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聞
-
環境部首惜廚師惜食教案組決賽 金門代表隊勇奪學惜金獎全國第一
金門縣代表隊在環境部舉辦的第3屆「首惜廚師-惜食教案組」全國決賽中脫穎而出,勇奪學惜金獎(全國第一名)佳績!代表選手洪曉欣、李昕霖、蔡佩玲三人所設計的教案《人人都是食光機》,憑藉創新理念與紮實教學設計,從全國22縣市菁英中脫穎而出,為金門再添榮耀。 這項比賽是由環境部主辦的重要賽事,旨在透過「惜食」議題推廣食物資源珍惜及環境永續觀念。今年度決賽於8月16日在環境部盛大舉行,現場聚集全國各縣市入選代表,競爭相當激烈。直到頒獎揭曉前,所有參賽者與觀眾都屏息以待,當宣布金門隊榮獲第一名時,全場響起熱烈掌聲。 回顧金門縣的選拔歷程,本縣初賽於7月19日舉辦,共有14組作品參賽,經過層層審查後,最終有4組進入決選。決選過程邀請餐旅群專書作者陳楨婷、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榮譽理事王懋雯,以及金門大學企管系蔡亮老師擔任評審,並依據教學對象描述、主題性、結構完整度、創意創新與教學成效等面向嚴格評分。最終,《人人都是食光機》脫穎而出,獲得特優第一名並代表金門赴台參賽。 《人人都是食光機》教案設計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之「消除飢餓」為核心,對象為國小三至四年級學生。課程共四節,內容包含認識全球飢餓現況、學習六大食物類別、瞭解碳足跡概念,並引導學生培養珍惜食物的態度與行動力。課程形式多元,結合繪本閱讀、分組討論、分類遊戲、碳排放實驗與環保點心製作,讓學生在互動與體驗中學習如何實踐「主動說、可以選、可打包」等惜食行動。 更值得一提的是,三位選手將金門在地的飲食文化巧妙融入教案,從高粱副產品利用到閩南傳統飲食智慧,結合國際永續潮流,讓課程不僅具備教育性,也兼具在地特色。學生除了在課堂中吸收知識,更能將惜食理念應用於日常生活,如設計低碳三餐菜單、規劃冰箱食材管理,將環境友善的價值落實在家庭與社區之中。 環保局表示,這次全國性大型賽事展現了金門在環境教育上的努力與創新,也讓外界看到地方如何把惜食理念化為可實踐的課程。教案不僅傳遞惜食觀念,更進一步啟發學生獨立思考與創造力,讓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環境保護從自身做起」的意義。 環保局說,未來將持續推廣在地特色課程,並鼓勵更多教育人員參與相關培訓,將惜食與永續發展理念深耕於校園與社區。藉由這次佳績,金門不僅站上全國舞台,也希望以經驗帶動更多師生投入環境教育,成為實踐永續生活的行動者。 洪曉欣、李昕霖、蔡佩玲三位選手在受訪時表示,能代表金門參賽並奪得全國第一,心中充滿感謝。他們感謝縣府與環保局的支持,也感謝評審老師在初賽過程中的專業指導。他們希望透過《人人都是食光機》的推廣,能讓更多孩子意識到食物背後的價值,學會尊重食材、減少浪費,並將愛護環境的精神傳遞給家人與朋友。
-
小三通持續回溫 七月底單日往返人數再創新高
隨著金門小三通往來人次穩步攀升,今年至7月底,已突破百萬人次大關,顯示兩岸小三通復航後,大陸旅客來金旅遊持續回溫,亦帶動金門在地經濟活絡。 縣府觀光處指出,經小三通往來的旅客人次,已於今年7月底突破100萬人次,來到101萬664人次,與去年同期(1-7月往返678,269人次)相較,往返旅客人次增加33萬餘人,顯示金門成為大陸旅客近岸旅遊的熱門目的地之一。隨著兩岸政策逐漸放寬,大陸旅客赴金旅遊需求不斷上升,預估今年小三通往返總人次將大幅超過去年,保守估計,至少可達165萬人次。 金門小三通復航後,旅客人次逐年增加,不僅讓金門與廈門、泉州往來更加緊密,也使金門成為大陸旅客前來台灣的首選之地。從各項旅遊指標來看,金門的旅遊產業蓬勃發展,民宿、餐飲、交通等業者的營收逐步回升,並有望進一步增長。 根據縣府統計,8月16及17日這兩日,經金廈泉小三通往來兩岸旅客人次分別為7,146及7,742人次,其中在17日當日出入境旅次更破今年新高,其中入境旅次達3,612人次,而出境旅次達4,130人次,金門—廈門往返載客率均達90%以上。另外截至8月17日止,持旅遊簽前來金門旅遊的大陸旅客,人數已達11萬8千餘人,其中自由行仍占逾96%,平均在金門停留2至3天。 除了深度體驗金城水頭聚落、金門高粱酒文化等經典行程外,熱門偶像劇《不如海邊吹吹風》也成功吸引大批年輕旅客和影迷前來朝聖。劇中出現的新湖漁港、經武酒窖、珠山聚落、南石滬公園等拍攝場景,都成了熱門的打卡地點。這股追劇熱潮不僅帶動了當地的文化交流,也為金門觀光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 縣府觀光處表示,隨著更多大陸旅客選擇小三通路線來金,金門的旅遊市場逐漸多元化,不僅吸引大陸遊客,也成為國內其他地區遊客的選擇之地。未來,縣府將持續落實陳福海縣長友善金門多元旅遊的政策目標,加強文化創意及生態旅遊的開發,持續提升在國際旅遊市場中的競爭力;同時小三通船舶載客率亦逐漸攀升,假日更是高度擁擠與飽和,縣府將持續爭取船班增加,以因應小三通往返之旅運需求。 觀光處強調,觀光產業是金門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也需要建立相關配套與制度,縣府將持續針對電動微型二輪車加強稽查,維護旅遊與交通安全,也希望相關旅宿業及觀光產業業者能夠合法經營,金門觀光才能永續發展,共同致力於提供高品質的觀光服務,確保大陸旅客及國際遊客的需求得到充分滿足,進一步促進金門地區的經濟復甦與永續發展。
-
結界、清壇啟建水陸法會 縣長祈和平、安康
