鄭成功,場面十分肅穆莊嚴。開瑄國小、烈嶼鄉群聲南樂社於祭典後登場表演,精采的演出,博得滿堂采。 二十九日晚間,縣長李炷烽則宴請台南縣市金門同鄉會代表,並舉辦座談,聽取旅台鄉親建言。 由台南市政府主辦、已邁入第五年的鄭成功文化節,今年擴大舉辦,活動重點主題除了將鄭成功的人、事、物具體化、完整化以外,最重要的主題就是要重造『台灣船』,台南市政府依循古法並加上現代技術,希望建造出當時的鄭成功船,讓民眾更了解十七世紀鄭成功的航海史。 此外,活動並以「發揚鄭成功開台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台灣精神」為主軸,彰顯「海洋台灣」、「歷史重現」、「成功故事」、「社會福利」四大主題。
-
金馬旅台鄉親小三通自由行今啟動
自今(五月一日)起,金馬旅台鄉親「不必組團」,得往返小三通自由行。金門旅台鄉親配偶、直系親屬,二親等系血親與配偶、未成年子女,得同行納入適用範圍;但如具有公務員身分,不在開放適用範圍內。 行政院長蘇貞昌為積極回應地方民意,並增進小三通成效,四月二十五日宣布小三通新政策,調整金馬旅台鄉親得適用小三通自由行,相關機關配合各項法制作業及實施細節,已經完成法規修正發布與準備,五月一日起開始實施。 根據陸委會指出,依行政院最新修正發布的「試辦金門馬祖與大陸地區通航實施辦法」,五月一日起,調整金馬旅台鄉親「不必組團」,得往返小三通自由行。 陸委會表示,這次小三通的人員往來調整,對金馬旅台鄉親(指在金門、馬祖出生或在二零零零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曾在金門、馬祖設有戶籍的台灣地區人民),得適用小三通自由行;同時考量家族活動需求,對旅台鄉親的配偶、直系親屬,二親等旁系血親與配偶、未成年子女,得申請單次同行納入適用範圍。 陸委會表示,對於具有公務員身分人員申請赴中國地區,應依「臺灣地區公務員及特定身分人員進入大陸地區許可辦法」規定辦理,旅台鄉親或親屬如具有公務員身分,並不在這次調整得適用小三通自由行的範圍。 內政部警政署入出境管理局已配合同步修正「試辦金門馬祖與大陸地區通航人員入出境作業規定」及「台灣地區人民申請小三通入出大陸地區送件須知」,境管局局本部及各服務處、站,都自五月一日起開始受理申請。
-
台金表演團體歌詠佛法感動現場信眾
為慶祝佛誕節暨母親節,金門縣佛教會昨日舉辦「慈悲情、感恩心、清淨音」慈恩音樂演唱會,共有近百位台灣與地區的表演團體共襄盛舉,以音樂及舞蹈歌詠佛法,最後並以大合唱「三寶歌」為壓軸,喜樂祥和的氣氛,感動現場所有的信眾。 「慈悲情、感恩心、清淨音」慈恩音樂演唱會昨日下午二時三十分假文化局演藝廳登場,音樂演唱會由金門佛教會理事長性海法師主持開場,包括福建省政府秘書長翁明志、立委吳成典、金城國中校長李再杭、國際佛光會金門協會會長楊清國、靈濟古寺住持惟德法師等人也到場全程參與。 昨日的節目安排的相當精采,共吸引九百多位民眾到場欣賞,佛教音樂的喜樂在搭配精緻的舞蹈,深深觸動觀眾的心,據了解,為了這場首度的佛教音樂會,嗡啊哞合唱團、陳振國與佛典藝術工作坊等表演團體,先前就進行將近二天的彩排,從下飛機後,全體團員就直奔文化局彩排,一直到晚上十點,才回海印寺的禪房休息;昨日一大早又開始採排,直到演出前一小時才休息,認真的表現,讓主辦單位相當感動。 