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聞
-
慈濟頒發新芽獎 表揚勤奮向學、品德優良的學生
佛教慈濟基金會昨(26)日上午於金湖鎮公所3樓舉行「慈濟新芽獎」頒獎典禮,表揚勤奮向學、品德優良的學生,鼓勵學子在學業與人格上持續精進。 金湖鎮鎮長陳文顧、金湖鎮民代表會主席蔡乃靖、金門縣政府教育處副處長董雲馨、國立金門大學學務處學務長董燊,以及各校校長皆到場參與。 慈濟基金會代表說明新芽獎的設立宗旨,強調希望透過教育獎助的力量,協助家庭經濟困難但仍不放棄努力的學生,培養他們堅毅、感恩與助人的品格,讓社會因教育而更有溫度。 董雲馨轉達縣長陳福海對慈濟的感謝。她指出,慈濟新芽獎不僅是物質上的鼓勵,更是精神上的支持,讓學生們在成長路上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她也表示,縣府將持續結合民間力量,共同打造更完善的教育環境,讓每個孩子都能勇敢追夢、自信成長。 陳文顧對慈濟設立的獎項表示高度肯定。他指出,慈濟新芽獎的多樣性設計,讓不同特質與表現的學生都有被看見的機會。除了學業成績優秀的「學習領域獎」外,還包含「進步獎」、「特殊表現獎」(如體育及藝術領域)、「全勤獎」及「孝悌獎」等,讓更多學子能獲得應有的鼓勵與肯定。 蔡乃靖表示,慈濟長期深耕教育助學,展現了民間力量對教育的重視。他鼓勵同學們珍惜每一次被肯定的機會,無論在學業、品德或生活上,都要秉持持續努力、不畏困難的態度。他說,一顆向上的心,就是最珍貴的力量。希望大家以此為起點,邁向更寬廣的人生。 典禮中,由各學校校長代表頒發各類獎項予得獎學生。許多家長為孩子們因努力而獲得肯定,感到驕傲。學生們也紛紛表示,將以實際行動回饋社會,傳遞更多的善與愛。
-
特師科畢業逾半世紀 師生將同返故地再敘情誼
在金門中學特師科畢業逾52年的學生們,將迎來他們朝思暮想的兩位恩師——張捷隆老師與劉英台老師。 回首民國六十一至六十二年間,這五十位特師科學生(男女各半)在青春年少的歲月裡,受到兩位優秀導師的悉心指導。張捷隆老師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學養深厚,治學嚴謹;劉英台老師則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風範端莊,關懷細膩。兩位老師年紀僅比學生大三至五歲,既是他們的師長,也是學業與生活上的摯友與榜樣,當年「亦師、亦友、亦兄姊」的情誼,至今仍銘刻在學生心中。 民國六十二年畢業後,這批學生各奔東西,雖偶有聯絡,卻難得再相聚。此次能夠讓兩位恩師同時重返金門,並攜眷同行,對學生們而言格外珍貴。消息一出,當年在金門共讀的幾位馬祖籍同學更是聞訊而動,立刻放下手邊工作,訂好機票與住宿,準備與金門在地同學一同前往尚義機場,親迎恩師重返昔日戰地校園,情誼真摯動人。 特師科第九屆聯誼會長李永菁老師表示,為籌辦這場意義非凡的師生重聚,他與同學們在這一個多月來積極聯繫、熱烈討論,盼以最周到的安排與最誠摯的心意,讓兩位恩師重溫當年的金門情懷,並留下難忘的旅程回憶。 根據規劃,張、劉兩位老師預定於10月29日上午10時45分搭機抵達金門,約於11時45分抵達後展開兩天的行程。當日下午2時由民宿出發,首先前往金門高中懷舊訪校,接著參觀陽翟兵營、老兵故事主題館,隨後造訪瓊林「一門三節坊」等具歷史文化意義的景點。若時間許可,師生一行還將漫步金城老街,參觀貞節牌坊、總兵署、模範街與魁星閣,或至古寧頭播音牆、慈湖欣賞夕陽,感受金門戰地與人文交融的獨特風貌。 