為期七天的金門地區啟建「2025兩岸和平消災祈福超薦水陸大法會」,昨(18)日正式展開首日內壇佛事。由中國佛教會理事長心茂大和尚主法,於凌晨三時起進行「結界」儀式,上午九時則舉行「發符」等科儀,場面肅穆莊嚴。 縣長陳福海虔誠於凌晨三時前抵達現場,與眾信眾一同參與內壇莊嚴佛事。他雙手合十,從夜色未明直到晨光初露,祈求兩岸和平、百姓安康,近四小時未曾離席。陳縣長表示,金門自古以來便是兩岸交流的重要橋樑,更深切明白和平的珍貴與可貴。他在佛前默禱,願以此次盛大水陸法會,為消弭災厄、凝聚善念盡一份心力。 中國佛教會副理事長明光大和尚表示,此次水陸法會的儀軌源自梁武帝時期,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年歷史,旨在超渡六道眾生,祈願離苦得樂。相傳梁武帝在當時高僧建議下,制訂了完整的水陸法會儀文,並虔誠依循實踐,成為歷代相傳的重要佛教盛典。 明光大和尚指出,水陸法會的架構包含一個核心「內壇」以及六個「外壇」,分別為大壇、梁皇壇、華嚴壇、法華壇、諸經壇與淨土壇,內外壇合計有近百位法師共同成就,展現莊嚴浩大的場面。 核心「內壇」科儀的流程自昨日凌晨三時展開「結界」,象徵劃定一個清淨、受保護的範圍,並透過灑淨祈福,使壇場內外皆得清淨。上午九時則進行「發符」與「懸幡」儀式,前者意為發出正式邀請函,後者則是懸掛幡旗,昭告十方法界,恭請諸佛菩薩與四聖十席賢聖蒞臨壇場,同時也向大眾宣示金門正隆重舉行「兩岸和平水陸大法會」。 今日(19日)凌晨二時起進行「請上堂」科儀,明光大和尚表示水路法會很殊勝就是要四聖六凡,「請上堂」,請上堂四聖裡面有十個席次,把一切的佛菩薩、聖賢先請過來。再供養他們,供上堂。隨後於上午八時舉行「供上堂」佛事,法會有很多種開示,很殊勝。所以內壇是法會的核心。一場法會中,各司其職,必須各守其本分,才能順利圓滿一場如法的佛事。 立委陳玉珍也在昨日上午率同金門服務處團隊抵法會內、外壇,向護持法會的志工致意,感謝他們無私的付出,讓法會功德圓滿。立委陳玉珍表示,金門早年曾是前線戰地,如今在兩岸和平的氛圍下,已轉變為一片福地。她指出,數十年來兩岸和平交流,讓金門成為台海間的重要寶地。相比台灣本島時常面臨颱風、地震等天災,金門則顯得相對平安,她也感謝眾神佛庇佑地方安寧。陳玉珍強調,希望兩岸能持續維繫這份和平,讓民眾生活平安順遂。 此次大法會是一場宗教盛事,更是一場跨越時空的心靈匯聚。在佛號聲與香煙繚繞中,外頭晨曦乍現,會場瀰漫著莊嚴與感動。人們相信,當萬眾善念凝聚於此,必能化解災劫、安定社會,為兩岸帶來更長久的和平與祝福。
-
法會接駁專車加開班次 請信眾善用接駁工具
為配合「兩岸和平消災祈福超薦水陸大法會」交通需求,金門縣公共車船管理處繼原規劃金城地區每日6時30分、6時40分、6時50分三班專車後,特別再加開7時班次,讓更多信眾能安心、準時抵達會場參與盛會。 本屆水陸大法會自8月16日至22日於金湖國中舉行,法會期間參與人潮踴躍。車船處表示,新增的7時班次仍由金城車站發車,沿途停靠縣立體育館、地政局(鄉公所旁)、瓊林坑道等站後,直達會場,提供信眾更靈活的搭乘選擇。 除金城專車外,縣府亦同步規劃多條接駁路線: 烈嶼地區:每日6時35分自鄉公所出發,經古寧村民活動中心、安岐,再抵達會場。 金沙地區:每日6時35分、6時50分由沙美車站出發,途經洋山、鶯山廟、浦邊、斗門一站、高坑等地後前往會場。 返程服務方面,每日下午17時30分、18時均有班車返回金城與金沙地區,另於17時30分加開一班返回烈嶼,行駛路線與來程相反。 此外,信眾亦可搭乘一般公車至山外車站,再轉乘場內接駁巴士。場內接駁服務新增「護國寺」及「金門醫院」兩大停靠點,服務時段為上午8時至12時、下午13時30分至17時。上午8至9時採「車滿即開」,其餘時段則每半小時發車;烈嶼35路與36路公車亦行經金湖國中,提供便利往返選擇。 車船處強調,所有專車與接駁巴士均完成安全檢測,並安排熟悉路線的駕駛人員服務,確保行車安全與準點。也提醒信眾應提早出門,善用接駁車,避免因人潮集中而影響行程。縣府表示,此次特別新增金城地區7時專車,展現對信眾需求的重視與貼心安排,期盼各界共襄盛舉,齊心祈福,圓滿成就這場意義深遠的水陸大法會。
-
瓏時金門高粱酒互動體驗展 結合AI打造亮點
金門酒廠舉辦《瓏時金門高粱酒互動體驗展》,邀請遊客抓住暑假的尾巴遊歷金門,除了感受金門戰地歷史古蹟或飽覽海島海天一色的美景外,別忘了造訪金城鎮總兵署,珍藏屬於金門最醇最美的回憶,了解瓏時金門高粱酒,完整收納金門四季之美。 建廠73年來,金門酒廠秉持「文化入酒 當代品酩」品牌精神,傳承經典,不斷突破、推陳出新,於2024年推出瓏時系列金門高粱酒,包裝設計收攏金門春夏秋冬四時之美,蘊含品賞人生四季風情的系列酒品,包含展現冬之溫馨相聚團圓的「磚紅厝」(0.6L-58.8度);象徵春之霧靄朦朧的「暖白霧」(0.6L-57.1度);呈現金門蔚藍海洋靜謐之美的「海洋藍」(0.6L-55.2度);而「高粱金」(0.6L-59.9度),以秋之豐收高粱分享歡慶喜悅,四款酒從包裝到風味各自精彩演繹金門四季。 為了讓消費者與遊客能更深刻感受金門四季之美及探索瓏時金門高粱酒的底蘊,金門縣政府觀光處大力支持,將縣定古蹟清金門鎮總兵署優先釋出提供金門酒廠使用,共同為金門觀光再添新亮點。 這場《瓏時金門高粱酒互動體驗展》是金門酒廠歷經一年精心擘劃,於八月十八日起至九月二十九日在金門縣定古蹟清金門鎮總兵署(東科房)閃亮登場。在金門著名的歷史古蹟中,融入瓏時金門高粱酒突破經典的創新概念,從酒款設計緣由到詮釋四季滋味,為觀者構築串聯金門土地、節氣及情感三軸線的金門四季空間,現場更結合情境拍照區及AI互動拍照技術,打造一場堆疊醇厚回憶的互動體驗,金門觀光新亮點應運而生。 金酒公司總經理丁丞康表示,活動展場以瓏時四季鏤空裝置藝術熱情迎賓,四面都是不可錯過的精緻細節,佇立於金門蔚藍晴空下,讓人不自禁地美照連拍!