為了與參加的信眾結緣,昨日金門縣佛教會也準備了1200份吉祥福袋,與佛教音樂CD(世界佛教華僧會會長淨心提供)、小菩薩50尊(台北通法寺心誼法師提供)等現場發送給民眾,同沾法喜。 金門縣佛教會也指出,此次活動可以圓滿成功,要特別感謝縣府民政局、社會局與文化局、金酒公司的通力配合還有生命電視台的現場全程錄影等。而陳俊宏與陳麗琳兩位主持人稱職的表現,也是活動成功的元素之一。 昨日安排的曲目包括有:大合唱|「讚佛謁」、「世尊頌」;佛典小集|『若人欲了知』、「化身蓮」;南管|「直入花園」、「南海觀音讚」;大合唱|「極樂淨土」、「菩薩的手」;佛典小集|「普賢十願」、「祝壽歌」、「無盡的感恩」;金門國樂|佛樂演奏;母親的歌大合唱|「遊子吟」、「菩薩的心」;大合唱|「抓住佛的手」、「心經」;佛典小集|「是日已過」、「無私的奉獻」;大合唱|「三寶歌」。 金門縣佛教會表示,今(三十)日上午九時起至下午二時將假金門縣立體育場推出系列溫馨慶祝活動,包括浴佛大典、點燈祈願、親子園遊會等,歡迎地區子女陪同婆婆媽媽一起來浴佛祈福,向偉大的母親獻上最高敬意,為人子女也可以陪同母親一起作伴逛攤位品嚐美食,共同歡度快樂時光。
-
二技統一入學測驗金門考區首日只三人到考
九十五學年度二技統一入學測驗昨日登場,金門考區只有三人到考,考生都很守規矩,沒有違規情事發生。 二技統一入學測驗金門考區設在國立金門技術學院,昨日下午進行兩節專業科目考試,第一節應到五人,兩人缺考,只有三人到考,第二節則是無人報考,雖然僅三名考生,試務人員達十多人,考生雖少,試務工作一點也不馬虎。 金門考區試務中心表示,這項考試,今日上午繼續進行專業科目(一)、國文、下午考英文、考專業科目(二),除共同科目外,有十三個類群考試,全部考生為三十九人。 金門技術學院提醒考生,二技統一入學測驗因實施跨類考試,所以每一位考生的考試節次不會完全一樣,請考生一定要仔細看清准考證的應考節次,以免錯過考試時間。 金門技術學院指出,技專校院入學測驗中心所辦理的統一入學測驗,自90學年度起,四技二專、二技日間部、聯合登記分發、推薦甄選、技優保甄等招生管道皆採用統一入學測驗成績,不管是應屆畢業生、非應屆畢業生、重考生、服役青年、社會人士皆可報考,測驗成績將提供給各入學招生管道作為招生成績採計之依據。
-
資訊教育專家許秀影走過人生大起大落歡喜自如
打開許秀影的網站,映入眼簾的是電影「功夫」中逗趣的電影劇照,但這回「包租婆」變臉了,不是電影明星,而是國防大學副教授許秀影?原來這都是資訊教育專家許秀影,將自己的相片移花接木,創新有趣的嘗試,不但徹底顛覆教師的形象,也讓她成為最受學生歡迎的老師。 這次應邀回來參加縣政研討會的國防大學副教授許秀影,在會中提出許多重要的資訊教育建言,愛笑、活潑、樂觀的她,身上似乎永遠有用不完的精力,發光發熱的要跟你訴說她的教育理念。 其實許秀影隻身在台打拚近三十年,充分發揮戰地兒女不怕苦、不怕難的精神,不但成功克服車禍病痛,也積極奉獻心力,服務偏鄉地區,終於開創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四年九班的許秀影,從小個性就相當爽朗,就讀中正國小時,班上只要有搞不定的學生,老師總會將他們安排在她身旁,由她就近看管,是當時班上的孩子王。