翌日(10月30日)行程則安排前往小金門。上午9時出發後,首先參觀八達樓子及金瑞成貢糖店,體驗在地傳統產業文化,接著前往仙姑廟參拜,最後至沙溪堡欣賞壯麗海景。如時間充裕,亦將依現場情況靈活增添其他參訪地點。 此次行程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陽翟兵營、老兵故事主題館、瓊林一門三節坊、金城貞節牌坊與仙姑廟等景點,皆為張捷隆老師特別指定參訪。原來張老師的夫人為研究女性議題的學者,對金門供奉女性神祇的廟宇與表彰女性節義的貞節牌坊深感興趣,特別希望親身走訪,了解金門女性在地方信仰與社會文化中的角色與意涵。 此外,劉英台老師的夫婿吳學燕先生,也將隨行同行。吳先生曾任內政部入出境管理局(今移民署)副局長,曾是金門縣消防局前局長楊肅凱的恩師。 五十多年過去,歲月雖催白了雙鬢,卻帶不走師恩情深。這份延續半世紀的師生情誼,預期將成為金門教育與人文情感的美好傳承。
-
董楊宗親會完成理監事改選 楊恭勤當選理事長
金門縣董楊宗親會日前假海口城海鮮餐廳召開第12屆第一次會員大會,會中完成理監事改選作業。經過投票結果,由楊恭勤當選第12屆理事長,他表示,未來將持續推動宗親會務,辦理多元聯誼活動,深化宗族情誼、強化海內外宗親連結,攜手造福鄉梓。 此次會員大會由原任理事長董水輪、總幹事董華安及各理監事共同籌劃,會議過程順利圓滿,現場氣氛溫馨熱絡,展現宗親團結和諧的凝聚力與向心力。會中除進行會務報告外,也完成理監事改選,選出新任理監事幹部,象徵宗親會邁入新階段的開始。 經選舉結果,第12屆理監事名單如下:理事長楊恭勤、副理事長董燊;常務理事楊忠慶、楊肅勝、楊雨川;理事楊能輝、楊建新、楊忠凱、楊福建、楊忠模、楊肅民、董建辰、童錦松、董春聲、董倫彥;常務監事楊肅謙、監事楊祝豐、楊炳文、楊瑞松、董燕輝。 金門縣董楊宗親會指出,宗親會歷年在董水輪理事長帶領下,理監事及會員群策群力,積極推動會務發展,不僅關懷宗親、敦睦情誼,更凝聚宗族的向心力,為宗親會奠定穩固的基礎。 新任理事長楊恭勤過去擔任副理事長,長期熱心宗親會事務,深受宗親肯定。他表示,未來將秉持「傳承、團結、創新」的理念,整合宗親資源、推動文化傳承,並加強與各地宗親會互動交流,讓宗親會在既有基礎上更上一層樓。他也強調,將以開放心胸與務實行動,與全體理監事及會員共同打造更具活力的宗親平台,讓宗親情誼綿延不絕。
-
古寧頭戰役76周年追思活動 縣府與金防部緬懷英烈犧牲奉獻保衛家園
今年適逢「古寧頭戰役76週年」,為緬懷當年浴血奮戰、捍衛疆土的將士英靈,陸軍金門防衛指揮部昨(25)日上午在太武山公墓舉行追悼紀念活動。典禮由金防部指揮官黃先任中將主持,金門縣長陳福海、行政院金馬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吳增允、各鄉鎮長及防區三軍重要幹部等共二百餘人出席,場面莊嚴肅穆,氣氛肅然。 昨日上午的追悼典禮於太武山公墓忠烈殿舉行,由金防部指揮官黃先任中將、金門縣長陳福海擔任主祭官,偕同中央及地方首長、民意代表、縣府一級主管及防區三軍重要幹部等,於忠烈殿向烈士牌位上香,並至陣亡將士墓區(千人塚)獻花,默哀追思,金防部官兵亦在每座陣亡將士墓碑前,插置國旗、上香緬懷,公墓園區旗海飄揚,過程莊嚴肅穆,撫慰烈士忠魂永享安奉。 典禮結束後,指揮官黃先任與縣長陳福海特別繞行太武公墓英雄塚一圈,表達對戰士的敬意與追思。