踏入展間,讓人一見驚豔的瓏時金門高粱酒系列率先映入眼簾,經典瓶型用了代表四季色彩的烤漆,用酒香豐富了與金門邂逅的每時每刻。四款嶄新酒體及風味來自金門酒廠首席調酒師與品酒師的精心傑作,全系列於今年舊金山國際烈酒大賽初試啼聲,即榮獲金獎及雙金獎的殊榮肯定,輝煌鍍金,璀璨四季。 金酒公司說明,現場只要集滿四個關卡蓋章、完成「瓏時限量版明信片」,同時拍照打卡將美照上傳到個人社群(FB/IG/threads等),即可獲得精美好禮的「扭蛋抽獎資格」,扭蛋獎品包含瓏時彩繪行李箱套、自由拼組瓏時積木桌曆、購買瓏時系列優惠折價券、酒瓶燈裝飾DIY組等(數量有限,送完為止)。此外,金門酒廠官方Facebook粉絲專頁再加碼,消費者只要將觀展美照上傳到Facebook指定貼文,就可以參加「瓏時金門高粱酒全系列週週抽」活動。(酒後不開車)
-
陸客遊金意外骨折 紅會送返廈門
金門縣紅十字會再次展現人道關懷精神,協助一名因意外受傷的大陸遊客,透過小三通順利返回廈門接受後續治療,完成人道救援行動。 36歲的大陸籍林姓男子8月初來金門旅遊,16日與金門在地朋友一同參與娛樂性質的球類運動時,不慎意外受傷。經緊急送往金門醫院急診,診斷為粉碎性骨折。雖然在院方治療後病情已趨穩定,但後續仍需較長時間治療與照護。 由於跨境就醫涉及高額醫療費用與簽證等諸多限制,林男家屬遂希望能盡快將他送返廈門,以利接受更完整的醫療安排。 立法委員陳玉珍辦公室助理董家瑋於16日致電金門縣紅十字會,請求啟動跨海救援機制。紅十字會立即回應,積極籌畫協助轉送事宜,並於隔日動員人員前往廈門,執行這場人道救援行動。 17日上午,副會長林再求帶領志工林國祥、吳志鵬及黃國卿,組成救援小組,搭乘「馬可波羅1號」客輪於上午10時自金門啟航,約半小時後順利抵達廈門五通碼頭。 在當地有關單位的全力支援下,林姓病患被護送至現場等待的救護車,並立即轉往廈門醫院進行後續治療。
-
北醫服務團跨海來金 百名學子樂在探索人體奧秘
台北醫學大學「楓林幸服服務團」第五度攜手金門縣政府,自8月16日起展開為期三天的全縣醫學營隊。此次「生物醫學研習營」涵蓋金門高中、金城國中、中正國小與金湖國小等校,讓金門學子無須遠行,即能近距離接觸醫學最前線,體驗豐富多元的學習內容。 北醫團隊此次不僅帶來專業師資與實驗器材,更將艱澀的醫藥知識轉化為遊戲、互動與實驗,讓學生在歡笑與探索中學習。今年多位教授親臨授課,並依年齡層調整課程深度,讓醫學啟蒙成為孩子難忘的暑期記憶。 研習營的亮點之一,是帶領金門高中學生於16日參訪衛生福利部金門醫院。金門醫院作為離島唯一的大型醫療院所,長期承擔守護鄉親健康的重任。學生們在專業醫護人員引領下,走訪呼吸治療室、放射科與檢驗科,並親眼觀察醫療儀器操作與臨床流程,從中認識醫院運作的日常。 金門醫院副院長也親自到場勉勵,期許學生將此次體驗化為未來生涯規劃的養分。他同時指出,離島醫療資源有限,更需要年輕世代投身醫學領域,為家鄉醫療注入新力量。此次參訪讓學生不僅更完整地了解醫療專業,也開始思考城鄉醫療差距與資源分配等議題。 在國中及國小的課程中,主辦單位特別安排「認識人體的奧妙-人體地圖」活動。專業師資透過大型掛圖與立體模型,逐步講解心臟、肺臟、胃、腸道等主要器官的功能,並以生活化案例幫助學童理解器官如何協同運作,維持身體健康。 課程設計不僅著重知識傳授,更融合遊戲與實作。孩子們在講師指導下,將人體器官模型拼貼至「人體地圖」上,透過操作加深對器官正確位置與功能的理解。許多學童興奮表示,原本以為醫學艱深難懂,沒想到課程如此有趣,學習起來既輕鬆又充滿樂趣。 自108課綱實施後,小學階段對醫學知識的接觸有限,因此課程特別針對國小設計,讓孩子們能從小建立基礎醫學素養。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不僅提升健康意識,也期望啟發對生命科學的興趣,進而成為未來投身醫療專業的契機。 8月16日始業式現場熱力滿滿,金城國中報到學生高達62人,中正國小更突破71人,顯見金門學生對醫學知識的高度渴望。金城國中校長謝志偉致詞表示,醫學營的名額相當珍貴,感謝北醫師生跨海前來,讓學生能免於舟車勞頓即獲得寶貴的學習機會。他勉勵學生把握難得經驗,積極向師長與服務員學習。 值得一提的是,北醫楓林幸服服務團十五年來的足跡已遍及宜蘭、花蓮、台東、高雄、南投、馬祖、澎湖與金門,至今已有超過一萬名孩子因這份熱情而受惠。今年更首度將醫學體驗營帶進金城國中,進一步向下扎根。 這場醫學營的成功,不僅源於北醫師生的熱情投入,更有賴眾多善心單位支持,包括立榮航空、財團法人永長興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財團法人台北市蘋果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及財團法人鎮國基金會。正因為這股跨界力量,金門學子得以在家鄉島嶼上,迎向更寬廣的未來。
-
五十位學子體驗水上SUP 寓教於樂培養自我保護力
