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應予離島試行自由經濟示範區的機會
離島區域合作平臺一○二年度策略規劃暨輔導執行計畫首長會議,日昨在台北市國軍英雄館舉行,王乾發、楊綏生、李沃士等三位縣長發表聯合宣言,籲請中央協助解決金門、澎湖、馬祖等三離島的交通、醫療、4G資通訊網路建置及閒置營區總體規劃問題。李沃士縣長並特別建請中央,給離島先試先行「自由經濟示範區」的機會。
據悉,「離島區域合作平臺」由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推動輔導,於一○一年四月二十三日成立。在此之前,離島三縣首長於民國一○○年發起成立離島首長聯繫會議,續於一○一年四月成立離島區域合作平臺,並簽署合作備忘錄。
事實上,金馬澎各離島間雖然擁有各自的發展特色,但也同樣的面臨著邊緣化的危機。或許,金門在離島間已擁有最佳的財政自主性及發展空間,但若缺少了中央政策的支持,恐怕仍有「英雄無用武之地」、「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之喟嘆。
就三離島而言,國際觀光島、低碳島等應是勿庸置疑的發展方向,但要達到這般的目標,卻又必需要有堅實的民生建設為基礎。水、電、交通、醫療缺一不可,又無一不是經年籲請,卻始終無法得到充分滿足的項目。職故,離島人經常呼喊,「不用給錢,那就給政策吧!」小三通試行了十餘年,眼見著就要成為大三通的陪襯,「金馬中長期經濟發展規劃」仍是只說不做。而金門則進一步的精確了自己的發展策略;在「金門縣概念性總體規劃案」中,2030年金門將發展為常住人口15.2萬人的自給自足低碳島嶼,在104-107年的四年期間,以現有資源達成觀光旅遊的基本設施與吸引力,構思各項發展項目,在水電、運輸、歷史文化與觀光遊憩等項目上扎根,增加金門爭取自由經濟示範區之利基,並投入資源發展觀光、文創與金酒產業,加速建設金門成為國際渡假旅遊島與兩岸經貿合作島。金門的目標不但要說,更已具體納入104-107年的四年綜建計畫,但在這許許多多的建設擘劃中,我們仍可看出一個可能性最高的出口│自由經濟示範區。
然而,要爭取自由經濟示範區確屬知易行難之舉。首先,要達致原自經區設定的自由化、國際化前提,便需要相當的軟硬體設施,以及優勢產業奠基,這也就是經建會在強推自經區時,為何要將原有的自貿港、桃園航空城、屏東生技園區等納入第一階段對象的原因,並再佐以「前店後廠」政策,將各保稅區的實體海關,變身成「虛擬大保稅區」,以單一窗口資訊串接監管貨物流向,運用關務的自由化、國際化,吸引更多的外來投資。實務上,金門乃至澎湖、馬祖等離島縣,要達致以上的境況,都有實質的難度,因而我們要的自經區,乃是富有各離島特色的自經區,甚或應如李縣長所言,是先行先試的自經區;便如金門很難自外於廈門發展,而台灣的自經區則不能擁有金門如是的區位優勢及發展條件一般。
「不給錢,至少要給政策吧!」切確的政策就是金門的定位與未來。我們不吵著要糖吃,而是希望能有個成長與壯大的環境。期盼中央能給離島先試先行「自由經濟示範區」的機會,讓三離島在離島區域合作平臺的基礎上,開拓新局、振翅高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