黃先任指出,太武山忠烈殿內現供奉5,350個牌位,而公墓共有三座英雄塚,每座安葬約1,500位烈士,共計約4,500名在古寧頭戰役中壯烈成仁的無名將士。這些都是最英勇的戰士,因查無姓名,才葬於千人塚,他們的犧牲成就了今日的和平與自由。 縣長陳福海則表示,金門能有今日的安定與繁榮,皆奠基於這群無名英雄的犧牲奉獻。他特別指示縣府林務所主動協助公墓周邊環境維護及樹木修剪,讓忠烈殿與墓區環境常保整潔莊嚴,以實際行動向先烈致敬。陳縣長強調,金門人民將永遠銘記古寧頭戰役的歷史,珍惜得來不易的和平時光。 金防部指出,今年古寧頭戰役紀念系列活動自10月18日起展開,並與金門縣政府、閩聲愛樂協會合作,於太武營區擎天廳舉辦「太武雄風再現—古寧頭戰役76週年紀念音樂會」,為相關紀念活動揭開序幕。音樂會以樂聲傳遞對先烈的思念,並象徵軍民同心、守護家園的堅定信念。 金防部進一步表示,古寧頭戰役不僅是軍事上的勝利,更是中華民國精神的象徵。先烈們以血肉之軀築起防線,捍衛自由民主與生活的尊嚴。他們的英勇事蹟提醒後人,和平從來不是理所當然,唯有堅實的國防與團結的民心,才能確保國家長治久安。 金防部強調,古寧頭戰役的歷史意義深遠,代表著中華民國在危難時刻不屈不撓的精神。金防部全體官兵將秉持先烈志節,承繼「有實力的和平,才是真和平」的信念,持續鍛造堅實國防戰力,堅定守護中華民國的國土主權與民主自由,讓古寧頭精神世代傳承、永續綻放。
-
秋祭古寧頭戰役陣公亡將士 軍民共祈和平
金門縣政府與金門防衛指揮部於昨(25)日在古寧頭萬聖祠舉辦「金門縣秋祭古寧頭戰役陣(公)亡將士暨萬聖祠先靈祭典」,儀典由縣長陳福海、金門防衛指揮部指揮官黃先任率領地區軍民各界代表,向殉國將士及先人上香、獻花,藉以緬懷歷代各姓、國共軍士亡靈,祈祝亡魂安息,庇佑地方與兩岸和平。 金門各界公祭陣(公)亡將士暨萬聖祠先靈祭典儀式昨日上午10時在古寧頭萬聖祠(戰史館旁)舉行,由縣長陳福海、金防部指揮官黃先任擔任主祭,縣府民政處處長許慧婷等多位縣府各處室主管、金寧鄉長楊忠俊率金寧鄉公所各課課長、古寧村長李開陣、金寧鄉代表李俊龍、古寧李氏長老與官兵弟兄擔任陪祭,現場依循儀典程序進行上香、獻爵、獻饌、獻果等儀式,氣氛莊嚴肅穆。縣長陳福海於祭典後,與現場的鄉親大老們寒暄問候、話家常。 坐落在古寧頭戰史館旁的萬聖祠,是金防部排雷大隊執行古寧頭至沙崗排雷行動,於民國97年12月間排出上千座明、清兩代以來以李氏為主的祖墳,以及民國38年古寧頭戰役陣亡的國共軍人遺骸。為使該區塋葬之先民及陣亡官兵英靈歸靈有所,在古寧頭戰史館前步道左側興建「萬聖祠」,以安置奉祀古寧村先民及古寧頭戰役國共兩軍遺骸。除讓亡靈獲得安息場所,並讓後代記取戰爭無情的歷史教訓,追求兩岸的永久和平。
-
中小學學生獨唱比賽 學子動人音色繚繞全場
金門縣114年中小學學生獨唱比賽,日前在金城國中藝文中心登場,來自全縣各校的優秀學子齊聚一堂,以歌聲交流、用旋律感動人心,每一位登台的學生唱出動人樂章,展現他們的青春音色,舞台上的選手們無不傾注全力,詮釋屬於自己的音樂故事,讓現場掌聲不斷。 「114年中小學學生獨唱比賽」由金門縣政府教育處主辦,配合教育部美學音樂教育推廣,期盼透過競賽培育更多在地藝術新星,讓音樂成為金門最動聽的語言。今年的比賽共分為五組進行,每位參賽者皆必須演唱指定曲與自選曲各一,展現多元曲風與表現力。 經過選手們的台上演出以及評審團於賽後即時講評,鼓勵同學在音準與情感詮釋上再臻完美,活動最後則是由教育處處長黃雅芬親自頒獎,肯定學子們勇於登台、用歌聲描繪夢想的精神,為金門音樂教育寫下亮麗的一頁。 