為鼓勵青少年善用暑假時間參與健康休閒活動,並提升自我保護意識,金門縣警察局於8月16日在金門高中游泳池舉辦「2025陽光少年戶外探索教育體驗營」。本次活動結合水上SUP體驗與多元法治宣導課程,寓教於樂,近五十位參與的青少年在學習中獲得正向價值觀,並留下難忘的暑期回憶。 活動由縣警局少年隊長李鑫鍇主持,包括地方法院保護官,以及刑警大隊、交通警察隊、金城分局偵查隊等單位派員出席,帶來系列宣導課程,內容涵蓋毒品防制、反詐欺、反簽賭以及拒絕私密影像外流等青少年常見風險議題,透過生動案例與互動問答,引導學員在輕鬆氛圍中吸收正確知識,提升辨識能力,並強化抵禦不良誘惑的能力。 在專業教練的指導下,學員們首先學習基本划槳技巧,體驗站立式划槳(SUP)的平衡挑戰與水上操作,並分組進行趣味團體競賽。活動過程中,青少年們相互合作、互助打氣,現場氣氛熱烈而充滿活力。許多學員表示,透過這次體驗,不僅增強了自信心,也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新朋友,對他們而言,是一段難得且充實的暑期經歷。 縣警局表示,舉辦「陽光少年」體驗營的目的在於引導青少年走出家門,遠離3C產品沉迷,投入戶外健康活動,培養身心平衡的生活方式。同時,藉由戶外挑戰結合安全教育的模式,讓法治觀念與生活教育潛移默化地融入學員心中,在遊戲與體驗過程中建立正確的價值觀與自我保護意識。 縣警局局長黃壬聰指出,縣警局長期關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與社會適應,透過多元活動讓孩子們在安全、關懷與支持的環境中度過一個有意義的假期,有助於紓解課業壓力,提升自信與人際互動能力。更重要的是,這些活動能為青少年創造與正向人際圈互動的機會,幫助他們遠離幫派、暴力與不當聚會,展現青春的正能量。 黃壬聰局長強調,社區的安全感與向心力來自於青少年的正向成長。未來縣警局將持續舉辦更多元的活動,包括戶外挑戰、體能鍛鍊與社區參與等,協助青少年在實踐中培養抗壓力、責任感與團隊合作精神。同時,警方也希望透過此類活動,在青少年心中播下健康、守法與正向價值的種子,讓孩子們能在社區中找到安全感與歸屬感。 本次「2025陽光少年」SUP體驗營在熱烈的掌聲與笑聲中圓滿落幕。參與的青少年們收穫滿滿,不僅學會了新技能,更收穫了珍貴的友情與人生啟發。縣警局期盼藉由這樣的活動,為金門營造一個安全、關懷且充滿參與感的社區環境,與社會各界共同守護下一代的美好未來。
-
守護青少年健康 拒菸夏令營8/26登場
為了讓青少年在暑假期間充實自我、遠離菸害,金門縣衛生局特別委託中國青年救國團直屬福建省金門縣團務委員會,將於8月26日至28日,在金門青年活動中心(地址:金城鎮環島北路一段1號)舉辦「青春無敵 敢夢敢行—青少年拒菸夏令營」。活動為期三天,招收對象為國小二年級至國中生,名額40人,即日起開放報名,額滿為止。 這項活動不僅豐富青少年的暑假生活,更重要的是透過寓教於樂、體能運動、休閒互動與知識學習等多元課程,協助青少年建立正確的菸害防制觀念,學習拒絕吸菸與同儕勸誘的技巧,增強自我保護能力,勇敢向菸品誘惑說「不」,進而守護自己及家人朋友的健康。 拒菸夏令營即日起開放報名,額滿為止。報名方式為線上填寫報名表(網址:https://reurl.cc/EQ4Oa0)或掃描QR code(如圖),並須繳交家長同意書與500元保證金(活動結束後退還)。相關問題可洽救國團金門縣團委會,電話:082-325722。 營隊將安排健康生活教育課程,培養學員養成規律運動、均衡飲食、正向交友等生活習慣,並引導青少年認識菸害對身心健康的長期影響。參與者將在活動中成為「健康小尖兵」,把拒菸觀念帶回家庭與校園,推廣無菸生活圈,影響更多同儕加入健康行列。 金門縣衛生局呼籲,青少年正值人生發展的關鍵時期,應珍惜健康、遠離菸害,並積極參與正向、有益的暑期活動,讓青春更有價值、更無負擔。希望透過這次夏令營,讓更多青少年掌握拒菸技能,勇敢築起健康防護牆,營造無菸的成長環境。
-
《鯨豚博物學》講座 即起報名
金門縣水產試驗所與金門縣野生動物救援暨保育協會合作,將在八月三十日(星期六)辦理一場《鯨豚博物學:從牠們的聲音到我們的責任》講座,有興趣的民眾,可從即日起透過掃描QR code(如圖)填寫表單報名,或洽金門野保協會粉絲專頁詢問報名,額滿為止,歡迎有興趣的夥伴踴躍參加。 這場《鯨豚博物學:從牠們的聲音到我們的責任》講座,活動時間為八月三十日(星期六)的早上九點起至十一點為止,地點在水試所二樓會議室舉行。 水試所表示,該項講座的內容,主要介紹鯨豚物種的多樣性及感官演變、瞭解現今所遭遇的生態挑戰與困境,並透過宏觀的視角看見國際之間於鯨豚保育議題上所作出的種種貢獻;活動的人數限定為三十名,且全程參與的民眾將可以取得兩小時的環境教育時數。 鯨豚是海洋中迷人的居民,擁有悠久的演化歷史、驚人的物種多樣性和獨特的感官世界,牠們不僅展現出生命的智慧,也面臨著人類活動帶來的威脅與挑戰。水試所指出,此次的講座,將邀請臺灣爬行動物保育協會常務理事曾文宣擔任講師,從鯨豚的物種分布、體型、行為等多樣化特徵認識其適應環境的演化方式,並瞭解近年來牠們受到人為活動的各種影響,希望藉由國際鯨豚保育案例的介紹,帶領大眾認識鯨豚並關注牠們的生存挑戰。
-
閩風親子學堂 用金門話相借問、認識傳統建築和顏色
文化園區管理所「閩風親子學堂-金門話說故事」8月各場次活動陸續進行中。日前,講師許梓恬帶領學員用金門話認識金門地名。另外,李曉君、董雅雯兩位講師則以繪本引導,讓學員認識傳統建築、顏色、生活常用語金門話的講法。 文化園區管理所表示,8月各場次皆已額滿,9月場次將陸續開放,歡迎各界踴躍參與,一起感受金門話的魅力。 金門文化園區管理所,為推廣及傳承金門話,讓語言學習走入家庭與日常生活,自7月起舉辦「閩風親子學堂│金門話說故事」系列活動,邀請講師到場分享,規劃以親子共學為核心,透過說故事、讀繪本等生動方式,營造輕鬆、趣味的語言學習環境,7月開辦以來,引起熱烈迴響,8月10場次陸續進行中,各場皆報名額滿。 在8月6日的活動中,講師許梓栝,帶領學員「相借問」,以及用金門話認識在地地名,朗讀〈草猛公〉、〈指頭仔謠〉,最後更以金門話分享充滿在地文化特色的兒童繪本故事《坑坑洞洞》,學員也動手製作可愛的歡樂豬,在輕鬆互動中自然開口說金門話。 8月16日上午場,講師李曉君,透過繪本「阿公阿嬤的三合院」,帶領學員認識金門傳統建築與家中長輩的正確讀音,並在林欣怡老師指導下,學員親手打造獨一無二的花花提袋。下午場次邀請董雅雯老師到場分享,她透過繪本「小黃點」與「蠟筆盒的故事」,引領學員在互動中認識顏色與常見詞彙的金門話講法,最後手作體驗,在李曉君老師協助下,親子動手完成實用的奶油膠九宮格抽屜,帶著滿滿的收穫賦歸。 為響應文化部推廣金門在地母語政策,由金門縣文化局主辦、金門縣文化園區管理所承辦之「金門話說故事活動│閩風親子學堂」系列課程熱烈展開中。金門縣文化園區管理所指出,「閩風親子學堂-金門話說故事」自7月開跑,吸引許多家庭及對金門話有興趣的民眾報名參與,希望藉由活動,親子或民眾經由有趣、活潑的方式學習金門話,並將其融入生活,提升語感與語言認同,讓金門話更普遍於生活場景中落實。
