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聞
-
鼓勵元旦健走 金寧鄉準備一千四百份紀念品
金寧鄉公所為慶祝中華民國114年元旦辦理升旗典禮暨全民健走活動,以「綻放金寧」為活動主題,活動採自由參加,鄉公所也將邀請當地駐軍、學校師生及鄉轄內各機關團體人員參與活動。 114年元旦升旗典禮暨全民健走活動,由金門縣政府、金寧鄉民代表會指導,金寧鄉公所主辦,元旦當日6時30分舉行升旗典禮,典禮結束後隨即由金寧鄉公所廣場出發,並在瓊安路右側領取紀念品兌換券,最後於鄉公所終點站憑券發放紀念品。鄉公所歡迎各界及鄉民逗陣來參與活動,並希望透過媒體宣傳及利用村里廣播,擴大參與的人數,透過健走活動提升全民運動風氣及打造運動島之目標。 金寧鄉公所今年準備1,400份紀念品,鼓勵「全程參加升旗典禮並完成健走」的鄉親兌換,絕無僅有且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
通過預算追加減案 金城鎮代會臨時會閉會
金城鎮鎮民代表會「第十三屆第十次臨時會」日前落幕,今年金城代表會相關會期也全數結束,會中三讀通過「一一三年度金城鎮總預算第二次追加減案」的審查,同時也審查通過一項代表提案以及十項臨時動議案。 第十三屆第十次臨時會會議,由主席郭永隆主持,副主席蘇碧浯、代表陳天成、許燕輝、林金英、蔡宗儒、李錫瑜、陳子芸、蔡云豪、倪于媃、翁裕凱等人出席;鎮長李誠智率各課室主管列席備詢。 金城鎮公所第二次追加減預算案,為年度進行中,因金門縣政府核定補助「安和公園聯外道路(民權路三十巷一弄至民權路七巷十一弄)拓寬暨排水改善工程」、「一一三年度金城鎮生活環境改善工程」及因縣府年度預算編列限制因素無法補助而取消辦理金各演音樂祭活動等事項來核實彙編金城鎮一一三年度總預算第二次追加(減)預算案。 追加減預算案,歲入計追加五百五十萬元,追加後歲入預算數三億四千四百五十八萬四千元;歲出計追(減)一百五十萬元,追(減)後歲出預算數三億兩千三百四十七萬元。歲入歲出追加(減)相抵後,年度預計歲計賸餘兩千一百一十一萬四千元。該預算案經三讀決議結果為「照案通過」。 審議提案部分,代表提案共一案,由倪于媃提「有關雄獅堡往同安渡頭方向的觀海步道至同安渡頭處尚有一私有地未納入規劃,未能銜接至同安渡頭園區,倘民眾於使用時發生意外,相關責任難以劃分釐清,建請公所及縣府相關單位積極協調,劃分部分區域銜接同安渡頭景區步道」,結果決議為「照案通過」。 臨時動議方面共有十案,分別是由蔡宗儒提出「建議公所延續前階段工程,持續爭取推動鳳尾溝上游段施作箱涵工程,美化道路側邊環境,規劃其兼具排水與停車功能性之空間,除能有效改善摩斯重劃區由來已久之違停情形,滿足民眾需求,亦可提升該區行車視線及學童通行安全性」、「民生路天主教往全隆機車行段之左轉北鎮廟車道,因該左轉車道所進入之中興路本為禁行車輛車道,故經民眾反映及本人於尖峰及離峰時間實地觀測,左轉車輛使用率極其低,現場該車道多數時間儼然變成一大型分隔島,建請主管機關重視此一現象,並研議具體方案,滾動式調整標線設置,以解決民眾之疑慮」等二案,結果為「照案通過」。 