高中畢業後,她考上淡江大學資訊工程系,赴台時,身上僅有一件牛仔褲、二件T恤,但艱苦的生活環境,並沒有讓她打退堂鼓。 為了籌措學費,她從事過包括家教、店員等數十種的工作,後來她與同學合作完成多項軟體開發案,才讓她賺得足夠學費,完成學業。 大學畢業後,她又繼續深造,並獲得研究所碩士,由於當時教職並不好找,有一天,她鼓起勇氣,跑到國防大學,直接就詢問:「衛兵,你們這裡缺老師嗎?」就這樣,毛遂自薦的她,以自信、專業,獲得當時院長袁豪的賞識,自此踏上教職生涯。 進入國防大學教書,她優異的教學表現,頗獲校方肯定,但過不久卻發生一場重大車禍,當時的她昏迷了好幾天,醒來後,醫生劈頭就跟她說,她的腳筋全斷了,這輩子可能都離不開柺杖與義肢,當時的她只覺得腦筋一片空白。 車禍後的三個月,她完全不能行走,生活起居全賴家人揹進揹出,相當痛苦,但她告訴自己,「我一定要站起來」。開朗的她憑藉著一股毅力與家人、學生的愛,勇敢的經歷漫長的復健,從病榻上行動不便、到輪椅、輪椅換到大柺杖,大柺杖又換到小柺杖,到現在她已經可以如常人般行走自如。 也就是在病榻上的日子,讓她覺得,原先很簡單的事,也變得很困難,社會上還是有很多人需要幫助,當時她就暗自起誓,如果哪天她可以恢復行動,一定要幫助弱勢的人,就這樣,十五年後她丟掉柺杖的那一天,就開始積極著手籌組數位志工,先後到南投縣偏遠社區,投入資訊相關教育。 凡事感恩的許秀影常說,上帝會做這樣巧妙的安排,一定有祂的用意,如果不是因為受傷,從小備受寵愛的她,絕對不知道沒有能力是這樣痛苦。 淡江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博士的許秀影,充分發揮所長,積極縮短城鄉差距,為了號召更多人來關心偏鄉,她還組織中華數位關懷協會並號召成立「國防大學數位志工」,經常帶領學生深入偏遠社區進行資訊服務,告訴災區的居民什麼是電腦、資訊,成為偏遠地區的「資訊天使」,也給災區孩子一個未來。 許秀影多年來努力的為偏遠地區打造資訊世界,這份用心也感染周遭的家人與學生,大家都成為她強大的後盾,常常陪著她到各山區去宣導,由於她致力在縮短城鄉差距的傑出表現,讓她在去年獲得教育部推展社教有功人員的殊榮,成為國軍獲得這類獎項的第一人。 這次回來參加縣政研討會,許秀影看了很多,感觸很大,她說,金門的資訊教育絕對可以比許多地區作的更好,因為金門的家長很多都是軍公教,素質明顯比台灣偏遠地區好。 但是許秀影也憂心,目前金門的資訊建設缺乏整體規劃與政府的重視,雖有中央補助計畫(如光纖)在進行,不過資訊建設與應用落後台灣有一大段距離,許秀影認為,金門要成為國際觀光島,資訊能力指標是極為重要,資訊建設若落後,根本是毫無可能。 針對資訊建設,許秀影建議,縣府應該編列充裕的預算與更多心思來做,且要做的更多,才能迎頭趕上。 此外,也有幾個方向要注意,首先要讓孩子從小瞭解資訊核心,認識電腦,以加強分析邏輯能力。