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深度決定高度品質良窳決定成敗
──由此前塑化劑風暴說起
有云: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反之,遺忘前事,貽害無窮,言之有徵,屢試不爽。
記得不久之前,塑化劑貽害眾生事件,社會擾攘,喧騰一時,幸有楊姓檢驗員,克盡全職,挺身而出,勇於揭發真相,為守護庶民健康,立下大功,獲得政府重獎褒揚,而罪魁禍首之源頭廠商,以迄上游、中游、下游之經銷盤商,則多受到刑罰、歇業、吊銷執照,或科以不同等第之罰緩處分。所憾廣大消費者聯合逕向司法機關提起民事訴訟,要求廠商賠償新台幣數十億元,惟經冗長審理程序,最近法院判決,責成廠商付賠新台幣120萬元。姑且不談刑期如何,何時定讞,僅就民事判決部分以觀,索賠與判決之金額,兩者猶如天壤之別,不平之鳴,應聲而起。行政院衛福部部長邱文達於第一時間公開表示:判決結果,不孚民意,將責成主管機關,蒐集相關有利佐證,協助受害社會大眾再提不服之訴,藉此維護社會公平正義,邱部長主動為民服務態度,引人注目,頗受好評。
無可否認,楊姓女性檢驗員負責盡職之表現,可圈可點,讓人肅然起敬,卻也因為時光推移,沖淡社會大眾之記憶,所謂陣痛之後不知疼,若非媒體報導司法機關近期審理塑化劑後續情形,也許許多人早將往事忘得一乾二淨。
回顧本案之發生,始自行政院衛生署改制之前,其間人事更迭,署長數度易人,如今機關改名換銜,升格為衛福部,凡此連番改革與要求,竟而發現少數公僕積習未改,科員政治充斥,雖然敬業樂群、熱忱奮發者比比皆是,然而尸位素餐,不督不動,得過且過,好官自我為之者也屢見不鮮。又更甚者,劣幣驅逐良幣,僅以食品安全管理把關為例,並未因為〈塑化劑事件〉帶來全面反省創新。換言之,一陣熱炒,則又回到冷置。也即上下工作態度,並不一致,不是頭熱尾冷,各行其是,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未見全程一貫,落實執行,社會大眾看待食品安全檢驗與管理,成效不彰,關卡失靈,讓人〈食在不安〉,庶民反感,千夫所指,廠商黑心,消費者賠掉健康,政府難卸其責。
再以混充米為例,標示不實,只是輕罰,摻偽假冒,可予重懲,卻又派不上用場,業者無所畏懼,一犯再犯,總在有人提出檢舉才有行動,少數公僕陽奉陰違,政府威信,深受影響。
茲又發現大統出產食油大有問題,益見管理機關荒公廢事,不負責任,尤以〈米、油〉即是凡人三餐不可或缺主要食物,於今大統長基食品公司涉嫌在油品違法添加染色劑、香精,並且標示不實,儘管衛福部定調〈這不只是食品安全問題,而是刻意經濟犯罪〉。然而其中產品134種,竟有八十種出包封存,標榜花生油純度百分之一百,經由檢驗竟無花生之成分,辣椒油也無辣椒,作假詐騙社會大眾,為時久達數年,孰是有人質疑,莫非主管機關公僕辦公不辦事,機關運作故障停擺,否則,何以後知後覺,遲遲未能發現,甚對密報檢舉,未作積極處理,難怪檢調機關愈查愈覺情節嚴重,證諸整體食品安全管理,把關機制廢弛,再不全面檢討整頓,不知如何取信服眾。
畢竟食品安全管理,事關庶民健康,政府與業者都有責任與義務,公僕依法行政,重在澈底執行,查驗與管理,尤應從嚴、務實,缺人缺錢,不能引為藉口,改革創新,不能流於空談,大統長基食品公司產品,銷售遍及各地,正需各地衛生與消保等主管機關人員,主動展開行動,全面配合清查,依法處理,金門地區迅速跟進,督促承商下架,應為而為,值得肯定,至盼正本清源拚經濟,改善公僕服務態度,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套句俗話說「佔著毛坑不拉屎」,受人以柄,影響所及,對不起國家與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