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核心價值貴在循規蹈矩
軍士洪仲丘在營致死,猶如瞬爆燃燒彈,迄今餘波蕩漾,不惟家屬不滿真相未明,社會輿情,風風雨雨,各方心聲,接踵浮上檯面,何時歸於平息,胥賴大家冷靜理性,尊重法治,相信改革。
綜觀全案發展過程,受害家屬創傷殊深,然其態度始終如一,悲憤而不衝動,所言所行,不失理智,訴求事項,並未脫離常軌,洪仲丘得能順利入土為安,則其父母之表現,可敬亦復可佩。相信政府一定信守承諾,沒有真相,不會結案。
政府致力改革,維護人權之決心,說得出,做得到,毋庸置疑,惟若不給時間,一味採取「見縫扎針、遇洞灌水」,不斷爆料,或作公審式批判,縱然軍檢與地檢就法論法,不致受到任何影響。但是,倘不一碼歸一碼,將個案肆意牽拖誇大,或者聲色俱厲,不斷漫罵政府,詆譭軍譽,到頭來社會不得寧靜,人心浮動,誠非法治社會所應有,也非社會大眾所樂見。
一代名將,前行政院院長郝柏村,針對洪仲丘事件接受聯合報記者訪問時指出,他認為應是個案,只要幹部負起責任,國軍可重新站起來,同時引用國防部前部長俞大維的話〈打不垮的軍隊,會被罵垮〉,而也呼籲媒體報導、評論時,不要誇大,要考慮對國家社會的責任,語重心長,值得大家深思反省。
持平而論,造成洪仲丘致死,誰違法誰法辦,祗要依法調查,依法究辦,實實在在,作出交代,讓人心服,一切終將落幕。何以問題竟而持續擴大,箇中原因,自非單純,甚至有人無限上綱,導致軍心士氣受到嚴重打擊,就事論事,付出社會資源成本,委實太大,而人民對軍隊、國家失去信任,誰來保國衛民,難道國家成敗,只有軍人才有責任,惟恐天下不亂者,可以高枕無憂,罵垮軍隊,國家安全、社會安定就有保障嗎?錯了,唯有大家和衷共濟,團結一致,實是求是,齊力向前,國家才有前途,大家才有幸福。
也許有人認為,發掘問題,不是壞事,檢討問題,才能進步。話說不錯,凡此都是改革動力,本該如此,祗是「改革」並非公審,譁眾取寵。試以洪仲丘事件為例,則因有人煽風點火,興風作浪,別有他圖,然則不致弄到今日這個地步,都已快兩個月了,真正問題倘未了結,卻有枝節旁生,引起許多問題,軍檢體制廢止,地檢任務頓時倍增,兩者磨合,尚須時日,是得是失,猶待觀察,惟各方不同見解,又是另一問題已經顯現,對此,政府主管機關更應用心因應,慎之於始,未雨綢繆,也是今後努力方向。
縣籍退將林芳旋,投筆從戎數十寒暑,歷經各級連隊磨練,也曾擔任高司作業,具有治軍與為政實際經驗,亦忠亦孝,素著口碑。提起洪仲丘事件,感慨系之,咸表軍中體制健全,不難依法行政,倘若捨既有「規矩」而不為,則將問題叢生,洪仲丘事件,何嘗不是與「規矩」背道而馳之結果,不該發生而發生,賠上長期整軍經武豐碩成果,豈止遺憾而已。因而他現身說法,認為軍中管教問題,並無窒礙之處,唯需信守「依法、深入、用心、週到」原則,養兵必需親兵、愛兵才能用兵,以一貫之,上下建立革命感情,有感有情,剛柔並濟,必能減少問題,發揮預期戰鬥力量。他侃侃而談,在營期間所屬不曾發生任何影響軍紀事故,解甲改換跑道,矢志繼續服務社會大眾,迄今軍中袍澤,仍然時相連繫,證諸管教需要智慧,要有方法,只管不教,事倍功半,管教妥適,事半功倍。
管理也是一門學問,管是領導,要以身作則,由自己做起。理是示範,傾聽意見,解決問題。至於教育核心價值,在於變化氣質,貴在將心比心,導偏於正,不偏不倚,嚴而不苛,合法、合理、合情,三者相輔相成。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許多名將經驗之談,猶如良藥妙方,彌足珍貴,可資作為軍方改革傳承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