培養自學能力,老人退休生活應該向歐美多學習,多自學與閱讀,朝向終身學習,因為知識能創造經濟,也會讓生活更寬廣;不用怕老師不夠,只要英文程度夠好,就可以自己上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網站去學,藉著資訊教育的推廣,為培養國際人才奠定基礎。 設置科教館,培養孩子的科學興趣,許秀影說,學科學或電腦,看書與實際學習差很多,在美國矽谷長大的孩子,因為從小耳濡目染,所以在科學方面的領略度較高,學習程度自然有差,所以應該加強培養孩子的國際觀,為與世界接軌做好準備。 許秀影也說縣府可以考慮在寒暑假舉辦資訊營,課程內容以程式設計為主,讓孩子們對資訊世界有比較正確的認知,不要提起資訊,就只想到網路遊戲。
-
金寧鄉盼縣府接手一年一度石蚵文化節
一年一度的金寧鄉石蚵文化節登場,金寧鄉長李文俊、議員李沃士盼望縣政府能「接手」,提供更多的資源,並結合觀光產業擴大延伸來辦理石蚵文化節活動,塑造成地方產業的特色,真正為地方帶來實質的經濟效益。省主席顏忠誠也大力推銷金門天然的石頭蚵遠比台灣以竹子或塑膠養殖的海蚵要甘甜,是金門地方特有的「寶」,期望能轉化更多的美食佳餚,帶來更多的商機。 李文俊主持開幕活動時指出,金寧鄉的美,不是外在的華麗,而是擁有豐富的文化古蹟資產、戰役史蹟遺跡、以及獨特的地方產業資產。他說明鄉公所連續四年舉辦石蚵文化節活動的目的,就是希望經由「石頭蚵」的促銷活動,向鄉親、觀光客大力推銷鮮美的石蚵,以及特有的石蚵文化,並結合觀光、生態等資源,塑造地方產業特色,為地方上帶來新的發展契機,提高蚵民收益,但他總感覺以鄉公所有限的人力及經費,心有餘而力不足,雖然只是一頭熱,但還是毅然的克服困難問題,一年一年的辦下去,今年還特別把活動延長到五天,就是希望吸引更多的鄉親和遊客來巡禮「蚵村」,購買新鮮的「石頭蚵」,為蚵民多推銷些「土產」,增加些收入。李文俊說,畢竟鄉鎮的資源是有限,而且無法全面性,這幾年來,鄉公所也一直希望能由縣政府相關單位接手辦理,來結合整個觀光文化產業,擴大落實石蚵文化節的影響層面以及成效,真正為地方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但很可惜的未能如願,盼望縣政府於明年度能有所「行動」。 全程參與活動的顏主席,十分推許鄉公所辦理石蚵文化節的努力和用心,他說,石蚵真正是古寧頭特有的產業,也是金寧鄉的「寶貝」,顏主席還誇讚用石蚵做成的蚵嗲、蚵仔煎、蚵仔麵線等傳統美食,讓人吃的津津有味,意猶未盡。他希望業者能用心的多多研發不同又美味可口的佳餚,讓這項「土產」更受消費者的喜愛,成為金門最有特色的地方產業,以創造更多的商機,帶給鄉親更多的財富和工作。 立委吳成典也推許鄉公所為地方產業開拓行銷管道的用心,這就是一個產業的契機。他說,金門地方小,資源有限,但是有很多場合,快樂平安是不要錢的,鄉公所以有限的經費辦理這項石蚵文化節,產生的效果卻非常好,也免費贈送鄉親園遊券,不要花很多錢卻讓鄉親快樂又平安,這也是這個活動的另一個意義。他也希望金門人能在快樂又平安的領域,來創造更多的舞台,製造更多的機會,也期望金門將來除了有形的物質資源外,在精神層面上,創造金門的快樂平安。 縣府建設局長李增財也轉達因公務在台的李縣長的祝福之意。