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祝金門技術學院改大成功
4月13日是金門技術學院改名國立金門大學重要的一天,這一天在教育部有一個審查金技院能否順利改大成功的複審會議,這個複審會議可說是金門能否有一所大學的關鍵會議,對已經連闖「改大計劃書審查」、「實地訪視審查」兩關成功的金技院而言,背負金門自古文風鼎盛的歷史承傳,也肩負著儲備未來金門發展的知識競爭力,「只許成功、不許失敗」便成為全體海內外金門鄉親共同殷盼,我們要感謝校長李金振與該校全體師生長期的奮鬥努力,也預祝2010年就是金門的「改大元年」。
為了不讓金技院在改大最後過程中孤軍奮戰,縣長李沃士、議長王再生、教育局長李再杭等主管也將陪同出席教育部的複審會議,要向中央教育部展現金門團結一心,保證未來金門大學將有縣政府與縣民積極支持,設立金門大學將是中華民國教育史的驕傲與資產,也將成為台灣前進大陸的重要高校學府。
在「一縣一大學」政策,台灣各縣市幾乎都有一所大學,大學功能除培育人才、積累知識、研發技術之外,也在保存歷史發揚文化、促進產業發展、繁榮地方經濟扮演重要的角色,它是知識的堡壘,也是人氣產業聚集的中心,因此各縣市無不力爭有一所以上的在地大學。金門過去因戰爭前線的犧牲奉獻,失去爭取設立高等學府的機會與條件,如今,金技院也奠下七年的籌備基礎,若能順利改名金門大學,也只能算是還給金門人一點點的遲來補償。
坦白講,位處離島地理位置,金門登記人口不足十萬,常住人口更可能要折半計算,以現階段的人口規模要建立一所具經濟規模效益的大學,確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加上「少子化效應」逐漸發酵,台灣各公私立大學經營環境已受到嚴重衝擊,未來金門大學一樣會受到嚴酷考驗。然而事實證明,在金技院與縣政府合作聯手,發揮優勢條件穩住台灣少子化衝擊,將台灣學生來源維持百分之百的報到率,另方面配合兩岸關係形勢快速變遷與地理優勢位置,為台灣招收陸生提供一個最佳實驗園地,金門大學在兩岸左右逢源的招收環境下,相信有能力通過考驗。
在師資方面,依照改大計劃書,在現階段縣政府穩定的財政挹注與金門南洋僑領的長期慷慨捐助之下,不但可順利補足目前師資缺額問題,未來更有可能吸納世界級的學術大師進駐,金門大學師資陣容不但不會失色於對岸廈門大學,在南台灣首屈一指的成功大學與全體金門學人全力加持,成為一所「小而優、小而精、小而美」的優質大學是指日可待的。
其實,我們不必過度奢求教育部與改大審查委員們的政策垂憐,他們各自有其審查制度與專業素養無庸置疑,這次且讓我們有信心相信,金技院要是用堅定無比追求學術卓越的企圖心加上全體金門鄉親共同強烈願望,來爭取改大成功,衷心祝禱上蒼讓金門有機會恢復文風鼎盛歷史傳統,也讓金門大未來更有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