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三通的永續發展爭創金廈共榮願景
配合大陸當局近來大舉「簡政放權」,中國福建省政府日前宣布,有意經營「小三通」航線的兩岸海運業者,即日起只需向福建省交通運輸廳申請即可,不需再向大陸交通運輸部申請。這項暫行規定並要求,「小三通」新航線申請將「精簡環節、縮減時限、優化管理」,力求行政許可期限從20天減為12天。
前幾日,我們喜迎小三通開放13年來的第1000萬名旅客,與此同時,我們也注意到了小三通旅客銳減的事實。據悉,今年以來小三通出入境人數每月下滑,移民署國境隊統計1到8月88萬2100多人次,較去年同期減少9萬7000多人次,減少率9.9%,其中大陸旅客21萬多人次,較去年同期減少6萬7000多人次。為此,兩岸的主管機關,前陣子也聚集於金門大學召開「小三通回顧與發展交流座談會」。誠然,小三通出入境人數突破千萬,是兩岸聯運交通的奇蹟,使得兩岸關係更緩和,並提供兩岸直航參考,但小三通旅客負成長,尤其是今年大陸遊客流失近3成的事,更是一項值得關注及探討的課題。
如前述,據大陸方面的政策,日後小三通航線的申請將下放至福建省交通運輸廳,姑不論未來兩岸航運業者在營運上是否將擁有更多的彈性及自主空間,單就行政程序簡化一項,就代表業者可以儉省更多的成本,開拓更多元的航線及服務;此或意謂著航運票價的調降,也代表著建置更多吸引消費者青睞的配套的可能。據陸方的估算,小三通航運票價,成本約40多元人民幣,現在票價130元人民幣確屬偏高,應降到新台幣500元,然而,在現況仍屬寡占市場下,要讓業者心甘情願的降價,不若要求在既有的服務上有更多質與量的提升;諸如:開發周邊離島遊的可能;超越福建省以外,更大程度的航線拓展;亦或在客輪上提供更多元及質優服務的可行性。我們以為,與其關注量的減少,不若設法聚焦質的提升。兩岸交通逐漸朝向大三通傾斜,金門本地的旅遊服務又難與陸客心中的質價相襯,量上的負成長,便不是太意外的事,如若不能在此間善用兩岸的試行政策,對金廈及小三通的永續發展,都將是一起「洗盡鉛華」的憾事。
事實上,我們也必需理解,隨著兩岸大三通直航、離島機票調漲、旅遊誘因不足等現實因素,小三通面臨邊緣化的處境,勢必日益嚴峻;而且,在突破千萬人次的流量當中,台灣遊客高達800多萬人次,顯見我們寄望小三通引來陸客商機、開拓台金遊的策略,並沒有成功。縱然,陸方每每大手筆的開放諸多省市適用小三通,事實也證明多數是口惠而實不至,而我們戮力的登陸行銷,多數也打了水漂。誠然,不應以一時的成敗論英雄,以地方有限的實力遂行中央應辦事務,本就是吃力不討好的事,但若我們不能從本質上改革小三通、改變本地旅遊服務的質素,隨著10月1日中國國家旅遊法的上路,金門的觀光產業勢必又將迎來另一個考驗。
總之,小三通之於兩岸交流,本身就是一項劃時代的奇蹟。在這個奇蹟下,金門確立了自己的戰略地位,也更密切的強化了與廈門的交流及合作;期許金廈兩門在負成長的壓力下,早日化危機為轉機,爭創金廈共榮的另一個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