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島嶼十月﹕辛亥日據戰役

發布日期:
點閱率:948
字型大小:

──金門史論述可藉兩岸紀念七七抗戰七十七周年之際突顯
今天十月十日,中華民國國慶日。雙十節,又作辛亥革命紀念日,依據維基百科的解釋,「是中華民國的革命紀念日,訂於一九一一年武昌起義的發動日十月十日。武昌起義是辛亥革命的開端,起事後的兩個月內,中國各地的革命行動陸續成功,最終成功推翻清朝,並於隔年(一九一二年)元旦建立中華民國,成為亞洲第一個共和政體」。十月,無論是中華民國或彼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都作為國慶日;薄海歡騰的國慶,實則也是革命鮮血流淌的國殤。對夾處兩岸之間的金門人而言,辛亥革命之外,日軍占領、古寧頭之役,都在接續的十月發生;而明年就是七七抗戰、也是日軍占領金門七十七周年紀念了。國慶之日,站在金門的土地上回溯、檢視國族和島嶼的另一段歷史,亦具深味。
從一九三七年「七七」蘆溝橋事變起始的中國抗日戰爭,是二十世紀中期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全面戰爭,戰場主要在中國大陸,相對於被視為第一次中日戰爭的甲午戰爭,亦稱為第二次中日戰爭;由於戰爭時間為八年,也被稱為八年抗戰,或簡稱為抗戰,該戰爭也被視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東亞戰爭。
據統計,抗戰期間,造成三千五百萬以上的中國人死傷,以及六千億美元的直接、間接經濟損失。
「七七抗戰」,無論就戰爭的規模、時間長度、死傷人數及其對國族命運、民心衝擊,迄今依然是一道難以磨滅的歷史傷痕記憶。
鑽研中國史研究的學者何虎生觀察八年抗戰對中國的影響,慨然道出「中國軍民堅苦卓絕的八年抗戰是中國近代史最光輝的一頁。全國軍民飽經戰亂之苦,幾百萬抗戰將士獻出了他們寶貴的生命,正是因為他們奮起反抗堅強不屈換來了得之不易的大國地位,使億萬國人找回了喪失已久的民族自信。他們的光輝業績值得後人永遠銘記,他們將永遠被後人緬懷。」
地處中國東南沿海、福建廈門外的邊陲島嶼金門,斯島亦歷經了抗戰、被日軍強占八年,島民被迫奔走內地、遷徙南洋的飽經戰亂之苦歲月,並有大批鄉民、護土救鄉團、抗日志士亡於戰場,如今在島鄉,可觸眼到村落一角的「西園抗日紀念碑」以及矗立在同安渡頭的「日軍強徵金門馬伕殉難紀念碑」,總會令島民生起抗戰的悲愴之情。特別是一九三七年十月,島民才歡欣過完國慶日,半月後的十月二十六日,日本海軍陸戰隊德本光信聯隊,強行登占金門島,迫使島民流徙四域,自此改變了島嶼的生態、命運。這個日子,亦是存在於金門人心中的痛。
一九一一年的十月十日,辛亥革命造就了中華民國,也讓金門有了政治的歸屬,而能於四年後脫離 思明(廈門)獨立設縣治;一九三七年七七事變後的十月二十六日,金門遭日軍占領,此後有八年時間,島嶼陷入歸屬、定位、發展困頓;一九四九年十月二十五日,國共在金門交戰的古寧頭之役,保住、穩定了台海政局,卻也使得金門從此化作反共堡壘、軍事之島,長達漫漫三、四十載戒嚴、軍管歲月。
歷史是人類共同的記憶,但也必須先擁有共同的記憶才能留下歷史,亦惟有將記憶凝聚成共同的情感,才能寫出有力量的共同歷史。過去罕為被集中記憶書寫、論述的「金門島嶼十月:辛亥、日據、戰役」,尤其是金門被日軍占領這一段,可抓住明年兩岸史家聚焦「七七」七十七周年之際,好好突顯、論述。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