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藍海金門該走自己的路
連續第三屆在金門召開的「金門經濟高峰論壇」,十日在國立金門大學舉行,台開董事長邱復生在會中再次拋出「自由經濟示範區」的議題,勉勵金門必須與時俱進,大幅度推動自由化與國際化,讓金門走向世界,讓世界走進金門。他還在專題演講中強調,金門必須走自己的路,掌握一項關鍵思維,就是金門不是台灣的延伸,勉勵金門要積極運用有利的區位及文化優勢,創造自己的價值,進而成為未來的「亞洲之心」。
邱董事長對兩岸局勢的洞悉以及對金門願景的投射,確實令人振奮。事實上,有關「自由經濟示範區」的話題,更早以前曾經以不同的面貌出現在金門發展策略的議程中,包括行政院正積極推動中的「自由經濟示範區」,金門也希望能佔有一席之地;更早前亦有言盼打造金門成為我國「第七個自由貿易港區」,或有學者專家提議讓金門成為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中非早收清單的「先行先試區」等等。凡此均以自由開放政策為內涵,盼善用金門地理區位的優勢,強化金門對中國大陸包括廈門、平潭等島嶼的相對競爭優勢。
同一場論壇中,縣長李沃士也以「金門建構精緻購物免稅島的願景與效益」為題,發表專題演講,強調縣府各項施政的終極目標都在追求觀光與購物的結合,積極向兩岸當局爭取更開放的政策,釋放更多大陸旅客到金門來購物、觀光,盼持續發揮金門小三通的優勢,同時也藉由全島免稅來吸引國內外觀光客。
比較兩者之間的概念,確實各有異同,邱復生的概念著重於自由開放政策,希望經由法規鬆綁等策略,透過自由貿易來推升離島產業快速升級;而李縣長的主張更加務實,同樣期盼中央在法規上鬆綁,且爭取進一步擴大陸客來金規模,同時盼藉由政策做多,讓政策紅利能與鄉親共享。但共通之處在於,金門必須走自己的道路,在面對大陸所謂「海西區」的發展策略,以及廈門島嶼平潭島的強力競爭時,能從紅海中脫穎而出,創造金門獨有的藍海策略。
不論是邱董大力鼓吹的「自由經濟示範區」,或李縣長規畫縣政藍圖中的「精緻購物免稅島」,都需要逐夢踏實,釐清發展目標,釐訂發展策略,據以步步務實推動。其中,金門島上的基礎水電供應、交通運輸,以及餐飲住宿等接待條件等,都屬發展的關鍵元素之一。
事實上,當前,金門大橋建橋工程已重新回到正軌,正由相關單位持續推動邁進,而有關「自由經濟示範區」的討論已在各縣市政府與中央之間出現資源分配與拉鋸的爭論。此刻,金門如欲爭取中央這項政策利多,除了持續推動各項基礎建設之外,也還必須再多加幾把勁,正視金門眼前的發展困境,釐清問題根源所在,方能對症下藥。我們期待經由縣府團隊的努力,加上來自中央的政策傾斜,相信,不論是自由經濟示範區或全島免稅等政策,終有實現的一天,亦當能為金門發展創造藍海策略,找出一條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