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面向市場開拓格局

發布日期:
點閱率:639
字型大小:

金門為一個獨立於世的小島,物資缺乏、交通不便是先天的障礙,特別是一九五○年代之後,台灣-金門成了金門對外聯繫的唯一路線。從一開始的軍船到解嚴前的民航,金門對外的交通才漸漸開通,而小三通的啟用則開啟了金門對外的另一條路徑。但是無論如何,金門隸屬於台灣的管轄,所以主要的交通往來還是台金之間的航空路線。而此一路線到頭來還是面對機票掌握在航空業者的命運,對於金門居民的生活和發展始終有著一繫懸命的危機存在。
回看歷史的過往,金門的主要對外路線卻是透過廈門面向世界,原因無它:廈門在五口通商之後成了中國最早對外開放的港口。是以金門在面向世界的此時,不能獨依台-金的通道,金門的觀光市場對象也必須轉向面對世界,而中國市場勢必會是最重要的一個。
近年來中央的許多政策確實已經大大的開放了金門和大陸的連結,從日前的自大陸引水的政策即可看出。在面對新格局,金門人更應該認真思索與加速面對開放之後的挑戰,包含了:政府的管理機制與民間的競爭力。而發展的基礎則是必需取得社會的共識,亦即為「將來的金門定位」。高度開發的商業觀光發展、重視生活的環保島嶼、強調文化的大學教育等等,都是目前檯面上的選項。這些結果反應了金門在面對未來還是充滿了未定數,加上島嶼的「原居民」個性是不輕易表達自己意見的個性,所以即使是由政府推動的各個方向看起來似乎都可行卻也讓人躊躇不前。
在面對未來的此時,政府所拋出的各項議題與可能性,也已經悄悄的發揮了作用。特別是外界的目光已然投向金門,所以許多大型企業以及伴隨而來的新居民人口快速湧入,請問金門的在地原居民究竟該走向哪裡?還是當生米煮成熟飯後,金門人一如一甲子前不得不接受命運的安排,成了兩岸對峙的前線?眼前中央與地方政府都同樣面對了金門正在發展的事實,也同樣的對於居民希望如何發展的認知一團迷霧。雖然金門的社會的個性是在軍管時代建立了,但時代也已經進入民主的時代,能夠跳脫個性禁錮的肯定是自己而已。
當金門不得不面向世界的此時,金門公民必須更勇敢的對自己的未來提出看法與對自己的未來負責。當多元的聲音能夠在民間醞釀與討論,才有機會為金門發展的迷霧撥雲見日。當我們正在跳脫台-金的單一通道思維時,金門社會更需要集思廣益、歸納共識來面對挑戰。當BOT案的引資發展計畫與攸關生活的環保議題同時被提出的時候,顯示金門的社會開始具有多元的反省與討論能力。這絕不是對錯之爭,而是多元聲音的互補,讓金門未來的發展得以在永續生活與經濟開發下走向平衡,這也是我們所樂見的多元思維的金門社會。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