-
地方創生帶動發展 社區規劃師協會觀摩績優單位
金門縣社區規劃師協會,於日前辦理「113年度金門縣社區規劃師實作暨駐地輔導計畫」成果觀摩活動,30餘位成員實地走訪113年度4個績優社區,透過簡報分享以及實地觀摩,相互交流學習。以期增進社區規劃師的學能,提升整體社區營造規劃運作成效。 理事長許丕肯表示,學員藉由活動向各社區學習取經;社區透過居民參與模式,打造出屬於社區的獨特價值與魅力,讓居民更深度認識在地文化,進而邁向社區永續發展。 活動吸引30餘位成員參與,分別走訪后沙、瓊林、蘭厝、斗門等4個績優社區,透過簡報分享規劃理念和執行成果,並實地觀摩、交流互動、學習,以期增進社區規劃師的學能,提升整體社區營造規劃運作成效。 「113年度金門縣社區規劃師駐地輔導計畫」由內政部國土管理署指導、金門縣政府城鄉發展處主辦,金門縣社區規劃師協會承辦。依據金門縣社區規劃師協會的說明,「113年度金門縣社區規劃師駐地輔導計畫」總計有13個社區參與微型設計實作競賽。經過提案評選、動工執行、期中輔導、期末成效驗收等作業程序,最後評定后沙「鱟沙下海口意象工程」、瓊林「防空洞改造及再利用」、中蘭「櫻花步道及法式滾球場」、斗門「地瓜酒莊及環境綠美化」等績優單位,成果豐碩,並規劃辦理觀摩參訪。 該「113年度金門縣社區規劃師實作暨駐地輔導計畫」成果觀摩活動共計有36位社區幹部、社區規劃師等參與。活動首先由各社區簡報說明計畫緣起與規劃理念、執行經過與計畫成果,接著進行工作經驗交流與心得分享,並頒發獎狀及獎金,活動為期半天,安排與會成員彼此互動、交流、分享與學習,期增進社區規劃師的學能,提升整體社區營造規劃運作成效。 金門縣社區規劃師協會理事長許丕肯期許各社區透過居民參與模式,群策群力,結合在地特色元素及潛力資源,創造屬於社區的特色價值,讓社區民眾可以認識更深度的在地文化,也藉此挖掘地方價值和獨特魅力,進而邁向社區永續發展的核心價值。 許丕肯感謝各社區透過居民參與模式,進行社區風貌營造及環境整理美化,內容結合地方特色元素及潛力資源,達到社區閒置空間活化再利用。他強調,當前社區整體營造的趨勢是導入「地方創生」操作主題,引導社區積極將環境綠美化成果,透過活化利用、社區微旅行結合地方創生工作發展推動,再加入合作社的經營模式,以達改善經濟、生活水平的最高目標。
-
鮮採桑椹作奶酪 農試所辦加工製作教學
金門縣農業試驗所每年皆會結合試驗栽培情形,推出多場加工體驗活動,日前有一場桑椹奶酪製作,除了帶領親子走進田間感受收成的樂趣,也在講師楊明幼的帶領下,將摘採之桑椹,經過簡易之加工處理,完成美味可口之桑椹奶酪。 該場「親子鮮採桑椹│桑椹奶酪製作教學課程體驗活動」讓與會親子走進休閒農場,領略採收的樂趣,也增進民眾對作物的認識和了解,同時進一步透過加工製作教學,讓民眾了解作物之多元用途。 活動中,親子在講師楊明幼帶領下,將桑椹經過處理,並分別完成吉利丁粉和以鮮奶液之過程,將桑椹果肉放入奶酪杯中及倒入完成的桑椹鮮奶液。最後,將降溫後的桑椹鮮奶酪放進冰箱冷藏8小時以上,確認完加入桑椹汁液混合全凝固即完成桑椹奶酪,由親子帶著滿滿的收穫及垂涎欲滴的作品賦歸。 講師提醒親子會後於家中製作要注意的細節,藉以有效提昇作物的多元用途。
-
黑車碎窗白車破鏡 離職員工砸車被逮
本縣昨(18)日發生砸車事件,地點分別位於金城鎮民族路及金寧鄉下堡村,兩輛屬於同一家公司所有的車輛接連遭人破壞,車窗幾乎全數碎裂,現場滿地玻璃碎片。警方獲報後立即展開調查,並於昨日下午2時許迅速將涉案的吳姓男子查緝到案,全案依規定移送法辦。 據金城分局調查,事件發生於昨日上午8時許。第一起為停放在金城鎮民族路的一輛白色賓士轎車,車窗遭人以硬物砸毀,碎片四散一地;第二起則是停放在金寧鄉下堡村的一輛黑色自小客車,同樣被砸得破損不堪。兩輛車均屬同一家公司所有,疑似因勞資關係緊張,才成為洩憤目標。 警方調閱監視器後,迅速鎖定涉案對象,經比對確認,犯案男子為該公司的一名吳姓前員工。據了解,該男子與公司間存在勞資糾紛,疑似因離職過程心生不滿,情緒失控下選擇以極端方式報復,遂持物砸毀車輛。警方隨即展開追緝,最終在昨日下午順利將嫌犯拘提到案。 本案雖未造成人員傷亡,但行為已嚴重影響公共秩序與社會安全,並涉及刑法毀損罪,依法可處刑責。警方強調,將全力蒐證並依法偵辦,絕不寬貸,以展現維護治安的決心。 金城分局同時呼籲,勞資雙方如遇爭議,應透過合法管道解決,例如向勞動部相關單位提出申訴或申請勞資爭議調解,藉由理性對話化解歧見。暴力行為不僅無助於問題的解決,更可能觸法,讓自身陷入更大困境。警方也提醒社會大眾,遇到爭執應保持冷靜,妥善處理情緒,避免因一時衝動釀成刑責。警方將持續強化治安維護,對任何滋事、暴力事件絕對「零容忍」,以確保民眾生活安定與社會和諧。
-
千人護持水陸大法會 義工奉獻莊嚴道場