「114年中小學學生獨唱比賽」比賽成績,各組的得獎名單為: 國小低年級組:第一名中正國小莊宸佑、第二名湖埔國小林語帆、第三名古城國小邵宇丞。優勝:金鼎國小黃宣穎。 國小中年級組:第一名金沙國小張瑋珊、第二名柏村國小韓瑜、第三名賢庵國小顏馨。優勝:古城國小許迅維、湖埔國小楊欣嬡、上岐國小洪楷恩、卓環國小林妍彤、金鼎國小翁振溥。 國小高年級組:第一名中正國小董宸宇、第二名柏村國小潘均澂、第三名何浦國小周奕。優勝:中正國小王子寧、湖埔國小蔡芹蓁、賢庵國小李恩秀、金鼎國小黃苡綺、湖埔國小宋睿平。 國中組:第一名金城國中莊碩齊、第二名金城國中翁亦辰、第三名烈嶼國中施品涵。優勝:烈嶼國中洪苡瑄。 高中組:第一名金門高職宋澔。
-
重陽敬老傳承鄉情 新北市金同會歡慶55周年
新北市金門同鄉會昨(25)日盛大舉辦創會55周年慶暨重陽節敬老與表揚傑出企業人士活動,金門縣副縣長李文良代表縣長陳福海出席致意,並邀請旅台鄉親多回金門家鄉走走,關心金門的建設,給予促進地方發展的意見。 新北市金門同鄉會創會55周年慶暨重陽敬老活動,昨日上午10時起在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天賜良緣大飯店舉辦,由理事長陳金農主持,包括金門縣副縣長李文良、立委林德福、張智倫,新北市政府社會局副局長許秀能、新北市議員林國春、立委陳玉珍辦公室主任洪肇葉、經濟部產業園區管理局長楊志清、八二三戰役戰友總會理事長黃奕炳、金門旅台同鄉會總會創會長李台山、現任總會長蔡少雄、大中華金門精英協會理事長黃平璋、各縣市金門同鄉會理事長等來賓應邀出席,會場氣氛熱烈。 副縣長李文良轉達縣長陳福海感謝同鄉會在台做鄉親的後盾,協助縣府做好旅台鄉親的服務工作,並熱心參與家鄉事務,大力支持縣政工作推展。李文良肯定同鄉會團隊的耕耘和努力,始終心繫故鄉,長年投入公益,關懷幫助急難鄉親,為社會注入正向能量。 李文良表示,人親土親,金門鄉親離鄉背井到台灣工作發展、事業有成,期盼在社會有相當人脈的同鄉會成員,共同發揮影響力,協助縣府向中央爭取更多的建設資源,讓家鄉金門越來越好。他希望同鄉會對於縣政發展能不吝提供指導意見,繼續與縣府攜手合作,支持縣務工作推展,並參與家鄉各項公益事業,共促家鄉發展。李文良歡迎鄉親們經常回金門看看母縣的發展和現況,讓同鄉會心繫故鄉的情誼更為緊密,共同為家鄉的未來攜手努力。 理事長陳金農表示,新北市金門同鄉會於民國59年9月6日創會,今日舉辦創會55周年慶,見證先賢前輩在異鄉篳路藍縷,從無到有;從小小的鄉親聚會到今日會員千人、活動多元的盛會,這一切都凝聚著鄉情的力量,也見證著金門人「飲水思源、守望相助」的精神傳承。值此重陽佳節,特別舉辦敬老感恩表揚活動,向長者致上最高的敬意與祝福。他表示,此次另頒發114年鄉親傑出奉獻獎、金鑽婚獎,以及會員子女獎學金,鼓勵學子勤學上進,未來能心懷感恩,進而回饋社會、造福鄉梓。 陳金農指出,55年是一個里程碑,更是一個新的起點。在歷屆理事長與鄉親的攜手努力下,讓同鄉會繼續成為連結情誼、服務社會、傳承文化的光榮象徵;並以感恩的心,共創下一個更加燦爛的55年。會中頒發各獎項名單如下: 重陽敬老獎:曾淑媛、莊李鴛鴦、呂雪緣。金鑽婚獎:倪國鋼、董段治伉儷;陳建民、楊麗珠伉儷;黃燕、蕭葵珍伉儷;楊忠敬、陳瑞蘭伉儷;張清漢、甘玉琴伉儷;許芋頭、何秀鸞伉儷。傑出奉獻獎:楊誠樂。獎學金:楊子毅、李亞峮、張佑銘、倪廷安、孫筠筑、黃詩雅、陳憲宇、路閎亦、黃之宥、彭詠詣、陳昱衡、孫磊、陳宥伶。 此外,頒發該會顧問證書:許秀能、洪肇葉、孫國欽、楊誠樂、林興源、楊紫玫、王石堆、施政宏、陳再旺。
