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軍中樂園」電影的期待
這一個多世紀以來,電影向來是最重要且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形式,一部令人難忘的經典電影可以傳頌數十年,其中的創造力及透過視覺所帶來的藝術、歷史、美學與想像,很容易讓觀眾將想法與情緒投射到銀幕畫面中,這種魔力,深入人心。近幾年國片的復甦所帶動的新一波電影產業,以及新一代編導的崛起,則讓國人體會文化及創意的力量,並激起了民眾對歷史的再認識及環境關懷的熱情,見到對自我文化的認同與信心。
「豆導」鈕承澤繼2010年《艋舺》成功塑造了本土文化的電影藝術外,本次將以「軍中樂園」一片,呈現金門60年代的歷史故事,透過影像重現金門那段軍事管制下的大時代故事。可惜的是,在各界期待之時發生了違規夾帶大陸籍攝影師登上軍艦的風波,使得開拍前國防部拒絕支援,必須透過搭景、後製補救。實際上,這部未演先轟動的電影,也曾經獲得縣府文化局、觀光處的協助,以及各地社區民眾的配合才得以克服困難搭設場景,及獲得相關資源的挹注,即便在上述風波中仍持續進行籌備。而龐大的劇組工作人員半年以上的進駐期間,當然也隨之帶來擾動,這些擾動具體反映在膳食住宿、工料購置商機上,為保守的聚落環境注入了外來年輕人員的新活力。
然而,如同夾帶事件,劇組人員的不慎或過於保護影片神秘感的心態,未能體察地方鄉親的期待與關懷之情,及虛心融入地方之心,不僅曾因借用物品與居民發生齟齬,亦曾因工作人員嗆聲阻止公共街景拍照引發爭執,甚至,婉拒文化部文化資產委員視察具文化資產身分、正在裝修搭景之洋樓歷史建築。他們借用原軍人消費市街的頹屋群復原搭景,卻少了深入瞭解地方歷史、街景空間與使用的考據,因此,未曾用為「軍中樂園」的洋樓歷史建築變身為主場館,雖讓原本荒蕪、嚴重破損的洋樓在短期內恢復了風華,卻也可能因考證與修復失據損害了原物與原味;而整修後的軍人消費市街,特色街屋中原有的商行卻替代為其他內容。雖可理解此等乃商業操作的視覺效果使然,但如能藉由強化與社區民眾的互動,並透過較為深入的地方歷史訪查,劇組與工作人員定能更受民眾的歡迎、接納與協助。
台灣影視業隨著新一代作品的成功推出,著實見到了創新性高、附加價值高的文創力量在茁壯,連帶牽動了電影出版品、紀念品的行銷,以及興起了影迷參訪拍攝場景的旅遊潮。近年以金門為主題的電影、紀錄片為金門帶來了知名度,我們樂見此等藝術、文創的力量持續為金門加分。
「軍中樂園」拍攝期間所引起的紛擾,或許可隨著此片順利開拍,以及工作人員愈能融入地方而逐漸減少。我們期盼的是,藉由電影產業的連動效應,能興起各界對金門與歷史、環境的探索,帶來更多的文創、觀光商機。如此褪去的金門軍事神秘色彩,所換得的將是善用資源的優勢經濟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