陳子芸提出「民眾反映本鎮道路狀況問題,請公所儘速處理,以維護用路民眾安全」、「民眾反映水頭商港設施及動線規劃問題,請公所函請縣府改善」、「民眾反映水頭段874號土地相較於鄰地高出許多,每逢雨天常會有泥水沖刷至鄰地或產業道路上,請公所相關單位協助改善」、「有民眾反映兩岸運營小三通的船運公司,在旅客個人可攜帶的行李重量認定上標準不一致,甚至常常因此引發糾紛,造成民眾不便;另外在登船及報到時間的通知過於急促,甚至有時提早發船,建請相關單位協助協調改善」、「建請公所及縣府相關單位於西海路-孫東寶牛排館旁空地設置禁止停車標誌及地面標線,以避免用路民眾因視線遭停靠車輛遮擋,影響其用路安全」等五案,決議「照案通過」。 倪于媃提案「民眾建議夏墅往建功嶼方向產業道路增設路燈,以維護民眾夜間行走時安全」、「建請公所函請縣府相關單位於西海路-民族路交接的T字路口人行穿越道增設觸控式行人通行變換標誌,以維護用路民眾安全」等二案,及蔡云豪提「為便利學童在下雨天等候接送家長,建請公所函請縣府相關單位於中正國小正門兩側增設遮雨棚,並辦理會勘後積極辦理」一案,經決議為「照案通過」。
-
烈嶼鄉公所辦理員工自衛消防編組訓練
烈嶼鄉公所舉行員工自衛消防編組訓練,邀請烈嶼消防分隊警消前往講解消防觀念,並指導滅火器具之使用,強化災害發生時的應變能力。 鄉長洪若珊指出,此次自衛消防編組訓練,邀請烈嶼消防分隊派員到場授課,目的就是增加員工的危機意識及自我學習災害應變技巧,避免災害擴大造成嚴重的生命財產損失。 烈嶼消防分隊長李雲祥率隊員蔡祈緯、莊鴻文等現場指導鄉公所員工進行演練及宣導。李雲祥指出,本次訓練中,員工們學習如何預防火災、正確使用消防設備、在緊急情況下如何通報,迅速、有序地疏散避難,透過滅火訓練、避難引導、通報訓練、緊急救護、警戒安全維護等課程,演練並模擬所內突發狀況,消防人員未到達現場前員工自衛消防編組作業處置情形,及消防人員到達後的搶救過程,以有效防範災害於未然。 警消也指導滅火器、消防栓之使用,加上熟記滅火器「拉、瞄、壓、掃」、消防栓「按、開、拿、拉、轉」等口訣,讓參加員工對消防安全、災難救助等有更深刻認識。李雲祥表示,員工學習滅火器及消防栓等救災器材的操作技巧,有助於對緊急情況時能夠迅速且有效地採取應對措施,相信對日後面對有需要的狀況,能熟練地使用器材,確保場所及自身的安全。李雲祥指出,消防安全關係到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大家都知道,「自己財產,自己保護」,因此,掌握基本的消防知識和技能至關重要。 參與訓練員工表示,透過這次訓練,加深了對消防安全和災難救助的認識,提高應對緊急情況的信心和能力,還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消防安全。蔡祈緯並於課程中分享有關家用瓦斯桶的相關知識,坊間偶有過期瓦斯鋼瓶流通情形,對於居家安全有相當大的危害,呼籲大家要提高警覺,不可輕忽,消防安全關係到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因此,掌握基本的消防知識和技能至關重要。洪若珊希望藉由此次演練,使鄉公所員工對該場所之消防自衛編組更為熟練,強化災害發生時的應變能力,灌輸正確防災觀念,並加強消防人員重大災害搶救能力,維護工作場所之安全性。洪若珊並感謝烈嶼分隊警消一直以來的努力不懈,維護烈嶼鄉民眾生命財產安全。洪若珊期許透過大家一點一滴的努力,積沙成塔,共同創造一個更安全、更和諧的工作和生活環境。
-