-
中正盃木球錦標賽 金門代表隊奪雙銀再創佳績
由中華民國木球協會主辦、澎湖縣政府及澎湖縣議會共同承辦的中華民國114年「中正盃」木球錦標賽,日前在澎湖縣立田徑場隆重登場。本屆賽事由教育部體育署指導、澎湖縣木球協會協辦,旨在提供全國性木球競技舞台,推廣木球運動風氣,並促進技術交流與提升。來自全台14縣市的菁英選手齊聚澎湖,競爭激烈。金門代表隊在此次賽事中表現亮眼,勇奪男子團體亞軍及男子個人桿數賽亞軍兩面銀牌,為金門再添體育榮耀。 金門代表隊由金門木球委員會主任委員董燊領軍並擔任教練,總幹事周偉義擔任管理,李素滿擔任經理,率領李國良、李貴昌、蕭家宏、程建閎、羅傑等選手出征。歷經三天的激烈對決,金門隊憑藉穩定心態與出色球技脫穎而出,在男子團體組以總桿數170桿的優異成績,榮獲全國亞軍,惜敗屏東縣(160桿),展現強勁實力與團隊默契。南投縣以171桿緊追其後獲得季軍,雲林縣以177桿居殿軍,彰化縣與新北市分別以180桿、185桿位居第五、第六名。 在男子個人桿數賽部分,金門選手同樣繳出亮眼成績。最終由台北市張喬鈞以118桿奪下冠軍,金門縣羅傑則以121桿榮獲亞軍,高雄市葉天項以122桿名列第三,雲林縣林汶峰以124桿居第四,金門縣蕭家宏以127桿名列第五,顯示金門選手不僅團隊實力堅強,個人技術同樣具備全國一流水準。 此次「中正盃」比賽項目分為桿數賽與球道賽二大類。桿數賽包括團體賽、個人賽及雙人賽三項,並依年齡及性別細分為長青男子組、長青女子組、社會男子組及社會女子組等。球道賽則分為男子組與女子組個人賽。比賽採預賽、複賽及決賽三階段制度,選手須完成12球道的挑戰,以總桿數少者為勝。團體賽則由每隊4至6人組成,取各隊最佳4位選手的預賽成績總和為團隊最終成績,桿數最低者奪冠。 木球運動結合了高爾夫的精準與槌球的節奏感,強調技巧、專注與心理素質。近年來,金門地區積極推廣木球活動,不僅校園中木球社團蓬勃發展,社區球友間的交流與比賽也日漸活絡。金門代表隊此次在全國性賽事中表現傑出,再次印證在地運動基礎的深厚與訓練成果的紮實。 董燊表示,能夠在全國競爭激烈的賽場上脫穎而出,除歸功於選手們平時紮實訓練與團隊合作精神外,並要感謝金門縣政府、金門大學與金門體育會長期的支持與協助,讓選手能在優質環境中專心備戰。他強調,木球是一項結合專注、穩定與策略的運動,金門隊能夠在全國舞台上再度為家鄉爭光,實屬不易。董燊指出,未來將持續深耕基層培訓,培養更多年輕選手投入這項運動,延續金門木球的榮耀。 羅傑與蕭家宏兩位選手在賽後分享心得。羅傑表示,此次比賽天候多變、風勢強勁,對擊球判斷與節奏掌握都是一大挑戰,能夠維持穩定手感並奪下亞軍,是長期努力的成果。蕭家宏則指出,與全國高手過招學習良多,將持續精進球技,力拚明年在全民運動會再創佳績。
-
發行六十年 見證金門蛻變 勇敢挑戰新時代
今(2025)年,金門日報迎來創刊六十週年的重要里程碑。六十年來,這份立足地方的報紙,從戰地政務時期的軍報功能,一路走到今日成為金門縣最重要的在地媒體與文化平台,既見證金門社會的蛻變,也陪伴鄉親走過不同時代。值此關鍵時刻,本報特別專訪金沙鎮鎮長吳有家,透過其地方治理的視角,回顧金門日報與社會共生共榮的歷程,並探討媒體在數位浪潮下的挑戰與新契機。 見證歷史:從軍報走向地方媒體 金門日報的歷史可追溯至1948年創刊的《正氣中華報》。歷經戰亂遷徙,於1949年在金門復刊,並在戰地政務時期承擔軍報角色。直到1965年10月31日,《金門日報》正式創刊,逐步奠定其在地新聞媒體的地位。