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政合作軍民一家
歲月匆匆,明天又是一年一度軍人節,三軍將士,夙夜匪懈,保國衛民,功在國家,首先在此致上最高敬意,並祝國運昌隆。
敬軍愛民,本屬一體,猶如唇齒,相互依存,相輔相成,關係密切。緣此,敬軍與愛民,儼然成為軍民應盡之責任義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容分捨。
尤以金門離島為然,島孤人不孤,國軍讓它脫胎換骨,成長茁壯,有徵有本者,歷歷在目。回顧民國三十八年,國軍轉進金門,拋頭顱,灑熱血,贏得古寧頭大捷、大二膽之役、八二三砲戰勝利,扭轉國運乾坤。倘無國軍浴血奮戰,視死如歸,何來台澎金馬寶島?正因離島軍民胼手胝足,犧牲奉獻,奠定了中華民國台灣復興基地之長期發展,屹立不搖,揚名國際。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國軍身先士卒,義無反顧,人人應該銘記在心,不可一日或忘。有人認為,從烽火至和平,金門位居要津,軍民傾心付出,乃至賠上生命與財產,無怨無悔。則以政府推動戰地政務制度為例,選在金馬兩地進行實驗「管、教、養、衛」四大政策,而且時間長達數十年之久,此期間「黨、政、軍」一元,以軍領政,然而軍事與民生建設,同時齊頭並進,並以「守法、整潔、禮貌、戰鬥、富康」五大施政目標,要求軍民群策群力,一體施行,成效斐然。金門能有「海上公園、地下堡壘、台澎屏障」之美譽,豈是平白而得?亦即箇中國軍流血流汗,紮下金門今日堅實之建設根基,迄今為人津津樂道。而金門治安良好,人情純厚,禮貌週到,大眾守法,無一不是軍民合作,共同打拚所得之果實。換言之,軍人非僅以保國衛民、守護疆土、扺禦外侮為天職,在中華民國版圖上,國軍也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繁榮進步之主力,也是後盾。
再說:一個國家構成之要素,其中包括土地、人民與主權三者,缺一不可。因而國軍地位崇高,不論時空如何改變,一個國家管轄之下任何地區,不可沒有國軍駐守,雖然兩岸大門洞開,交流熱絡,國軍守疆固土,益為重要。即使是太平盛世,兵力可少不可無。也即軍人代表國家,謂之國軍,核心價值,不言可喻。
金防部日前盛邀地區媒體同仁餐敘聯誼,雙方互祝記者節、軍人節快樂,媒體報導「你敬九一,我敬九三」,互敬互愛,別有一番意義。此外,金門曾經連續多次榮獲全國縣市或鄉鎮級敬軍楷模,接受中央公開表揚,證諸地區軍政合作,軍民一家,實至名歸。
值此國難方殷之際,最忌〈內憂外患〉,內憂操之在我,需要大家共體時艱,和衷共濟,實事求是,勇敢向前,克服難關。外患操之在人,更需大家團結合作,一心一德,齊力對外,創造良機。茲此,至盼大家鼓舞軍心士氣,支持國軍透過改革程序,重新振作站起,畢竟家家戶戶,都有子弟服務軍旅,從戎報國,倘不敬重軍人,等同輕視自己,詆譭軍譽,大家聲名同樣受損,金防部指揮官潘中將剴切指出:金門子弟長期在「教忠教孝」環境長大,軍中生活適應良好,親兵愛民,溢於言表,軍民一條心,風雨生信心。
健康、幸福、快樂、繁榮、進步,盡人夢寐以求,而金門之未來願景,仍須仰賴軍方鼎力支持協助,其中陸續釋出閒置營區土地,供予地方活化利用,最受大眾好評,或許時空推移,「兵工協建」名詞不見,但軍政合作,軍民一家,貴在不變,更應肯定國軍致力防災救災、為民紓困解難,有口皆碑,國軍對國家所作之貢獻,永遠留在國人腦海之中,大家應該心存感激,齊聲高呼:三軍將士們,辛苦了,佳節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