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低碳金門的行動思維
日前,環保署與金門縣政府成立「金門低碳島推動小組」,攜手共同建構「金門低碳島」的推動目標,希望金門於民國119年(2030年)可以達到零碳目標,並將由中央、地方投入43億,打造「320金門低碳島」,使成為我國低碳新標竿。我們喜見中央重視金門建設成為低碳島的決心,希望低碳島之推動不再是口號,而是落實在生活中,並逐步達到「低碳永續家園」的目標。建立低碳島之推動不是政策選項,而是人類共同必然依歸的觀念,拿出具體行動,邁向永續,不斷精進,期望在「中央與地方政府合作架構」、「綠能產業與民間資金結合」與「社會團體與民眾參與」等三大支撐力量下,藉由低碳能源應用、能源使用效率最大化及低碳經濟活動普及化的條件下,搭配合宜的教育與推廣,改變價值觀與生活習慣,將節能與減碳落實於日常生活。環保署也於上月底委託財團法人環境永續發展基金會,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辦理「2013年環境服務業及環境永續議題研討會」,邀請國內環保服務業相關產業、學會及公會代表和政府機關代表、中國大陸相關代表及領域顧問和專家學者與會,並彙整展現「兩岸環保服務費交流平台」,設有環境檢驗與監測、環境工程、資源再生、節能減碳、土壤及地下水、病媒防治及環境教育等之交流資訊成果分享,以掌握台灣在中國大陸投資環保服務業的現況及未來兩岸的拓展方向。
同時也為增進國內各縣市地方永續發展之推動現況,做示範性之成果分享,由四個低碳城市(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宜蘭縣)分享其推動地方永續發展經驗,進行低碳永續家園及環境永續議題的交流。本縣由環保局長、課長及三位永續發展委員會委員,參與此項研討會。根據課程安排,發現其內容主軸均以實務行動為主,並重視台灣環保服務業前進大陸之策略行動研究。身為全國低碳島發展目標的金門,我們應規劃哪些具體作為,乃是當前金門推動低碳島的首要思考方向。由低碳城市的交流分享,發現有一些做法可做為我們努力推動的參考。綜合新北市、台中市、宜蘭縣與台南市等四個低碳城市的做法,雖然各有特色,但可以看出一個共同點:就是以發展永續低碳的生活環境,建立環保新觀念與新作為,其目標都是相同的。因此,我們除了發展自己的特色外,尚須以積極的態度,與其他地方成功的案例,相互觀摩交流,學習更多的環保知識與創新的觀念。就如宜蘭的有機農村之推動,生態環境的守護及濕地保留等;台中市綠能交通之推動,低碳校園及綠建築的認證;新北市的黃金資收站、永續環境教育中心、低碳社區發展中心及綠色產業發展中心之設立推動;台南市的低碳城市-自治條例訂定與推行,建立低碳城市推動與管理的制度,廟會減噪減碳新做法。以上所述都可以作為我們推動低碳島參考學習的範例。
金門低碳島已如火如荼地展開,我們除了要依計畫積極推動,還要比其他縣市超前,尤其要成為全民推動的工作,落實教育宣導,推動低碳觀光行銷機制,做好生態保育工作,建立民眾養成低碳生活的習慣及環保價值的新觀念,才是金門邁向低碳島的核心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