金門大學籃球隊獲王大夫一條根贊助球衣
金門大學籃球校隊獲得王大夫一條根企業的支持,贊助金大籃球隊專業球衣,王大夫展現對籃球運動的熱忱與支持,也為校隊注入了更多信心與活力。 金門大學籃球社社長陳煒傑表示;感謝王大夫一條根長期支持金門在地運動,並出現各種運動場合設置醫療站讓選手在運動比賽之餘有防護的效果,讓很多運動選手對於地方企業的熱情感受於心。 王大夫一條根總經理王建順同時也是地方體育愛好者,長期支持贊助地方活動賽事,並贊助產品或紅包給比賽選手,落實CSR社會責任,也長期關懷地方華山基金會的活動。金門大學籃球校隊感謝王大夫一條根的慷慨贊助,讓同學們充滿力量,為校園爭光的路上更加堅定。
-
傳承文學火炬 《金門文藝》復刊10周年慶
2014年復刊的《金門文藝》於本月28日在台北舉辦10周年慶,晚會主持人由時報副刊總編輯盧美杏擔任,出席貴賓包括台大名譽教授、國際院士楊永斌、金門縣文化局長呂坤和、北農董事長楊鎮浯、金曲獎歌手流氓阿德、前教育處長羅德水、台北市金門同鄉會理事長許奮鬥、企業家洪啟瑞,及作家楊渡、郝譽翔、林黛嫚、吳鈞堯、周玉卿,詩人古月、許水富,畫家蘇益家、陳雙梅、張國治、顏國榮、編劇葉鳳英等台金兩地藝文人士共襄盛舉。 為提升金門寫作風氣及擁有發表平台,1973年縣籍作家陳長慶創辦了《金門文藝》,因經費有限,僅為期兩年發行6期便宣告停刊。1978年在旅台青年作家合力接手下,《金門文藝》再次復刊,出版幾期又因經費拮据面臨停刊,直至2004年由金門縣文化局接辦並改為雙月刊,才得以發行七年之久。2011年預算遭議會刪除,迫使這份文學刊物再次劃下句點。 2014年秋天,旅台企業家李台山出資一百萬,並號召一群縣籍藝文人士投入編務工作,再度讓《金門文藝》復刊。2016年起社長牧羊女負起募款重責,並獲金門縣文化局以廣告交換方式每期定額補助,加上許多有心人士陸續捐款,集結眾人之力,才讓這本命運多舛的《金門文藝》延續至今。 回顧《金門文藝》這段篳路藍縷之路,發行人李台山及社長牧羊女一致表示,「接手這本刊物具有時代意義及責任,個人做到的僅是拋磚引玉,《金門文藝》不僅是一本代表金門的文學刊物,也提供縣籍藝術家發表作品的平台。除了發行刊物,我們多次返鄉辦活動推廣文學,無非是希望培植更多青年寫作人才。復刊10年來,要非常感謝金門縣文化局的鼎力支持及許多捐款挹注者,也要感謝總編輯張姿慧、視覺主編翁翁,校對陳妙玲、蔡能寶、盧翠芳等編輯群的付出。」 楊永斌則表示,因為姊姊牧羊女的關係,讓忙於科學研究教學的他接觸到《金門文藝》。他認為《金門文藝》就像一把火炬,一代一代傳承下去,其背後的精神令人動容。 10周年會場上,同樣也得到許多人士支持贊助,包括今年榮獲浯島文學散文優等獎的王錦芬,便將5萬元獎金全數捐出。台大名譽教授、國際院士楊永斌、發行人李台山、詩畫家王婷分別捐贈2萬元,小說家陳長慶、海華堂負責人王水衷、企業家洪玉芬、畫家蘇益家(蘇丹)、陳雙梅,知名編劇葉鳳英分別捐贈1萬元、詩人翁翁則贊助設計精美的馬克杯。 《金門文藝》採半年刊發行,每期策劃深度專輯,設有影評、書評專欄,並刊載新詩、散文、小說創作及人物,藝術報導等。從地方轉型為全國刊物,不僅上架銷售,發行電子書,也收到不少來自海內外的稿件。從軍管時期走來,歷經數十寒暑,一路走過風風雨雨的《金門文藝》,不僅讓大家看見它強韌的生命力,也見證了一段動人的文學火炬傳承。
-
樂音飄揚 「音緣際會在村口」音樂會圓滿落幕