1992年戰地政務解除後,報社改隸金門縣政府,《正氣中華報》則回歸金防部,並以週刊形式延續。 「戰地政務的解除,是日報社歷史上重要的轉捩點。」吳有家指出,這一時刻不僅改變了金門日報的定位,也讓它更加深入地方,承擔起縣府與民眾之間的溝通橋樑角色。「金門日報社的存在,讓政府施政不僅停留在公文層次,而是透過報紙進入鄉親的日常生活。」。 政策夥伴:資訊傳遞與民意橋樑 金門日報長期以來不只是新聞媒體,更是公部門施政的重要合作夥伴。無論是政策宣導、重大建設的推動,或是文化觀光活動的推廣,金門日報都成為政策與鄉親之間的重要媒介。吳鎮長強調:「對鄉鎮公所而言,金門日報是最可靠的夥伴之一。它能夠用鄉親熟悉的語言和角度傳遞政策,讓施政更貼近民意」。在地方治理中,它不僅扮演資訊傳遞者,更是縮短政府與人民距離的重要橋樑。其更透過新聞專題或深入報導,將政策理念轉化為大眾能理解的語彙,增進政策透明度與社會共識。在金門民眾的認知內,常常以報紙有登的說法,象徵著消息的正確性與公信力。這份信任,正是金門日報六十年累積下來的品牌價值。 多元風貌:傳播文化並行銷地方 除了新聞傳遞,金門日報與社會發展始終緊密相連。早年資源有限時,日報社甚至協助地方商家與金門酒廠承印包裝、貼花紙等業務,展現多元服務功能。報社也曾經透過政府採購,承印選票、選舉公報等,展現不可或缺的公共角色。 吳有家說:「金門日報的存在,不只是新聞傳播,更是文化與制度的延伸」。他舉例,報社透過專題報導記錄地方節慶、宗族祭典與傳統習俗,讓金門的文化被完整保存與傳承。同時,金門日報也積極投身地方行銷。從觀光推廣、農特產品介紹,到鄉村節慶活動報導,金門日報跳脫所謂大眾媒體的視角,以金門人的角度呈現家鄉風貌。「這種在地觀點,讓外界更能看見金門的多元面貌,進一步提升鄉鎮品牌形象。」吳鎮長指出。 迎向挑戰:用網路吸引年輕族群 隨著數位媒體的崛起,傳統報紙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金門日報早在2001年便建立官方網站,2016年開辦電子報服務,讓讀者能即時下載閱讀。然而,紙本報業依舊面臨人力老化、設備更新緩慢以及新世代閱讀習慣轉變等困境。 吳有家直言:「新媒體帶來挑戰,但也帶來契機。」關鍵在於如何兼顧不同世代的需求。他認為,金門日報必須持續深化數位轉型,善用網路平台吸引年輕族群,讓更多人接觸到金門故事。同時,紙本報仍具備其不可取代的價值,尤其在政策宣導與文化記錄上,仍是許多長輩的主要資訊來源。 他強調,「未來十年、二十年,我也期待金門日報能繼續成為最值得信賴的媒體,陪伴居民走向新時代。」。 承載人情:成為島民共同的日記 「金門日報的六十年,其實就是金門共同成長的六十年。」吳有家感性地說。金門日報不僅記錄了金門的時代變遷,更成為居民生活的一部分。從戰地政務下的軍報,到今日的文化守護者,它始終串聯著政府與人民的互動。 對鄉親而言,金門日報是最貼近生活的新聞窗口;對公部門而言,它是政策推廣的最佳推手;對文化而言,它是一部書寫金門歷史的「共同日記」。吳鎮長也分享個人經歷:「在返鄉服務之前,我常透過金門日報了解家鄉的最新消息。對我而言,那是承載鄉愁的重要記憶。」 堅守初衷:續寫下一個榮耀六十年 回顧六十年的發展,金門日報已不只是報紙,而是金門社會不可或缺的橋樑與文化守護者。在六十週年的新起點,金沙鎮鎮長吳有家期許金門日報社能持續堅守初衷,並勇於擁抱數位時代的挑戰。未來,金門日報必將繼續扮演最值得信賴的媒體角色,攜手居民邁向嶄新的時代,續寫下一個六十年的榮耀篇章。
-
重陽敬老傳送祝福 金沙慰問十位百歲人瑞
