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從國際島嶼會議談起

發布日期:
點閱率:729
字型大小:

繼2004年於金門召開的「世界島嶼會議暨學術研討會」之後,「2013國際島嶼發展學術研討會」於今年10月1日至5日,在澎湖縣盛大舉辦。
本次的國際島嶼會議的主題是「島嶼發展:島嶼經濟、文化、創新與永續性」(Island Development:Local Economy, Culture, Innovation and Sustainability),總共有50位來自國外的學者及40餘位臺灣學者,針對不同子題,發表相關論文,共同研討島嶼發展的經驗。會中也安排了參訪澎湖的自然與文化資產、低碳綠能、海洋觀光及農漁產業發展等現況。經過5天的研討,國際專家提供了島嶼永續發展的新知,分享國際島嶼的發展策略,促進國際島嶼的合作關係;同時也提升我國各離島與海洋保育的國際知名度。
近年來,島嶼研究受到國際學界的重視,歸功於國際地理學會。它下轄各國的國家委員會,包括各國地理學會及各種專題學術委員會;其中島嶼學術委員會以島嶼發展為研究主軸,於2006年於澳洲布里斯本舉行的國際地理學會亞太區域會議正式通過成立,由十個國家島嶼地理學者組成執行委員會。此後,每年舉辦相關學術委員會,首屆會議於2007年在台北舉行、2008年於突尼西亞突尼斯、2009年於以色列特拉維夫、2010年於瑞典Ven島、2011年於地中海馬爾他、2012年於德國科隆及北海Norderney島,以及今年移師於臺灣澎湖舉辦。事實上,孕育島嶼學術委員會的成形,來自於2004年金門會議的共識。
除了澎湖縣做為東道主外,連江縣副縣長親率團隊參加,利用會議休息時間發放馬祖觀光行銷資料。金門方面則由金門縣建設處、金門國家公園等主管代表與會。金門大學江柏煒教授發表Enclosing Resources on the Islands of Quemoy and Amoy: From war blockade to financializing natural heritages論文,分析金門與廈門濕地保育與土地使用現況,比較後冷戰時期兩者城市治理的差異,並指出金門永續發展經驗的價值。
在會中,國際學者不斷提出警告,當前許多現代城市在選擇快速發展的同時,犧牲了內涵豐富且易識別的歷史景觀,城市的「特色危機」(identity crisis)現象在全球各地蔓延。同時,發展中國家的城市擴展往往又是以犧牲自然環境、消耗大量資源與能源為代價,保存與發展經常陷入對立的困局。當前的金門正是走在此一十字路口。
正如江柏煒於論文中所指出的,從生產總值的數據來看,金門確實遠遠不如廈門,但從環境與文化資產的角度來看,後戰地時期金門所選擇的發展路徑及其積累的成果,應是今日中國城鄉發展學習的典範。金門,無需自卑,更不要盲目仿效,失去了自己的特色。海西經濟區所推動的「同城化」擴張,正吞噬了各個城市的差異性。同城化不應是讓城市同質化,相反地應該重視維護城市歷史與環境資源的保育及永續經營。金門、廈門的歷史變遷既相似、又不同,放在當前的情境下,更應是一組城市發展的鏡像關係,相互借鏡與反省,分享城市治理經驗,將能為各自的城市發展找到最佳的出路。
從2004的金門到2013年的澎湖,島嶼會議提供了我們永續發展的可能方向。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