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得知失即是改革團結向前才有未來
馬英九總統聲望不如預期,邇來各種解讀紛紛出籠,也被搬上政論節目進行公開辯論。凡此,非戰之過,也不是「才能不足」、「治國無方」。而是面對殘酷政治現實,全球經濟低迷,安內攘外,任重道遠,縱然聖賢,也難逃脫如此困境。
然而事出必有因,誠然不容輕忽,茲此不能沒有警惕,且應認真面對問題,群策群力,想出最佳因應方案,期以化阻力為助力,順利渡過難關。
有云:家和萬事興。國家更應如斯。惟若放眼周遭,社會紛擾,幾無寧日,儘管政府用心執政,公僕敬謹從公,清廉服務,竟也得不到熱烈掌聲,以下輿情與民情意見,可供作為改進參考:
一、眾所周知,吳揆能力即使超強,惟不代表閣員都強。因而施政團隊做呷流汗,卻被嫌到流涎。尤以政策宣導不足,基層民間未能全然了解真意為何?中央地方一條心行動,仍有百姓感受不到,上下未能緊密結合,政府與人民之間,疏離感依然普遍存在。緣此,對於社會脈動與民意需求,亟應全面掌握倍加重視。
二、兩次立委補選,一再飲恨失利,要問何以至此?努力不夠,服務不週也。因而綠營漁翁得利,政黨對立不降反昇,欲期「和解共生」,談何容易?何況政客不改「見縫插針,遇洞灌水」奧步,亦且頻頻使出攻訐、醜化、抹黑、唱衰戲碼,導致是非顛倒,視聽混淆,對於民心士氣殊有影響,撥亂反正,猶待激發共鳴。
三、所謂政策,乃是政府施政策略目標,旨在謀求國家與人民之福祉,慎之於始,至關重要。果能為人民普遍認同支持,則是上上之策。然則必需經由宣導說明,期以建立共識,使之「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消弭雜音異見,異中求同,同中化異,促使政策政令順利推動,發揮預期功效。
再者,政策貴在成熟可行,曲高和寡,而提出之時機是否適宜,更需用全般思考,有些政策,頓時成為政客炒作題材,甚至引人質疑喊卡,反而予人有機可乘,借題發揮,不惟浪費資源,相對付出代價不小。
四、同心才有力量,協力才有發展。真金不怕火煉,有備不懼挑戰,惟怕不知吃果子拜樹頭,或是自亂陣腳,協調不良,配合不周,甚而有人大逞個人口舌之快,破壞內部團結進步,對於不懂規矩,甚至幫倒忙者,社會觀感不佳,就事論事,不能任其自然發展,應依規矩積極處理。
茲此國事如麻之際,祇要秉持「凡事主心定」與大家一齊「努力打拚」,將改革成效與具體政績作出交代,即能增強信心,得到民心。民調只是「參改數據」,美國政府推動健改成功,歐巴馬聲望應聲回昇,證諸改革很重要,攸關國計民生者,更應列為第一位。
再以政府研修考績法為例,舉凡不合時宜,窒礙難行者,即應檢討修正,考慮存廢,以符實際需求。祇是此法施行已久,且有其他相關法規可資相互結合引用,諸如勤惰管理,獎懲標準,考核手冊,皆為辦理考核與考績主要依據,如今政策猶未底定,反彈聲浪油然而起,關鍵不在現行法令有何失誤,而在執行層面出現問題。
也則有權對其屬員評定考績等第者,每因鄉愿自私,積非成是,不能依法行事,導致考績流於形式。其中明顯可資稽考者,諸如,輪流打「甲」給「乙」而不吃「丙」。頹風助長,已成公開秘密。此外,面對少數大過不犯,小過不斷頑劣之輩,又為求得相安無事,而不負起「勸教、善導、嚴管」之責任義務,因而惡性循環,獎多懲少,只獎不懲,影響所及,紀律不彰,賞罰不嚴,孰能激勵工作士氣,發揮「懲前毖後、留優汰劣」之功效?
換言之,積習不予根除,修法亦復枉然。不如從加強要求各級主官(管)「依法行政」、「嚴明償罰」、「整飭紀綱」做起較符實際,同時廣泛聽取基層心聲意見,詳作定奪為宜。
改革之路,艱難困阻,走過坎坷,就是坦途,渡過難關,光明在望,殷盼大家一本大公無私,齊力加油,國家就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