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發光熱期待金門文化大橋
──「2010年金門地區藝文座談會」之後
一場兩小時的文化會議,卻滿載著打造「金門文化大橋」的盛情與期待,「金門美術館」、「金門文學館」、「金門學館」、「金門影像館」、「金門孔廟」、「金門書店」、「亞蘭歌劇院」、「金門百科全書」……,一連串金門的創意提案,哪幾項最可能或全面實現?打造「文化的金門五角大廈」,「文化的金門大橋」,金門的文化建設能否邁向新的里程?
金門縣長李沃士上任以來的第一場文化會議,由金門文化局主辦,定名為「歲末敘暖‧藝文薈萃:2010年金門地區藝文座談會」,二月六日上午在金門縣政府第一會議室舉行,共有來自金、台的四十多位藝文人士赴會。這場由李沃士親自主導、指示召開的藝文座談,他在一開議時即揭櫫了「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性,希望能將文化導入經濟的層面,讓文創產業在金門發揮很好的成效,有更多向上提升的空間,藉這個集思廣益的機會,將民間醞釀多時的「美術館」等文化構想浮出檯面討論,待文化局將各方意見分類、彙整後,再逐步來探討實行。
號稱「文化金門」、「觀光立縣」的金門,解嚴十七年來,歷史建築登錄、古蹟修護、文史出版品、藝術展演等項目,的確寫下可觀的成績,觀光事業的推展也投下諸多的心力,「詩酒文化節」、「碉堡藝術節」、「鸕鶿季」等活動也的確收到不錯的成效,那麼,金門還缺乏甚麼?文化與觀光,打著「工程師治縣」的李沃士一語道破,「目前還稍嫌欠缺整體性」。
當「文化創意產業」的概念與行動已成為台灣與全球的發展大趨勢之際,最具人文歷史與文化資源的金門,如何掌握這股優勢,除了做好文化的島內札根,也能對外進行文化行銷?
觀察這次藝文座談,或囿於議程時間的短促,金、台各藝文團體代表、文史菁英,未能對金門文化作太多、太深的論述,而是直接跳到具體的「提案」層面,因而有「金門美術館」、「金門文學館」、「金門學館」、「金門影像館」、「金門孔廟」、「亞蘭歌劇院」的興設構想,也有「金門書店」的催化,「金門百科全書」計劃的推展,乃至於「檔案中心」、「宗族博物館」、「軍史博物館」的建置,這些構想提案,無一不吸引人,也並非無邊無際,而是經過文史之士長期沉澱、觀察、經驗下的產物,譬如,金門的美術展覽、典藏空間不足,也未符城市水平、國際標準,自是需要一座現代美術館,作為兩岸藝術交流、對話中心;又如,「金門學」與「金門文學」已成各方研究金門文史、文學的一門學科,如能建立館藏,留下文獻史料並定期推出主題展,當能活絡文史、親近土地;再如,飽經戰火、戰亂及體制沿革的金門,諸多檔案文書散佚、流失,如能有一檔案中心的建置,當能集中、有效保存縣政史料。其他如現代書店、歌劇院的推行,或屬於民間知識力與娛樂力的營造,但基於文化全民參與,亦需要政府的輔導與協助,政策面配合及資源挹注。
新人新政,就在金門縣長李沃士強力關切金門文化建設、召開藝文座談之後,我們也注意到二月八日,行政院經建會一口氣通過逾千億元,包括五十七億元的金門大橋在內的交通建設經費;政府可動輒數十億元蓋一條民生之橋,可曾思索過不必花太多錢,卻能影響久遠的文化之橋的打造?
文化建設的難題,經費固是其中一環,但最重要的還是「熱情」與「創意」,以及永續發展的用心。在「金門大橋」已正式浮出水面,可望成為實體之際,我們樂見「歲末敘暖‧藝文薈萃」的2010年金門地區藝文座談會有了熱情與創意的能量匯聚,一座充滿光熱的金門文化大橋同樣被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