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改制大學願景說帖﹐爭取鄉親及府會預算支持
金門技術學院升格為金門大學,這是全體金門鄉親所樂見的。只是,在寄望社會及府會預算支持之餘,校方不妨加強對鄉親的說帖、行銷,讓大家明白升格後的遠景、對金門的整體效益,相信對於獲得支持,一定大有助益。
據悉,國立金門技術學院改名國立金門大學的升格改制案,在全體金門海內外鄉親的一致企盼與團結爭取,以及金技院全體師生兩年來的努力,三月底教育部複審會議後,答案結果就會揭曉,目前金技院對改大是否成功雖抱持「審慎樂觀」態度,但部分改大審查委員所擔心該校校務發展擁有長期穩定財務來源,能否依時間表完成改大計劃書的承諾,對縣府支援該校財務計畫能否到位仍有疑慮。
關於這點,校方在爭取府會預算支持時,也應設法讓全體鄉親瞭解,為爭取改制,學校的長期整體財源規劃為何?縣府負擔的經費比重情形?有無其他開闢校務發展財源的備案?
除了仰賴縣府、金酒的財政奧援外,金門技術學院也應多方開拓財源,證明除了地方政府的建校基金補助外,還有社會募款的能力,以去除改大審查委員對該校校務發展是否擁有長期穩定財務來源的疑慮。
在募款方面,金技院爭取到著名金門的馬來西亞僑領楊忠禮博士,支持金門故里有一所真正的大學,具體簽名致函金技院,願意在學校改名大學後每年捐贈該校三名講座教授,年薪達十萬美金,是台灣一般國立大學教授薪資的三倍,成效值得肯定,希望再接再厲,以厚實學校財源。
其次,學校也應將教學品質提昇計畫、教職員進用補充及人力財源規劃等相關資訊,製成說帖,讓大家瞭解到校方確實已準備好升格的實力,真真切切看到改制大學後的願景,形成社會支持的共識,這樣,在爭取府會預算支持時,可望能事半功倍,畢竟,府會的決定關鍵,還是要繫乎民意的態度歸趨。
此外,金門技術學院改制為大學後,科系、學生人數的增加情形如何?教育部補助經費是否因此大增?教職員人數能否因改制獲得擴編,以減輕目前人力不足的現象,讓教授有更充裕的時間、財力進行學術研究,提昇本職學能?這些都是學校可以再向社會大眾進行說明的,相信透過說明,證明改制後確實是大利多,這樣一定可以爭取到更多的鄉親支持。
金門能有一所大學,是全體鄉親的殷盼,金門技術學院全體師生為爭取學校改制大學,所做的付出與努力,鄉親有目共睹,但是,在爭取改制時,也不必太過委屈,該是中央教育部應負擔的責任、補助,就應力爭由中央負擔,而不應由地方政府買單,以免中央卸責,畢竟,地方財政越趨拮据,是可見的趨勢。改制大學不應只是目的,期盼升格大學後,能真正促進教學品質提昇,營造學生更優質的學習空間;真正提供教職員更好的教學、研究環境,讓教授更有時間精進所學;充份配合地區發展,完善教學內涵,扮演經濟發展、文化傳承的推手,這樣,才不枉千辛萬苦、爭取由學院改制為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