九九重陽敬老,金沙鎮公所推出一系列重陽節敬老活動,日前由鎮長吳有家、主席周水土等代表,前往慰問金沙鎮內10位百歲人瑞,致贈禮金也獻上溫暖的問候和祝福,希望長者健康平安! 在重陽節前夕,為表達對鎮轄內長者崇敬之意,金沙鎮公所規劃一系列重陽節敬老活動,包括祈福進香、模範長者表揚、致贈敬老酒,還有走訪各村里慰問百歲人瑞。 日前,鎮長吳有家、主席周水土、代表蔡寶愛等,在鎮公所社會課同仁陪同下,分別走訪慰問10位百歲人瑞,包括:何張盤、梁淑貞、李陳延、吳朝榮、黃富治、楊水陳、陳秀治、李養、洪寶珠、楊螺。 鎮長吳有家表示,九九重陽敬老,這些鄉親長輩都是金沙的寶,公所除了規劃系列慶祝活動,向長者們表達最深的敬意及愛意;還慰問百歲長者,獻上佳節禮金及問候,象徵祝福與好運,希望鄉親長輩平平安安。
-
金湖週末常態市集 串聯青年創業打造夜間經濟圈
由金湖鎮公所主辦的「金湖週末常態市集」於金湖鎮新市公園正式登場,活動自啟動以來即引起熱烈關注,開幕當日晚間更吸引眾多鄉親與遊客熱情參與。現場集結在地美食攤位、青年創業品牌與文創手作商家,搭配音樂舞台表演與親子休憩空間,讓民眾在微涼秋夜中,感受金湖特有的溫馨氛圍與熱鬧人情。 開幕儀式由表演團體「Candy一顆糖」以充滿活力的歌聲揭開序幕,帶動全場氣氛。活動貴賓雲集,包括金門縣政府觀光處長許績鑫、金湖鎮長陳文顧、金湖鎮民代表會主席蔡乃靖、代表蔡建偉、林麗芬、陳威彰、林嘉森、代表會秘書洪君烈,以及山外里長陳晚開、料羅里長謝慶閣、瓊林里長蔡懷芝、正義里長陳偃武等多位地方人士皆蒞臨現場,與民眾共同歡慶,共襄盛舉。 觀光處長許績鑫代表縣長陳福海出席致詞時表示,很高興能見證金湖鎮在鎮民代表會的支持與陳文顧鎮長帶領下,成功打造一處屬於全民共享的假日休閒空間。此次常態市集不僅展現金湖的創新活力,也成為青年創業者展現自我、交流創意的重要舞台,讓地方文化能量得以持續累積與傳遞。他指出,藉由活動舉辦,金湖不僅串聯起在地商圈、旅遊資源與文化特色,也透過兩岸小三通的友好交流,吸引更多兩岸三地旅客認識金門的熱情風貌。 金湖鎮長陳文顧表示,「金湖週末常態市集」的籌辦初衷,是希望讓金湖的夜晚不只是寧靜,更能成為大家走出家門、相聚交流的理由。金湖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便利的生活機能與豐富的觀光資源,從昇恆昌購物商場、金湖飯店一路延伸至金湖商圈,形成獨具魅力的生活軸線。透過市集的推動,公所希望將這些據點串聯成線,讓觀光、商圈與文化活動彼此融合,打造充滿活力與人文氣息的金湖夜間經濟圈。 他強調,鎮公所近年積極推動「生活、文化、觀光三合一」的發展方向,期望以柔性的市集文化,帶動青年創業、促進地方經濟,同時讓民眾在休閒中體驗金湖的真誠人情與社區活力。陳文顧指出,這不僅是一場市集,更是一項社區凝聚力的展現,讓大家在音樂、笑聲與美食中重新連結,這才是金湖最動人的風景。 金湖鎮民代表會主席蔡乃靖也指出,市集的設立為地方帶來新的契機。透過常態化的週末活動,除了活絡經濟發展,也提供青年創業品牌更多實戰經驗與曝光機會。蔡主席強調,金湖鎮民代表會將持續與鎮公所攜手合作,未來將規劃更多主題週,如文化創意週、美食饗宴週、親子樂遊週等,並結合音樂表演與民俗活動,讓「金湖假日.好市歡聚」成為金門旅客與在地居民共同期待的品牌活動,為地方經濟注入持續動能。 本次市集攤位內容豐富,除深受歡迎的在地特色美食外,還有多位青年創業者與文創工作者參與,展示手作飾品、創意商品及環保生活小物等,展現年輕世代的創意與活力。攤位設計充滿巧思,燈光與音樂交織出溫馨又熱鬧的氛圍。許多家庭攜家帶眷前來逛市集,或品嚐美食、或拍照打卡,成為假日時光中最療癒的畫面。 「金湖週末常態市集」活動自即日起至十一月底,每週五、六、日晚間16:00至21:00於金湖鎮新市公園持續登場。每晚19:00起,現場還安排多組音樂團體與街頭藝人輪番上台演出,從流行歌曲、民謠演唱到樂器表演,讓現場民眾在悠揚旋律中享受秋夜時光。現場同時設有親子互動區與休憩區,讓大小朋友都能找到樂趣。
