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宗派留典範族親譜共識創造社區特色

發布日期:
點閱率:650
字型大小:

社區營造成功的案例,以新興建案居多。在金門近來較著名的金城鳳翔社區、富康社區;老社區則以烈嶼東坑社區,瓊林社區比較有特色。
原本老社區擁有文化背景的優勢,可以創造很多特色。然而,如果宗族力量越雄厚,社區營造也較困難。其中最大關鍵是宗族分派所流傳下來的「規矩」或「禁忌」,是造成社區難以凝結共識、團結一致突破現狀的原因之一。
宗族力量強大,在20世紀以前的世代,有其必要性,那是維持宗族成長、對抗天災人禍的重要憑藉;可是隨著近代全球化的浪潮,倘若社區依然抱殘守缺,不思改變現狀,子孫就會越來越分流出去而不肯留在原鄉建設。老社區只留下老人,年輕一輩離得遠。
輩份倫常是維繫宗親最核心的基礎,宗祠祭祀講究排場與儀軌是祖先所訂下的規矩。依倫理而行大禮,自為宗親盛事;社區營造若有所成,自然宗親備感榮耀,增進認同感。如果能夠隨時代進展,適度簡化、活化、教化,讓宗族既不忘本,又能流傳永續,必能營造有特色的社區;但如果只是僵化固執,不肯求新求變,則這些排場與儀軌,及伴隨而來的處世觀與價值觀,終究會形成封閉與制約,難以突破現狀,反而逼走年輕世代。
例如早年因長輩的文化差異,而訂下某些姓或某些村不能通婚;祭祀規定多少盤,男尊女卑的規矩;選舉時非以選賢與能考量,而是以「姓氏子孫」為要挾;公共建設不是考量大眾需求,而是以宗親私利為依歸,如此終究演變為封閉社區,徒留高齡化人口,欠缺活力,年輕世代如何願意返鄉承繼?
金門社區營造成功的關鍵有三:即宗派留典範、族親譜共識、創造社區特色。略述如下:
宗派留典範:宗派是自然繁衍形成,是否有助於社區營造,端賴能否流傳不朽典範?諸如:1、族親長輩謙和,能以德行服人;為公益讓私利,善待弱勢,照拂年輕人,平時在鄉里之間傳承教化;2、具有研究與終身學習之精神,能整合、精簡、改造、傳承宗族文化與儀軌,而非相沿承襲,固執不通,擺脫繁文縟節;3、修養文化力使自己兼容並包、寬厚體諒,成就長者風範,被信賴、受敬重。善於傾聽,而非獨攬一切話語權或掌握社區資源分配權;4、發揚慈悲善行,成為典範;5、以傳承高素質的宗派文化為己任;6、維護公益價值是宗派永恆的典範。
族親譜共識:舊社區形成共識很難,族親之間囿於定見,溝通不易。例如國家公園範圍內或古蹟所在地之限建,有些贊同,有些反對。共識之形成,必須建立在:1、對鄉土社區的認同;2、對公共建設的認同與參與;3、對解決大家問題願意負起責任;4、社區發展的共識。
創造社區特色:經過前述兩階段的磨合,激起社區意志,創造特色。建議朝下列方向努力打造社區:1、多元文化成功融合;2、呈現藝術與人文特色;3、新舊生活情境和平共存;4、建構照顧貧病與安老、扶持弱勢完整體系;5、發展健康與運動;6、關懷環境與生態;7、持續匯聚文創市集;7、辦理特色活動;8、重視兒童及青少年教育;9、敦親睦鄰友善社區。
聚落文化,其核心如以褊狹私利藉勢藉端,權力分配拉扯,難免淪於故步自封,鄰里之間欠缺互信,體諒不足,無法凝結共識,增加社區營造的困難。若社區不懂謙虛彎腰,宗派網絡上就會產生傲慢與偏見,找不到共鳴點而漸行漸遠。
治本之道,還是得透過社會教育與社區教育來實踐,扎根於社區民眾心中。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