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兩岸服貿金門首當其衝
近日來台灣朝野與民間社會針對兩岸服貿協議爭論不休,馬英九總統與民進黨主席蘇貞昌也即將舉行「兩岸服貿協議」政策大辯論,雖然公共政策品質好壞影響變數很多,每個開放產業的發展機會與挑戰衝擊各不相同,很難用一場辯論說清楚,但其有助於社會意見整合與促進朝野溝通,相信大多數人都會樂觀其成,並關注雙方論點陳述。事實上,兩岸開放服務貿易,若以地緣鄰近角度而言,金門將承受來自對岸廈門服務業得大舉入侵,無疑是首當其衝,最先遭遇,更需要政府給予最優先的輔導與救濟。
兩岸服貿協議簽署,我方共開放了64項產業,幾乎含括所有與觀光服務業相關的產業,例如餐飲服務業、旅館、旅遊社與旅遊服務業、小客車租賃業、美髮與其他美容服務業,以及零售批發經銷服務業等等,幾乎可囊括所有以觀光服務業為導向的金門民營產業與店家,相信不久的將來,金門商家很可能要面臨中國大陸的較大企業或商家(投資額在20萬美金以上)直接挑戰與競爭,以向來規模小、經營淺薄的傳統型態金門店家,因同文同種同源關係,更容易遭受直接衝擊,中央政府必須儘速會同地方政府,將「離島產業」優先納入「因應貿易自由化產業調整支援方案」,協助金門本土產業轉型升級,否則未來金門產業可能都會「廈門老闆」。
就產業開放的深度,雖仍有時間調整期的緩衝設計,例如大陸旅行社來金門設立不能承接陸客,旅館業也限定在觀光旅館範圍,但調整期通常也只有兩年,因此業者必須要有高度產業風險自覺,必須掌握短短時間,脫胎換骨,騰籠換鳥,提高競爭力。在自由化的趨勢下,只有不斷提高競爭力與服務水準才能立於不敗,免於被淘汰命運。而政府也應積極協助業者分擔開放的風險,提供充分資訊,建立完整有效的產業輔導轉型措施與救濟措施。
坦言之,以地緣關係,加上廈門現階段服務業發展水準而言,開放兩岸服務貿易初期,受衝擊影響最大的可能就是金門,從正面積極的角度而言,金門要走向國際休閒觀光島境界,自由化是國際化的前提,自由化開放競爭的目的,是要推升金門朝向以客為尊的高品質服務業,這是一個必經的過程,就像美麗蝴蝶要展放鮮豔雙翅之前,必須要經過一段「蛹的掙扎」,本土產業勢必有一段「陣痛」,甚至是「震撼」。因此,除了中央政府必要的救濟措施之外,金門縣政府、金門大學與金門產業界,此時此刻應聯手建立產官學合作平台,積極協助本土業者度過轉型關鍵期,並思考防止被外來少數業者「一條龍」式的惡性壟斷。
目前不少金門鄉親與在地業者可能不清楚兩岸服貿對他們的衝擊影響,等到廈門業者蜂擁前來開業競爭,又可能會措手不急,正當立院審查服貿協議之際,建議在金門縣政府帶頭下,結合金門大學、相關金門工商產業工協會、觀光旅遊協會等產官學,針對開放服貿後,不同產業可能遭受到的衝擊,召開「金門各產業因應開放服貿衝擊之因應」的系列公聽會,公聽會內容與決議一方面提供給中央部會展開救濟方案,另方面可共享諮詢,共謀合作,因應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