-
農工與首爾金融高中簽MOU 深化技職教育國際連結
國立金門高級農工職業學校與韓國首爾金融高中(Seoul Finance High School)於臺灣時間10月23日上午(韓國時間同日早上)舉行「合作備忘錄(MOU)」線上簽署儀式,象徵兩校正式展開跨國教育合作的新里程碑。簽署儀式由金門農工校長吳志衍與韓國首爾金融高中校長共同主持,雙方主管與教師透過視訊連線共同見證,氣氛隆重而熱烈。 韓國首爾金融高中是一所位於首爾的專業技術型高中,設有財金、創業、軟體、品牌設計及寵物照護等多元科別,致力於培養兼具專業技能與國際競爭力的青年人才。該校長期與亞洲多國學校進行交流與合作,積極推動學生跨國學習與文化理解,強化國際化課程的深度與廣度。 金門農工則為金門地區重要的技職教育重鎮,開設農業、工業、商業、家政與漁業等群科,長期配合政府技職教育政策推動產學合作與國際教育計畫,積極拓展學生國際視野。近年來,學校除深化在地產業連結外,也積極尋求與國外學校交流的契機,期望透過跨國合作讓學生能與世界接軌。 此次簽署儀式,金門農工由校長吳志衍率領教務主任林威佑、實習主任李漢強、圖書館主任彭凱伶、餐管科主任陳怡婷、商經科主任許珮晶及家政科主任洪良慧等行政團隊一同參與。雙方在鏡頭前共同簽署文件後,互相致詞表達對未來合作的期待,現場雖隔著螢幕,仍洋溢著濃厚的友誼與交流熱情。 吳志衍校長表示,這次簽署合作備忘錄,對金門農工而言具有重大意義。它不僅代表學校正式邁向國際教育的新階段,更象徵金門學子與世界青年相互學習的開始。透過雙方的教學合作與文化交流,學生將能在語言學習、文化理解與專業技能上獲得寶貴的經驗,也為學校教職員帶來新的教育啟發與合作契機。 他進一步指出,學校未來將以此MOU為基礎,規劃一系列線上交流課程與主題式合作學習活動,讓兩校學生能透過英語互動與文化分享,增進國際溝通能力與跨文化思維。同時,學校也期望透過教師之間的專業交流與課程設計分享,強化雙方教學品質,共同推動技職教育的國際化發展。 韓國首爾金融高中校長在致詞時亦表示,能與金門農工建立正式合作關係,深感榮幸與期待。該校近年積極拓展國際交流網絡,金門農工擁有完整的技職教育體系與優秀的教學團隊,相信雙方的合作能激盪出新的教育火花。他強調,未來雙方可進一步推動學生線上交流、教師專業對談、共同課程設計及文化活動分享,讓學生在實際互動中學習尊重、理解與合作,為未來職場及國際社會奠定更扎實的基礎。 此次線上簽署儀式透過雲端科技順利完成,儘管兩校相隔千里、時差不同,但雙方克服距離與技術挑戰,共同完成簽約的那一刻,象徵國際教育合作的精神正不受地域限制地延伸與實踐。 金門農工表示,這份合作備忘錄的簽署,不僅是一紙文件,更是一段跨國友誼的開端。未來兩校將持續深化互動,透過教育交流拓展學生國際視野,培養具備語言能力與全球競爭力的新世代青年。這項合作也將為金門地區技職教育注入新的國際能量,開啟更多跨文化合作的可能性,為學生創造通往世界舞台的更多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