由烈嶼鄉西口國小與金湖鎮柏村國小共同主辦的「音緣際會在村口」音樂會,在西口國小活動中心舉行,透過音樂讓西口、柏村兩校學生彼此交流,提供學生展演的舞台。 「音緣際會在村口」音樂會,匯聚了柏村國小豎笛團、西口國小二胡團、琵琶團、親子大提琴班及鋼琴演奏等演出,吸引音樂愛好者及家長、學生共襄盛舉。柏村國小校長許雪芳、西口國小校長劉界宏歡迎烈嶼鄉代表方駿洋、林宜蘭、烈嶼鄉公所課長林建在、西口村長孫先雄、烈中家長會榮譽會長李良財、發美營造洪毓璿、西口國小家長會長吳明姿夫婦以及西口國小國樂後援會長李憶芳和家長參與活動。清華金門社區大學校長李金振更親自帶領副校長高登第、霍定文博士及于正浩主任到場支持;去年傅爾布萊特基金會在兩校服務的外師Maggie與Trinity也特地從台灣前往為孩子加油。 西口國小指出,此次活動的表演亮點眾多,由柏村國小豎笛團帶來多首動人且耳熟能詳的樂曲、西口國小二胡、琵琶團則帶來個人、雙人及團體的演出,西口親子大提琴班由爸爸、媽媽攜手孩子共同登台帶來溫馨的家庭共演,用大提琴奏響親情與音樂交融的美好旋律,西口李京芸同學也在舞台上彈奏鋼琴獲獎曲目,獲得熱烈掌聲。活動的高潮是由西口國小國樂團與柏村國小豎笛團共同帶來的合奏《激流》,由張國威老師親自指揮,巧妙地將國樂與管樂的特點互相映照,過程中,國威老師不僅展現專業,更給予台上小朋友極大的鼓勵,讓他們充滿自信地完成演出。國樂以二胡與琵琶的悠揚音色帶出東方韻味,而豎笛則以清脆明亮的旋律增添層次感,兩者相得益彰,帶給觀眾一場耳目一新的音樂饗宴。兩校學生合作無間,為整場交流會畫下完美句點。 西口國小表示,西口與柏村成立音樂社團篳路藍縷需克服許多困難,感謝金門縣政府教育處大力支持與指導,金門扶輪社、教育部樂器銀行、蘇媽媽愛悅讀蘇蔡彩秋女士、烈嶼鄉樂齡學習中心的挹助,更感謝金門縣國樂協會一路的陪伴及清華金門社區大學的協助。
-
金門棠風舞團、中正國小受邀赴陸演出
金門棠風舞蹈團與中正國小舞蹈社於十二月中,受漳州市青年聯合會、漳州市文學藝術界之邀,參與由其聯合共同主辦的「舞步同行舞蹈聯演」,獲得現場滿場掌聲。 日前的演出於閩南師範大學文化藝術中心演藝廳舉辦,共有兩岸一百六十餘位的舞者齊聚一堂。棠風舞蹈團表示,該舞團準備的曲目,有以上古神話火神祝融的故事《焰山靈童武飛揚》,與展現金門獨特文化特色舞蹈《風獅爺傳奇》還有雲南少數民族舞蹈《滇南映少》。另外,為豐富舞蹈交流之意義,同時與漳州市少年宮團員聯合共舞《廟會風情》,由兩岸各自舞出地方特色舞蹈,金門以擲杯起舞,漳州市少年宮則以大鼓涼傘演繹詮釋當地特色舞蹈,演出後獲得現場觀眾熱烈迴響。 棠風舞蹈團說,此次的演出同時還成功行銷金門舞蹈藝術文化,受邀漳州市電視台、閩南日報、海峽導報等等媒體採訪,使得金門棠風舞蹈團與中正國小舞蹈社在福建省開始嶄露頭角。 棠風舞蹈團指出,舞團此次在魏家妘、黃筱菁兩位學生家長的陪同下,帶著許宸伃、楊茜筎、李敔安、余宣辰、吳奕琳、葉禹樂、曾靖貽、王晨瑜、翁語瞳、文禹心、周芷琦、王唯倫、黃子瑜、李秋蓉、吳映白、陳宥竹、陳昱伃、楊舒涵、陳熙媛、楊璿、張珞緹、陳欣瞳等學生前往演出,舞團並感謝文化局長期的扶植與協助,感謝中正國小校長陳為信、老師大力支持與協助中正國小舞蹈社,讓學子們順利成行開拓視野。
-
海印寺水彩藝術展覽 114年元旦展出
