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金廈海域泳渡為金門的觀光加溫
「2013金廈海域泳渡│全球華人接力公開賽」暨「2013搶灘料羅灣│第11屆金門海上長泳」活動將於7月6日、7日舉辦,根據籌備會的統計,搶灘料羅灣已截止報名,共計有89個隊伍,計2280人報名參加,加上學者專家暨貴賓,籌備會預估本項活動參與人數將近3,000餘人。
平情而論,一項活動能具體的吸引到近三千人的參與,對離島而言,可說是一項殊為難得的成就。當然,這麼多人來到金門參與一項運動盛會,活動本身的吸引力自然是最主要的關鍵;再者,因為海泳擁有特定的愛好族群,甚有來自全國各地泳會的動員、金廈泳道的特殊性,以及泳客們追逐紀錄、新鮮感的驅使,再加上金門這十多年來的推廣與努力,種種因素加乘起來,能造就三千人的參與盛況,自屬難能可貴。然而,在看到豐碩成果的同時,我們或許也可以想想,有些什麼是可以再據以創造的附加價值,甚或因為泳渡活動的代表性,能漸次的為地方開創那些彌足珍貴的資產,方不負這麼多年來眾人的辛勤與努力。謹提供以下面向供各界參酌。
其一,海域資源的開發。金門是個四面臨海的島嶼,但或許是因為戰地政務時期海防的管制措施,致使多數人對海洋並不親近,甚而存有恐懼,連帶的,地方有關海域性的社團及活動,也是屈指可數。一直以來,金門都有開發「藍色公路」的構想,金門縣遊艇協會在稍前也曾舉辦「藍色公路」試航活動,雇船前往大二膽海域探路,希望能在短期內開發海上觀光資源;而金湖鎮的花蛤季,以及結合縣府擴大舉辦的夏艷海洋風活動,也都漸漸的打開了知名度,擁有了一定的市場接受度,再加上泳渡活動的加持,更彰顯了金門夏天的多姿多彩,但真要擴張到如澎湖般的海島旅遊盛況,可說還是有極大的發展空間,但不論如何,有了好的開始,還需要更緊密的活動整合,如再加上積極海域資源開拓,更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二,附加價值的提升。有部分鄉親會以為,三千人來游個泳,前後逗留不了多少時間,又能為金門帶來什麼實質效益?事實上,泳渡活動恰能全面的提升金門的國際能見度,讓金門讓世人看見;而稍嫌單調的泳渡活動能吸引來的族群,也正是最死忠的。金廈這條泳道,因為歷史及政治的因素,對許多泳客而言是「夢幻」級的,自當以能參加為榮;當然,因為諸多外來遊客的湧入,相對的也存在著提升附加價值的可能性。諸如,在金門或許不能培養優秀的運動選手,但運動風氣的加強總是必需的;隨著泳渡熱度的提升,我們也該思索輔導更多的本地運動社團的成長,既為強身健體,更為相得益彰。
總之,海泳的逐年擴大舉辦已呈一定的趨勢,三千人在島上活動,除了旅遊行為的消費外,更重要的還在於如何經由活動的發酵,創造更多具體的效益。因而,借助泳渡活動熱潮,我們或可思索串連更多元的活動,並創造更多周邊族群的熱情參與;既為了替金門海泳造勢,更為金門觀光增添更多魅力與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