他也強調縣府鼓勵各鄉鎮推動一鄉一特產,塑造成地方產業的特色,如小金門的竽頭、金湖的花哈季、金沙鎮的酸白菜以及地方食品,而尤以金寧鄉的石蚵文化節最有味道,也有獨特的地方文化背景。他說,出名的古寧頭石蚵,已經有四百年的歷史,縱貫了古寧頭發展的一段艱辛歷史,所以不把它當作是一塊石頭,是一個產業,它是一段很真實的生活文化,這些石蚵已經在古寧頭培養了二十幾代的古寧頭子弟,培養了八萬多的古寧頭子弟,已經是生活文化的一部份,希望透由活動來認識金寧鄉更深層的文化價值。 議員李沃士說,古寧頭石蚵在金門地區是唯一僅有的,也是唯一台灣所沒有的,可以說是金門的「寶」。他感覺由鄉公所獨立來撐大局行銷這項地方特有的產業是不夠,觀光一直強調行銷金門要發展觀光立縣,這是金門有名的特產,這麼好的觀光產業,縣府建設局是指導單位,很可惜的沒有結合縣政府整體的資源,沒有看到把整個觀光資源帶入,縣府交通旅遊局和建設局要承擔些責任,他要求於明年度要納入計畫,提供更多資源來推動這項活動,發揮地方產業的特色,讓活動辦的更有效益。
-
金寧鄉石蚵文化節熱鬧登場上千人湧進領略蚵村風情
第四屆金寧鄉石蚵文化節,昨日在古寧頭「蚵村」熱鬧展開「石蚵美食園遊會」、「石蚵農特產促銷」以及石蚵資料展、蚵田之旅、和古蹟景點導覽等一系列活動,整個「蚵村」人氣十足,沸騰起來。這項石蚵文化節活動持續到五月三日,鄉長李文俊歡迎更多遊客到金寧鄉「吃、喝、玩、樂」,品嚐人間美味的石蚵、啜飲甘冽的高粱酒、巡禮金寧豐富的戰役史跡與古蹟,快樂的享受金寧鄉獨特的文化風情。今年的石蚵文化節系列活動,鄉公所選擇在「蚵村」來推出美食園遊會、石蚵展銷等系列活動,來讓遊客及鄉親享受地方特有的石蚵「土產」。上午九時未到,來自各地的民眾攜帶子女陸續湧進開幕典禮的活動場地,古寧國小運動場,許多遊客也鬥陣來熱鬧,大同之家院內老人及小朋友也前來見識不同的石蚵文化,上千民眾一起來分享活動的喜悅氣氛,主人鄉長李文俊和鄉代會主席陳成勇、副主席李開陣以及鄉代表李正騰也穿梭現場熱情的打招呼,歡迎大家來領略蚵村風情及不同風味的文化饗宴。鄉公所更是全體總動員來提供相關的服務,並發放二千多張的面值五十元園遊券予參與活動的鄉親和遊客,請大家免費品嘗蚵嗲等地方傳統美食,五顏六色的花卉和氣球也把現場點綴的綠意盎然,喜氣洋洋。 包括省政府主席顏忠誠、立委吳成典、省府秘書長翁明志、縣府建設局長李增財、議員李沃士、消防局長黃怡凱一家人、以及縣屬單位主官、社團主管、水試所所長楊誠國和學校校長、金寧警察所所長邱國豐等來賓也到場「捧場」,與鄉親一同分享這項石蚵文化饗宴。金門地檢署書記官長孫國粹也帶領觀護人和志工在現場進行反賄選宣導以及業務的宣導,消防局金寧分隊也動員警義消做心肺復甦術的緊急救護示範以及消防業務宣導,金寧警察所也出動警義消維持交通秩序,讓活動順利的進行。 寧中小的祥獅獻瑞,祝福土產的石蚵「蚵蚵飽滿、粒粒甘肥」,由開瑄國小校長劉海心和家長會會長陳義榮領軍的大鼓隊,以撼動的鼓聲,增添活動熱鬧的氣氛,為這一次的石蚵活動揭開序幕。由兩位蚵民身著米奇和維尼熊的卡通服裝,肩挑著兩擔石蚵,出現現場,立即引來一陣騷動,尤其是小朋友更是高興的尖叫,為活動帶來娛樂又富教育性的效果。 