梵音繚繞、香燈莊嚴,金門舉行殊勝盛典「2025兩岸和平消災祈福超薦水陸大法會」。來自台灣、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的高僧大德齊聚主法,七天壇場肅穆莊嚴,善信齊心祈願,將十方法界的慈悲願力匯聚於此,祈求眾生離苦得樂、風調雨順、兩岸和平、世界安寧。本次法會除高僧主法外,亦有眾多義工投入協助,從場地維護到香積供養,默默支撐這場殊勝盛會圓滿進行。 此次法會同時啟建內壇與外壇,外壇以梁皇大壇為主,並設有華嚴、淨土、法華、楞嚴及諸經壇。壇場內經典齊誦、佛號聲聲不絕,氛圍莊重祥和,讓在場信眾沉浸於法音與慈悲願力之中。 縣長陳福海17日早上7時即親自到場上香,虔誠祈願金門平安順遂、鄉親健康喜樂。他表示,水陸大法會凝聚信眾的善念與祈福能量,不僅是宗教盛事,更是一股安定人心的力量。透過佛法莊嚴的薰陶,讓社會更添祥和,也讓參與者在心靈上獲得啟發與平靜。 金門佛教會理事長性海師父表示,水陸法會自壇場布置到儀軌進行,雖各有分工,但皆能在一念虔誠中凝聚整體力量,充分展現佛教「合和共成」的精神。他強調,每一場法會的圓滿,都是眾人同心協力的成果,這份團結正是佛教慈悲智慧的最佳體現。 在法會的圓滿進行背後,更少不了一群默默付出的義工。他們分別肩負環保、引導、關懷、護理、交通維護等任務。有人清晨即完成場地清潔,有人耐心協助交通動線順暢,也有人貼心守護長者的安全。不同崗位、相同願力,他們以服務眾生的心,讓整場法會莊嚴順利。 值得一提的是,被譽為「香積菩薩」的大寮義工們,長時間堅守灶前,汗水與真心化為供品與膳食,確保七壇供養圓滿進行。他們將每一道菜餚視為對十方法界的虔誠供養,即便衣襟早已被汗水浸透,仍以笑容與謙卑之心迎接這場殊勝法筵。這份無聲奉獻,不僅凝聚了群策群力的護持精神,也營造出法會清淨殊勝的氛圍。 縣長陳福海也特別探訪義工團隊,逐一向大家表達慰問與感謝。他親切地與負責環保、交通的義工們交談,關心他們的辛勞與需求,並肯定他們為法會默默付出的精神。他強調,正因有這群無私奉獻的義工,法會才能莊嚴順利舉行,而這份奉獻不僅是宗教的支持,更是社會最珍貴的善行力量。 同時,17日的法會現場也有由中國醫藥大學副院長高尚德領軍的醫療團隊,特別設立義診站,免費為信眾量測血壓、檢測血糖並提供健康諮詢。醫師們耐心傾聽、細心診療,讓參與法會的信眾在心靈獲得滋養的同時,也能兼顧身體健康。義診活動結合宗教祈福與醫療關懷,充分展現出慈悲濟世的精神。 此外,由道證法師帶領的中華花藝組,以虔誠心意將花供養佛菩薩。花供象徵清淨光明與福慧圓滿,不僅莊嚴壇場,更啟發參與者的法喜。花團錦簇之間,信眾彷彿看見自性光明,增添一份靜美與祥和。 文化層面上,此次盛會也獲得影像紀錄。旅台鄉親李台山的感召下,被譽為「台灣紀錄片女王」的丁雯靜導演特率團隊跨海來到金門,全程紀錄這場殊勝法會。丁導以人文關懷與敏銳影像語言見長,曾多次榮獲金鐘獎,製作三十餘部紀錄片,創下兩岸歷史紀錄片的紀錄之最。此次她以鏡頭捕捉莊嚴氛圍與動人時刻,為金門留下珍貴的文化影像資產。 七天法會期間,梵音悠揚、善念流轉,凝聚社會「共善」的精神。正如顏淵所言:「願無伐善,無施勞。」行善不求名利,付出不計回報,每位參與者的心念,都化為守護社會的溫暖力量。 在佛光普照下,信眾以虔誠之心、同心之願,為金門祈福,盼望祥和長存、百姓安居樂業。縣長陳福海也再次誠摯祈願,願佛法庇佑金門永保平安,讓鄉親生活安穩喜樂,共同迎向更美好的未來。
-
春暉志工跨海增能研習 新竹金門共推反毒安全教育
為培育春暉志工專業知能,並加深對新興毒品影響的理解,教育部新竹市聯絡處近日特別率領春暉志工團隊跨海前往金門,舉辦「114年春暉志工增能訓練暨反毒知能研習」。此次課程內容涵蓋志工增能、反毒知能研習與戰地文化探索,安排多元而完整,不僅結合安全教育宣導活動,也邀請彰化、南投聯絡處及臺中市教育局等三縣市的軍訓督導暨校外會執行秘書參與擔任講座與顧問。藉由跨縣市的專業交流,進一步凝聚團隊共識,強化志工的目標感與行動力,提升默契、問題解決能力與臨場應變能力。 此次選擇與新竹市相對遙遠、文化風貌獨特的金門作為異地研習場域,別具意義。透過離島的特殊環境,讓新竹市的志工夥伴跳脫日常框架,在全新場域中激盪創意,進一步深化對青少年安全議題的理解與應對策略。活動由教育部新竹市聯絡處軍訓督導林士成親自率隊,帶領新竹市春暉志工走出校園、走進離島,展現對全台青少年健康與安全的積極關注。 金門縣聯絡處與在地春暉志工展現滿滿熱情,親赴機場迎接遠道而來的新竹市團隊,以熱忱與活力營造溫暖氛圍,讓交流活動自起點便充滿情誼與感動,也為後續的研習課程奠下良好基礎。 活動第二天正值暑假期間,亦是青少年偏差行為與安全風險潛在增加的重要時段。因此兩地聯絡處共同規劃「青春專案」系列行動,並由新竹與金門春暉志工攜手推動,以實際行動守護青少年健康成長。啟動儀式特邀副縣長李文良及地主學校金門農工校長共同揭開序幕。 副縣長李文良在致詞中指出,看到此次活動展現出「有溫度」的交流特質,深受感動。他強調,透過志工的傾聽與對話,不僅能更精準掌握第一線需求,也能貼近孩子的內心。他並提醒志工們:「良好的工作團隊關鍵在於人和,唯有團結合作,才能創造最大價值。」李副縣長感謝志工們跨海相聚,並期待此行能讓雙方共同攜手,持續在青少年安全教育上發揮更大力量。 交流活動中,與會人員分享了各縣市在推動安全教育上的努力與挑戰。金門農工校長吳志衍表示,各縣市聯絡處在軍訓教官轉型後,人員結構與過去已有顯著不同,也面臨新的挑戰。然而,他相信金門聯絡處團隊在守護縣內孩子安全上必將盡心盡力,堅持到最後一刻。吳校長更強調,春暉志工是聯絡處最重要的協助推手,每一位志工身上都承載著動人的故事,這些故事正是推動教育工作持續前進的動力。 此次活動也透過跨縣市經驗分享,設計出多元課程,讓交流過程更富教育意義。新竹聯絡處以話劇表演的方式進行安全教育宣導,生動活潑,寓教於樂;金門聯絡處則安排「手作小掃把課程」,讓志工們親手製作「吉祥小掃把」,象徵將人生中的負能量掃除乾淨,留下幸福與正能量。 教育部金門聯絡處軍訓督導暨學生校外會執行秘書溫欣屏表示,透過手作課程,志工不僅體驗了自我淨化的寓意,也在過程中培養了團隊合作與凝聚感。她指出:「學生的學習歷程猶如人生旅程,需要指引與包容並重。」這次跨縣市的聯合行動,正是深化情感連結與合作默契的重要契機,展現教育單位與志工們共同守護學生安全的堅定承諾。 透過這次研習與交流,金門與新竹兩地志工夥伴不僅攜手共構「零毒害、安全校園」的願景,也為未來防制行動開啟新的合作契機。雙方期待持續推進安全教育升級,並以更多創新方式讓宣導活動貼近孩子日常生活,降低潛在危險因子,為青少年打造更堅實的安全網絡。 本次跨海研習活動,不僅是一次知識與經驗的交流,更是一場情感與使命的連結。新竹與金門春暉志工攜手同行,展現出跨越地域的教育力量,讓「守護下一代」的理念更加落實於行動。藉由持續不斷的努力,兩地聯絡處與志工夥伴將繼續肩負責任,為打造無毒、安全、幸福的校園環境而不懈奮鬥。