金門縣水彩畫協會將從明年一月一日起至三月三十一日為止,於海印寺安心石展廳舉辦「水彩藝術展覽」,歡迎登山參拜的民眾踴躍前往欣賞由水彩畫協會會員們所創作的繪畫作品。 金門縣水彩畫協會表示,藝術與宗教均有洗滌心靈的作用,此次該協會再度與海印寺合作,由藝術家李苡甄老師以及楊天澤老師,帶領水彩畫協會會員,包括:任雅秀、李秀荷、李明治、余雅雯、林雪惠及陳惠玲等人,一同接力展出,邀請民眾前往欣賞。 現場所展覽之作品仍以水彩為表現技法,例如「疊色法」,是一種水彩繪畫史中最普遍的技法;「渲染法」:則是水彩在濕潤的紙面上染化,形成渲開及滲染效果的畫法,跟疊色法正好是相反的技巧;「平塗法」:是用畫筆將色彩一塊一塊地依次填到畫面分割上,介限清楚;「淡彩法」是水彩畫剛開始,最原始的方法;五、乾筆法等。由於每位創作者的生活體驗不同,加之現代媒材種類眾多,所以在創作過程中,大家的作品各有各的風格,且畫家們對繪畫技巧不斷地提升及創新,在創作中所激盪出的作品也不同。
-
縣府召開早療會議 希望網絡單位把系統建構得更完善
金門縣政府日昨召開「金門縣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推動小組113年度第2次會議」,由代理秘書長王登緯主持,會中感謝委員們發揮專業長才並提供寶貴意見,為金門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工作提供建言,以及各業務執行單位的努力,讓地區在早療相關服務措施更為完善,減輕家庭負擔,也希望各執行網絡單位能夠持續鞭策精進,以完善體制來服務鄉親。 會議在縣府大禮堂召開,由縣府代理秘書長王登緯擔任會議主持人,與會委員包括社會處處長黃雅芬、金門大學護理系蘇貞瑛副教授、金門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楊志誠助理教授、新北市資深特教老師錢秀梅及金門醫院物理治療師張儷蓉等委員。會中聽取上次會議決議,也由社會處、教育處、衛生局、金門醫院及金門縣早期療育聯合服務中心等相關單位進行業務報告。 社會處指出,截至113年11月底,本縣人口總數14萬3,658人;0-6歲人口合計4,959人,113年6月至113年11月發展遲緩兒童總通報人數為62人,各鄉鎮通報數以金城鎮20人最多,其次為金湖鎮17人、金寧鄉11人、金沙鎮9人、烈嶼鄉4人、外縣市1人,烏坵鄉0人,114上半年度重點工作,將持續加強早期療育相關單位資訊整合與連結,結合宣導教育,喚起社會大眾之重視,並盤點縣內資源,挹注偏遠及療育資源不足之地區。 社會處致力於推動早期療育資源的整合與宣導,特別注重偏遠及資源不足地區的療育服務發展。社會處表示,未來將以跨單位合作為基礎,盤點縣內可用資源,持續挹注家庭支持計畫,並加強對發展遲緩兒童家庭的心理及經濟援助,期望建立一個更友善的支持網絡。 衛生局報告指出,將持續輔導金門醫院及各衛生所、診所,提供發展篩檢服務並落實轉介追蹤服務。金門醫院表示,將持續由單一窗口專人服務聯評個案且定期召開專業團隊討論會議,確保聯合評估服務之品質。教育處強調,將落實早期療育與教育系統之跨單位銜接,積極辦理各項轉銜鑑定,以利於入學後可即時提供服務。 衛生局則表示,將持續輔導各醫療單位推動篩檢及追蹤服務,並強化與金門醫院的協作,提升聯合評估與服務轉介的效率。衛生局將進一步擴展篩檢覆蓋率,特別針對醫療資源不足的地區提供更多巡迴醫療及主動篩檢服務,讓早療服務不受地區限制。 