在李文俊的引領下,顏主席與來賓逐一到現場展售特產的攤位以及石蚵園遊攤位,為業者自家的土產「打氣」,大夥也拿起盒裝的新鮮石頭蚵,豎起大拇指說「讚、讚、讚」,歡迎鄉親以及遊客利用這五天的活動期間,來「蚵村」訪蚵田、嚐蚵、買蚵。 村辦公處內的石蚵資料展,展示傳統的石蚵文化以及蚵村蚵民的生活點滴,來讓遊客及鄉親又有另一番不同的感受。深受大家喜愛的美食品嘗活動,擠滿了人潮,鄉公所委請家政班班員端出傳統石蚵風味,如、蚵仔麵線、蚵嗲、蚵乾肉粽、蚵仔酥,生意相當旺,地區許多販售各類食品的業者也參與,現場展售的農特產品,包括,石頭蚵、蠔油、海之玉子醬、高粱臘肉、金佳旺食品、金門黑豬肉系列產品、貢糖等系列產品,以及金酒公司提供的高粱調酒品嘗,加上鄉公所特別推出購買優惠價的「石頭蚵」搭配現場的「石蚵生態問答闖關」過關贈送獎品活動,讓民眾及遊客吃、喝、玩、樂,樂透了。 這項石蚵文化節,從昨日起持續至五月三日的活動有,在村辦公處的「石蚵資料展」;村辦公處前廣場的「石蚵農特產促銷」以及石蚵促銷活動;古寧古蹟景點遊覽;慈湖的賞鳥;北山鱟保育區的賞保育動物|鱟;振威第的文史資料展;北山蚵田的尋根之旅|蚵田生態介紹。首日就有不少觀光客實際探訪蚵田,由水試所專家帶領遊客走入蚵田,解說車石、豎石、倒石、擎蚵,體驗石蚵林,享受不一樣的石蚵文化之旅。 活動的重頭戲之一,「剝蚵比賽」,今日上午九時三十分至十一時三十分在村辦公處後方廣場進行預賽,五月一日決賽,李文俊歡迎大家來觀看這些「剝蚵高手」的功夫。寫生比賽也是於今日上午十時至下午四時在古寧頭進行,還有攝影比賽預定於五月二日舉行,作文比賽在五月三日,一連串的活動,讓蚵村熱熱鬧鬧。
-
歡迎來金門遊學縣府擬定《中小學生來金旅行方案》
為開發多元客源,縣府擬訂「推動全國國民中小學學生來金門戶外教學旅行實施方案」,希望藉此帶動國民中小學學生來金門進行戶外教學旅遊,增進地區觀光產業發展。 縣府交通旅遊局也期盼藉由該方案,讓國民中小學學生認識金門並喜愛金門、增進地區學校與台灣地區學校間的交流互動。 該方案具體措施包括:邀請國中小學校長及家長會會長組團來金門實地考察校外教學資源;訂定鼓勵要點,鼓勵全國各國民中小學學生到金門戶外教學旅遊;公部門開放資源,供學校進行戶外教學運用;製作文宣品,並運用媒體行銷推廣;輔導學校及出版社,合作出版「到金門遊學」專書,推廣到金門遊學。
-
國防大學副教授許秀影日前拜會議長謝宜璋:縣府應在資教領域多用心
國防大學副教授許秀影日昨前往縣議會拜會議長謝宜璋,雙方就資訊教育議題進行深入探討,謝宜璋表示,縣府的施政白皮書,獨缺資訊這個區塊,他認為,縣府應該要再多用心,急起直追,才能趕上資訊與時代的脈動。 此次專程回來參加縣政研討會的國防大學副教授許秀影,日前在返回台北前夕,前往議會拜會,受到議長謝宜璋、議會機要秘書張光海等人的熱忱接待。 許秀影表示,由於她十多年前遭遇重大車禍,在復健的十多年歲月中,都無法返鄉看看,闊別十七年,覺得家鄉不斷的進步中,此次可以返回家鄉參加縣政研討會,並針對自己的領域提出建言,她感到相當欣喜。 謝宜璋則對縣政研討會的舉辦,大表不滿,謝宜璋認為,這個會議雖是僅供施政參考,但很多政策的制定與形成,應該多尊重縣議會,可是此次承辦單位顯然未充分尊重議員,像邀請函部分未提前發送,僅用口頭邀請,讓議員同仁感到未受重視,所以出席率不高,僅有兩位議員到場。 