-
三大親子館創造力共學課程圓滿結業
由金門縣政府社會處主辦,蘭湖、醫遊及生態三大親子館共同承辦的《親子創造力共學課程》,歷經五週的學習旅程,於8月16日至17日溫馨舉辦結業典禮。課程自7月中展開,融合「任務式遊戲×創意思考×家庭互動」三大特色,吸引超過28組親子家庭熱情參與,不僅激發孩子的創造力,更為金門零歲教育注入嶄新能量。 結業典禮分別於8月16日在醫遊館與蘭湖館、17日在生態館舉行。典禮上由縣府社會處處長王茲繐、課程指導者陳龍安教授及各館主任親自頒發「全勤獎」與「高階挑戰章」,並贈送獎品與結業證書,表揚親子們五週以來的用心投入與持續努力。活動現場氣氛熱烈,小朋友臉上洋溢自信笑容,家長則在溫馨交流中彼此分享學習成果與心得。 在頒獎之前,陳龍安教授特別以「問、想、做、評」為題,進行一場精采的總結演講。他指出,創造力是一種能陪伴孩子終身的核心能力,家長在過程中所給予的信任、陪伴與引導,正是孩子最強大的支持。他勉勵家長們將這套思維方法延伸到日常生活,引導孩子勇於發問、善於思考、敢於嘗試,並學會檢視與改進,讓孩子在探索中建立自信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許多參與課程的家庭表示,五週的共學歷程不僅讓孩子在遊戲與實驗中激發無限想像,更大幅增進了親子之間的情感連結。透過課程設計的家庭互動環節,父母與孩子在共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找到新的教養靈感與方向,也學會了如何在生活中創造更多陪伴與對話的機會。 社會處處長王茲繐在典禮中指出,縣長陳福海一直重視家長的教養責任以及幼兒的照顧品質,縣府近年積極推動「扎根零歲教育」,希望藉由專業師資與在地資源的整合,持續推出多元且具啟發性的家庭課程。他強調,唯有從零歲開始扎根,才能讓孩子快樂學習、健康成長,也能幫助家長在教養之路上獲得更多支持與信心。 此次《親子創造力共學課程》不僅是一段知識與技能的傳遞,更是一場親子間心靈的交流與共成長的旅程。隨著課程圓滿結束,參與的家庭帶著榮耀、感動與新的啟發繼續前行,也為金門的親子教育翻開了嶄新的篇章。
-
跨域融合在地文化 金門防災創意亮相高雄
為提升親子對校園環境安全與防災教育的認知,教育部8月15日至16日在高雄駁二藝術特區盛大舉辦「守護臺灣歷險記」防災教育嘉年華,邀請全國各縣市齊聚一堂,展現113年度防災教育的豐碩成果。活動以互動體驗、創新展示和知識傳遞為主軸,吸引許多親子踴躍參與,現場氣氛熱烈。金門縣亦不缺席,由本縣防災教育輔導團總召集人、中正國小校長陳為信率團參展,展出烈嶼國中師生設計的創意教案作品「追風雞」風向風力感測教具模組,成為現場矚目焦點,深受家長與學童喜愛。 「追風雞」教具模組的發想,源於金門大橋通車後,烈嶼居民對於強風對交通安全的切身體驗。烈嶼國中校長黃文華與團隊師生,將這份在地生活經驗化為教材,結合烈嶼傳統信仰的守護神「風雞」及知名地標「八達樓子」的文化意象,設計出兼具趣味與功能的教具模組,能清楚呈現風向與風力等級。此作品不僅是防災教育的教材,也跨足地理、生活科技與文化學習,讓學生在互動操作中理解風力與生活安全的密切關聯,堪稱兼具地方特色與實用價值的跨域教案。 除了成果展示,嘉年華也舉行「第13屆防災教育績優縣市、學校及有功人員頒獎典禮」,表彰長年投入防災教育推廣的縣市與師生團隊。金門縣今年延續去年的亮眼成績,再度傳出捷報,共有三所基礎學校及兩位教育人員獲獎。上岐國小榮獲「績優學校」、西口國小榮獲「優選學校」、烈嶼國中則獲頒「佳作學校」。個人獎部分,中正國小校長陳為信因長年擔任防災教育輔導團總召集人,獲得「資深召集人—銅獎」的肯定;金湖國小教師方玲琳則榮獲「防災教育推動有功人員(教學組)」殊榮,展現金門教育團隊深耕防災領域的努力。 方玲琳老師畢業於新竹教育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現為金湖國小視覺藝術教師。自108年起,她便將設計專業融入防災教育,迄今已投入五年多。她擅長運用平面設計與資訊科技,將防災觀念轉化為生動的桌遊、文創品與教具,並融入金門的文化元素。曾推出「勇闖空汙防制風獅島」桌遊、「創意防災避難包L夾」及「關聖帝君統境趣」繪本等作品,讓學生在遊戲中理解防災概念,也讓抽象知識轉化為具體的生活體驗。 方老師在受獎時表示,防災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與每個人的生命安全息息相關。但多數教材內容偏於艱澀,往往難以引起學生共鳴。因此,她希望透過專業設計,把抽象的防災知識圖像化、故事化,甚至結合桌遊與互動元素,創造出既有趣又具教育性的學習工具。她強調,當防災知識能與在地文化連結,就能更貼近學生的生活,進而讓孩子願意主動學習與實踐。 此次高雄嘉年華中,金門團隊的亮相,不僅展現了縣內教育工作者在防災教育上的創新實踐,也突顯了金門善用文化特色結合教育的創意思維。從「追風雞」到各項文創教具,金門將在地風土人情轉化為教材,成功讓防災教育跳脫課本與講述,走入生活與遊戲之中。這份跨域融合的精神,不僅讓金門的作品在全國舞台上受到肯定,也為未來防災教育的推展提供更多啟發與想像。
-
