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能與國際接軌之生態學校
為鼓勵國人創意思考,馬總統日前宣布設立「總統創新獎」,為達到此目標,根本之道應從基礎教育著手,而基礎教育則須從教學方法徹底翻轉,而教學的改變則須以生態學校的基本教育精神為主,因生態學校的目標為提供教育者整合永續的基本原則應用於學校經營與課程發展。生態學校(eco-schools)是由聯合國於1994年倡議提出,並由環境教育基金會(Foundati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FEE)啟動,並獲歐盟及美、日先進國家的支持。希望透過環境教育,提升正規學校教育水準,增進學校師生員工及社會大眾的環境意識。
我國自環境教育法實施以來,更覺得發展生態學校的急迫性與必要性,雖然近年來政府極力推動綠色學校與環境教育,但是都沒有一套完善制度。其時當前所推動的防災教育、海洋教育、能源教育、科學教育、創造力教育…等,都屬於環境教育,也都是永續發展教育,這些都可以生態學校的精神加以整合,也才能真正落實基礎教育的目標。自從聯合國於2003年3月與FEE簽署備忘錄迄今,全球已有60餘國推行,其中有52個國家,四萬多所學校,1200萬位學生參與生態學校行列,共同展現環境友善、科學進步及課程融入的效能,激發年輕一代對環境責任的感受。
為使我國之學校教育能與國際接軌,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努力推動認證資格之培訓活動,並請環保署及教育部指導,由台北市立大學教授徐榮崇結合台北市美麗人生基金會辦理「台灣生態學校種子團隊培訓工作坊」,以輔導台灣學校參與生態學校的行列,並與美國學校交流,吸取經驗,以獲認證申請資格。目前國內獲得認證申請的有新北市的建安國小及私立聖心女中,正在進行培訓輔導者有台北市陽明國小、新北市武林國小、台南市虎山國小及本縣的金湖國中。
其實本縣大部份學校均符合生態學校的資格,只是尚須經過國際認證的七大步驟檢核與推動,並落實進行生態學校之設計原理與多重的環境路徑議題,包括能源、水、氣候變遷、運輸、學校土地、消費與廢棄物、綠色互動及全球面向議題…等。如果希望成為生態學校,可上網註冊,並開始執行七大步驟:(一)建立生態行動團隊。(二)進行環境檢查與稽核。(三)發展生態行動計畫。(四)監控與評估進步程度。(五)與教育課程連結。(六)讓整個學校與更大社區結合推行。(七)由下而上發展一套「生態規範」或「任務宣告」,就可以申請生態學校獎,也是認證的開始,分銅牌、銀牌、綠旗三級。前兩級為自我評估,最高級綠旗則須經過生態學校的評估員進行每兩年一次的評核,若獲得四次的綠旗級認證,即可成為永久的生態學校。
綜上所述,要成為生態學校並不難,難在實施與檢核之過程,就可真正實現生態學校啟發創意思考的教育功能。希望地區學校能試著推動,讓我們的教育展現真正的實力與競爭力,並能與國際接軌,以提升地區整體教育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