謝宜璋也高分貝抨擊,縣府若以大公司架構來看,縣長是總經理,議會就是董事會,但類似的情事,若經常發生,將嚴重損害府會的和諧。 他也提及,金門的發展已到關鍵點,執政者更應加倍用心,像先前外界關注的教育資源整合,謝宜璋說,金門有很多小學,學生僅有幾位,但校長加老師與校務人員,人員編制依然,難免遭人詬病,可是貿然整合,恐將引起校方人員的反彈。 謝宜璋說,教育資源整合不是一開始就要一刀兩斷,其實可以先嘗試英語資源整合,利用國中英語師資,將三校國小學生集中一起上英文,如此不會影響校長權益,也可以增加學生競爭力,希望今年可以來促成。 許秀影則提出不同的見解,她指出,若縣府財政資源許可,其實不要貿然做資源整併,影響學生的受教權,她說,在台灣,學校太遠,都會出現中輟生,雖然金門不至於會有,不過她認為小班、小校,學生的品質應該會更好,老師也會更用心。 聊著聊著謝宜璋才得知,兩人也有特殊淵源,原來許秀影與其胞姐謝碧霞是高中時期同窗,當場就開始親切的閒話家常,兩人也笑談「金門真是太小了!」。 最後謝宜璋也表示,歡迎許秀影針對地區資訊教育踴躍提出建言,只要是對金門好的,議會都會全力來支持。
-
李縣長參加台南延平郡王祠祭典儀式
縣長李炷烽及多位縣府一級主管昨日上午參加台南市鄭成功文化節的重頭戲|延平郡王祠祭典儀式,晚間則宴請台南縣市金門同鄉會代表,並舉辦座談,聽取旅台鄉親建言。 祭典儀式於昨日上午九時假台南市延平郡王祠隆重舉行,由內政部長李逸洋擔任主祭官,台南市長許添財、縣長李炷烽等人擔任陪祭官。縣長夫人吳麗鳳、金門縣政府研考室主任陳朝金、文化局長李錫隆、社會局代局長黃雅芬等人,以及全台鄭氏宗親、日本代表團均參與盛會,一起祭祀開台三百四十五年的鄭成功,場面十分肅穆莊嚴。烈嶼鄉群聲南樂社於祭典後登場表演,精采的演出,博得滿堂采。 昨日晚間,縣長李炷烽、夫人吳麗鳳伉儷特別宴請台南縣市金門同鄉會理監事、鄉親代表,除與大家寒暄話舊外,也聽取旅台鄉親意見,以及對縣政推動的建言。 2006年鄭成功文化節二十八日晚上在台南市開幕,金門縣長李炷烽率同多位縣府一級主管赴台參與盛會。地區十三家特產業者也參加稍早前展開的商展活動,來自金門地區的高粱酒、貢糖、菜刀、麵線、陶瓷、一條根等知名特產,相當受到台南市民歡迎,金酒公司推出的金門高粱酒更是熱門搶手,銷售額已逾一百八十萬元。因昨日為星期假日,現場湧進不少民眾,各參展攤位呈現一波波的搶購潮,金門特產更是大熱門。 由台南市政府主辦的鄭成功文化節今年已邁入第五年,今年擴大舉辦,活動重點主題除了將鄭成功的人、事、物具體化、完整化以外,最重要的主題就是要重造『台灣船』,日本博物館稱鄭成功的船為台灣船,而荷蘭人則稱之為『戎克船』,但不管是台灣船或是戎克船,都是鄭成功當年的船。台南市政府將依循古法加上現代技術,建造出當時的鄭成功船,希望讓民眾更了解十七世紀鄭成功的航海史。 今年鄭成功文化節並以「發揚鄭成功開台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台灣精神」為主軸,並以「海洋台灣」、「歷史重現」、「成功故事」、「社會福利」為四大主題串聯相關活動。
-
