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守護原鄉醫療 心不遠 地不偏

發布日期:
點閱率:744
字型大小:

──醫療奉獻獎得主陳永興與楊茂銀醫師先後到訪金門留下的故事
〈吳副總統 金門醫院非壯大不可〉,昨天的金門日報頭版頭條一則報導;披露副總統吳敦義赴金門醫院聽取《金門醫院業務簡報》時表示,金門醫院已經是「加長型的地區醫院」,正邁向「區域醫院」的水準,至於「超越區域醫院的水準」則是總統及行政院所設定的目標,吳副總統感於金門醫療環境「老是要用直昇機後送病患對金門是很不公平的」,因此強調「金門醫院非壯大不可」。就在副總統訪視金門關切醫療發展之際,第二十三屆醫療奉獻獎得主揭曉了,前不久才來金門演講的陳永興醫師是得主之一;之前的第二十屆得主,致力守護原鄉醫療的楊茂銀醫師刻正停駐金門。藉由兩位醫療奉獻獎得主的先後到訪,他們的故事、經驗,亦可供我們作為「原鄉醫療」硬體面背後的人文思索。
前行政院政務委員兼福建省政府主席薛承泰、署立金門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吳阿瑾,二○一二年底為吳佳璇醫師的新著《謝謝你們,我的離島病友:浪人醫師飛向醫療現場的生命故事》作推薦序時,都間接或直接指出金門醫療資源的匱乏,薛承泰在〈從人際互動中綻放出最自然的人性〉文中道出他走訪各地鄉社鄉親時,「偶然間我發現一群不知為何離鄉,又不知如何能回鄉的『精神病患』!」從那些邊緣人的匱乏與困境中回到現實面,面對他政務委員任內職掌的「長期照護政策」等業務挑戰,他「慨嘆「那不止是勞保,還包括各類的社會保險,不止是財務問題,還有各自解讀的公平正義」;吳阿瑾醫師則在〈心不遠地不偏的真意〉序文中細數從明末鄭成功據金廈反清復明到近代一九四九年的國共古寧頭戰役,「金門人的命運就與近在眼前的大陸隔開,反而與較遠的台灣本島成為命運共同體,但也成為管制最多、戒嚴時期長達三十六年(一九五六│一九九二)的戰地。相對於台灣本島,金門醫療的發展落後,精神醫療也於一九八○年代才開始有台大醫院精神科支援社區看診及衛生院門診的服務。但病情嚴重到需要住院的精神病人,也注定了只有往台灣本島後送療養安置的命運。這一送將近五十年。」
薛承泰的「不知為何離鄉,又不知如何能回鄉」,吳阿瑾的「這一送將近五十年」,指的是精神病友的處境,又何嘗不是金門整體醫療環境的寫照?
金門的醫療困境,今年七月二十六日,金門縣副縣長吳友欽在主持羅東聖母醫院院長陳永興的「感動不遠:從羅東到金門的醫療交流」專題演講時,道出金門連續二年獲得幸福城市評比之首,但醫療滿意度在全國二十二縣市中落後,是以縣府每年投入在醫療、設備、經費、人力多,且縣長和同仁花很多時間在縣府無法獨立完成的事項上,就是希望中央了解金門實際需求,以制定符合離島政策,提升金門醫療滿意度。
以「醫人醫心醫社會」著稱的「人權醫師」陳永興走訪金門時的演講,就金門縣人口結構與醫療比較強調,金門醫療問題應優先解決真正實地居住人口醫療問題,把真正問題找出來才能對症下藥,在醫療與長期照護發展策略上,也要引進民間社會資源並發展觀光旅遊資源,同時他也建議縣府將金門籍退休醫師找回來,多少可以解決醫療上的一些問題。
改善、提升一個區域的醫療環境,醫療的設備、經費、技術、人力,缺一不可;但最欠缺的是「醫者」。陳永興說動了在美國服務的退休醫師以「鮭魚返鄉」的精神到偏鄉作醫療奉獻;昨日到訪金門的二○一○年第二十屆醫療奉獻獎得主楊茂銀醫師(原住民原名temunokan),則是三十年如一日,始終堅定守住偏鄉、守護原鄉,即使天災不斷侵襲部落,他也不願意撤走,自己生病了照樣吊點滴看診,憑藉自己的力量改善當地醫療,抱持感恩的心日日進行醫療服務。
吳副總統提出「金門醫療非壯大不可」的背後動能,金門更需要的是勇於付出、奉獻,堅定守護原鄉的仁心仁術醫者,兩位先後到訪金門的醫療奉獻獎得主陳永興、楊茂銀,一個自己守住偏鄉也呼喚鮭魚返鄉,一個不離不棄長期守護原鄉常懷感恩的心。他們的故事,也正是豐富金門醫療必須注入的人文故事。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