陶瓷廠迎來工研院訪團 盼攜手探索新的可能
金門陶瓷產業再添發展契機,近日陶瓷廠迎來工研院訪團,一行人走進這片由土與火淬鍊而成的天地,親眼見證陶瓷製作工序與產業轉型成果。 成立於西元1963年的金門縣陶瓷廠,是台灣目前唯一的官窯。本次參訪行程中,工研院訪團首先聆聽陶瓷產業的發展簡報,進一步了解陶瓷廠如何在傳統基礎上推動多元化經營,包括文創商品開發、產業觀光體驗、以及跨領域技術應用等。隨後,在導覽人員帶領下,嘉賓們逐步走入陶瓷生產現場,親身觀摩從陶土選料、拉坯、修胚、上釉到燒製的完整流程。透過實地參訪,訪團不僅感受到陶瓷工藝對於細節的嚴謹要求,也對工藝師傅們專注專業的精神表達高度肯定。 廠內展示區陳列的各式作品,更是讓參訪貴賓留下深刻印象。無論是延續傳統美學的經典器皿,還是融入現代設計的創意陶藝,每件作品都展現出「土與火」交融後的獨特生命力。值得一提的是,陶瓷廠近年積極推廣體驗式觀光,透過手拉坏DIY、柴燒體驗與陶瓷文化展覽,讓更多遊客親自參與,進一步認識陶瓷產業的文化價值。這項努力獲得長官們的高度肯定,也被視為產業轉型成功的典範之一。 廠長林蔚尚表示,陶瓷不僅是一門工藝,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陶瓷承載的是島嶼的溫度與歲月的記憶,而創新則讓這份記憶能夠延續、拓展。期盼藉由這次交流,能與工研院攜手探索新的可能,讓金門陶瓷在傳承之外,也能綻放更多創新火花。他強調,未來廠方將持續在產品開發與技術合作方面努力,無論是在材料改良、環保製程,還是智慧化應用領域,都希望能透過跨界合作,開創陶瓷產業的新藍海。 此次參訪不僅是一次深入交流的契機,更是一場文化與科技的交會。傳統陶瓷工藝與現代科技研發,看似迥異,實則蘊含著許多互補與合作的可能。陶瓷廠也期盼透過產官學三方攜手,能夠創造更多元的發展模式,並持續培養年輕世代對陶瓷文化的認同感與參與度。 陶瓷廠對於工研院長官們的指導表達感謝:這份支持不僅帶來鼓舞,也成為未來推動產業升級的重要動力。展望未來,陶瓷廠將持續秉持「傳承與創新並行」的理念,在文化保存、產業應用與觀光推廣三方面同步發展,讓金門陶瓷不僅走進人們的生活,更能走向更廣闊的國際舞台。
-
金沙尋找風獅爺APP兌獎 雞鳴山AR旅行風獅爺亮相
金沙鎮公所「尋找風獅爺APP」兌獎活動8月開跑,活動邁入第3個星期,累計有208台灣遊客及20國際遊客完成積木兌換。金門籍本週將可達到兌換門檻。 今年金沙鎮公所結合全島美景和地標新增建6款AR旅行風獅爺,其中,「雞鳴山」於8月15日率先亮相,吸引許多風獅爺迷前往解鎖收集,金沙鎮公所新增警告標語,提醒民眾注意安全;由於8月23日配合公投進行,該週假日不受理積木兌領,敬請遊客特別留意,並請隨時留意APP之推播公告。 金沙鎮公所於每年高粱、老街、風獅爺文化季,由尋找風獅爺活動,串聯轄內豐富的歷史人文及產業特色,期藉以活絡金沙地區觀光活動,及帶動發展,近年地區帶起一股尋找風獅爺的熱潮。尤其,自106年起推出風獅爺微型積木作為獎勵,隔年(107),則委商開發「金沙鎮巡禮之尋找風獅爺」APP,以原本紙本風獅爺護照集章兌獎方式為藍圖,將風獅爺建置在系統中,伴隨民眾之參與和回饋,數量也逐步增加,於110年將全縣風獅爺收錄到系統中,也讓這股尋獅風潮風靡全島,也再次炒熱風獅爺話題以及積木收集熱度。 金沙鎮公所推行APP的第二年起,在廠商協助下,運用AR(擴增實境)技術結合各里觀光景點推出旅行風獅爺,並逐步建置烈嶼鄉或其他著名景點之AR供民眾解鎖收集。民眾只要依照APP所示,至指定的地點,解除關卡任務後,即可收錄於系統圖鑑中,能隨時與AR旅行風獅爺合照,或跟著他的足跡趴趴走遊歷各地金門風光,留下具互動性和紀念性之紀錄,也受到廣大迴響。 值得一提的是,自建置AR以來,旅行風獅爺即成為玩家挑戰兌領積木的重要門檻,尤其是金門籍的使用者。以今年為例,金門籍需要75尊一般風獅爺以及14尊AR旅行風獅爺,由於系統上每週隨機出現4款,因此,自8月1日開跑以來,眼尖的玩家每星期都追著旅行風獅爺的腳步解鎖今年尋獅的任務,已在第一時間搶得兌換券,兌領炙手可熱的風獅爺微型積木,累計今年已推出第9款(官澳)風獅爺微型積木。 依據金沙鎮公所統計,今年「尋找風獅爺APP」開跑已來,統計至8月15日止,活動邁入第3個星期,累計有208台灣遊客及20國際遊客完成積木兌換。而金門籍於本週將可達到兌換門檻。今年金沙鎮公所結合全島美景和地標新增建6款AR旅行風獅爺,其中,一款「雞鳴山」於8月15日率先亮相,由於需集滿14尊才能完成指定任務,因此,吸引許多風獅爺迷前往解鎖收集,為此,金沙鎮公所也特別於APP中新增警告標語,提醒民眾注意安全。 金沙鎮公所指出,依據介紹,「雞鳴山」雞鳴山,后江灣與洋江灣之間海岸突起的一塊礁石,高約19公尺,因為形狀如雞髻(雞冠)一般,故俗稱之為雞髻頭,該地亦是知名的「雞鳴山」營區,現為岸巡管轄,沿著海邊築有海堤、碉堡、高牆,具有重要的軍事價值;退潮時候,從鶯山廟前至中蘭海岸,亦可見一層層排列整齊的軌條砦,搭配黃昏落日美景,結合軍事、自然、人文景致,常常吸引旅人駐足。 因此,今年也特別增建,「雞鳴山」AR旅行風獅爺等6款旅行風獅爺,其他包括「莒光樓」、「蚵管哨」、「馬山三角堡」、「將軍酒窖」、「洋山-水獺友善村落」等,都將一一出現,供大家探訪、解鎖、體驗。 金沙鎮公所特別提醒,由於8月23日配合公投進行,該週假日(8月23日及8月24日)。另外,10月4日及10月5日亦不受理積木兌領;敬請遊客特別留意。由於「雞鳴山」地型和地理位置關係,公所雖已就周邊道路整修,但是夜間視線佳,除於APP中新增警告標語,也特別提醒民眾注意安全,並請廣大的風獅爺迷,隨時留意APP之推播公告。若有相關疑問可電洽082-352150轉農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