金門醫院指出,現已設立單一窗口,由專人負責聯合評估個案服務,並定期召開專業團隊會議以檢視服務進度及品質。未來,醫院將強化多專業團隊合作模式,並探索更多先進療育技術的應用,提供發展遲緩兒童更精準及有效的支持。 教育處強調,早期療育與教育系統的無縫銜接至關重要。未來將聚焦於辦理轉銜評估及相關鑑定,確保發展遲緩兒童在進入校園後能迅速接受所需支持。同時,教育處計畫針對學校及教師進行專業培訓,提升教師對早期療育需求的敏感度,並建構學校內更完善的輔助機制。 早期療育聯合服務中心則表示,將持續強化對社會大眾的教育與宣導,喚起對早期療育的重視。中心表示,未來將針對各鄉鎮辦理更多專題講座及家長支持活動,讓家庭及社區能更深入理解早療的意義與方法,同時促進家長之間的經驗分享,形成更強大的社區支持網絡。 會中,與會委員也針對各單位業務報告詢問並提出建言,對於委員於會中所提問的意見,各執行單位也當場說明,代理秘書長王登緯於會中感謝各位委員的協助與指導,並要求執行單位將委員提的意見以及需要改善和加強的工作納入處理,在基礎上持續精進,讓資源使用達到最大化。 王登緯表示,早期療育推動是縣府施政重要政策,鼓勵網絡單位加大力度去宣導,因為很多家庭不瞭解、也無相關概念,如果能宣導讓這些孩子跟早期療育的網絡聯繫上,經評估鑑定及早發現,透過早期療育將可能對孩子的人生有不同的改變,也希望各網絡單位能夠持續加強把系統體制建構得更完善,來服務鄉親以減少遺憾。
-
高雄三海宮黃府千歲返慈德宮祖廟進香
高雄市三海宮祀奉黃府大王爺,係自后浦頭慈德宮請火分靈至高雄燕巢。由三海宮宮主林茂豐、總執事許彩鳳率領百位信眾,恭迎黃府千歲於12月28日返回祖廟謁祖會香。議員王國代、前議員李應文等也到場抬轎,許多民眾也到場躬逢盛會。總執事許彩鳳指出,感謝慈德宮黃府大王爺、后浦頭鄉親、長老等,讓三海宮黃府千歲於分靈27載再返回故鄉謁祖,熱熱鬧鬧舉行遶境巡安。 位於后浦頭的縣定古蹟慈德宮,境主為黃府大王爺,即人稱「品德完人」的黃氏明代先賢黃偉。每年八月十五中秋建醮慶典酬神,除已是后浦頭民間信仰中心外,其以「祖佛」為境主,藉集禮學正宗之黃偉的精神,達凝聚族人向心力和教化的功能;廟中共供奉三十尊神明,亦具宗教信仰內涵,加上建築的價值,曾入選全國宗教百景票選。 而來自高雄燕巢的三海宮,主奉黃府大王爺,係自后浦頭慈德宮請火分靈,時隔27年,由三海宮宮主林茂豐、總執事許彩鳳率領百位信眾,返回祖廟謁祖會香。一行人受航班影響,兵分五路抵金,先至後浦城隍廟參拜後,下午返回祖廟謁祖及展開后浦頭遶境巡安科儀,在大鑼開道、旗幟、樂隊以及三海宮黃府千歲、后浦頭慈德宮黃府大王爺等輦轎及乩身、信眾等,所到之處鞭炮聲響徹雲霄、熱熱鬧鬧,議員王國代、前議員李應文等也到場抬轎,許多民眾也到場躬逢盛會,場面熱熱鬧鬧。 關於此次返回祖廟謁祖會香,高雄三海宮總執事許彩鳳指出,居住於后浦頭的媽媽感念后浦頭慈德宮黃府千歲之護祐,於民國823砲戰後,在舉家遷台時自慈德宮請火分靈至燕巢建三海宮供奉黃府千歲。時隔27載再返回故鄉謁祖,此行約100人,因為航班關係,兵分5路抵金,先至城隍廟參拜,再返回故鄉后浦頭慈德宮,並昨日下午展開遶境巡安科儀,感謝慈德宮黃府大王爺、后浦頭鄉親、長老等,讓三海宮黃府千歲分靈27載返回祖廟謁祖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