兩岸龍舟賽金技學院農工職校組成三支隊伍下月《登陸》征戰
2006年「嘉庚杯」、「敬賢杯」海峽兩岸龍舟賽籌備組,經已函邀金門縣組隊參加。金門縣將有國立金門技術學院和金門農工職校所組成的三支隊伍,將於五月二十六日循小三通管道,前往大陸廈門,分別參加高校男子組、女子組、中男組的龍舟賽。金門縣長李炷烽並已向中央相關部會提出申請,希望親自帶隊參與兩岸龍舟盛會。 2006年「嘉庚杯」、「敬賢杯」海峽兩岸龍舟賽,訂於五月二十八日在大陸廈門集美龍舟池舉行,金門代表隊隊職員預計有九十六人,並預定於五月二十六日上午循小三通管道搭船前往大陸廈門,即展開二天的賽前熟悉場地和練習,五月二十八日上午九時、下午二時,參加龍舟比賽,同時於二十九日在廈門當地進行參訪後,於下午搭船返回金門。 「嘉庚杯」、「敬賢杯」海峽兩岸龍舟賽,金門代表隊成員有:總領隊─李炷烽;副總領隊─吳成典、李榮文、王毅民;總幹事─盧志輝;幹事─許能麗。 參加高校男子組的金門技術學院成員:領隊─李金振;顧問─李坤崇、潘姝燕;教練─吳一德;經理─陳正中;鑼手─李國瑋、吳述峰;鼓手─江俊德、李宗漢;舵手─水利夫、嚴永鴻;划手─卓仕傑、王仲豪、楊智榮、李國慶、廖大衛、馮志成、張振煌、戴志強、陳耀鑫、黃政豪、李彥賢、劉建揚、蔡輝斌、洪偉人、周偉義、吳清安、陳俊榞、洪永富、薛人豪、林品宏。 參加高校女子組的金門技術學院成員:領隊─董燊;顧問─邱金松、黃東治;教練─林本源;經理─董森堡;鑼手─鄭詩瑜、蔡芸蓉;鼓手─蔡玉鳳;舵手─柯玉貞、洪玉蘋;划手─呂憶琳、李麗香、林珮億、郭秀萍、謝佳萍、莊毓虹、戴潔琳、李杰琳、朱鈺霞、吳蕙君、許鈺珊、呂致伶、范如、蘇怡蓉、陳惠蘋、林雯鈴、王吳巫宓、李婉君、杜可馨、于惠齡。 參加中男組的金門農工職校成員:領隊─陳水芳;教練─王永仁、吳金德;管理─陳國生;鑼手─林志軒;鼓手─陳耀揚;舵手─薛鈞鴻;划手─李鏡洋、林永明、許書融、王啟宇、陳書晹、黃和啟、楊鎮宇、黃聖豪、王少剛、鄭功信、蔡啟民、張延順、洪維揚、許凱倫、莊倍隆、陳威彰、吳子魁、莊見發、陳佳暉、林明慶、侯冠宇、劉官軍。 「嘉庚杯」、「敬賢杯」海峽兩岸龍舟賽,比賽項目為六百公尺直道競速。參加單位,包括集美學村各院校、集美區各街道及被邀請地區、部門的龍舟隊,主辦單位並特別邀請台灣、金門地區及東南亞的龍舟隊參加盛會。 比賽分組,計有男子社會公開組、女子社會公開組、高校學生男子組、高校學生女子組、中學中專學生男子組、中學中專學生女子組、教工男子組、教工女子組八組。每隊可報領隊、教練、鑼手、鼓手、舵手各一人,划手二十人,替補隊員二人,全隊共二十七人。 比賽辦法,按組別進行分組預賽,取六隊進行決賽。男子各分組預賽的第一名參加決賽奪取流動「嘉庚杯」,女子各分組預賽的第一名參加決賽奪取流動「敬賢杯」。再由預賽成績列前者中取兩名補足六隊進行比賽。錄取名次,分組預賽各組滿五隊以上者取三名;不足五隊者,按四取二、三取一的辦法錄取。男、女決賽各取前六名。 獎勵方面,獲得分組預賽名次者發給名次獎,未獲得名次發給鼓勵獎;決賽前六名發給集體獎,男子第一名獲得流動「嘉庚杯」,女子第一名獲得流動「敬賢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