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應明確定位金門的發展
自從兩岸關係趨緩及實施小三通迄今,國人對未來政策走向、經濟發展及國民生計之改善,無不抱著滿懷期待,希望未來國家前景更為美好。而金門更是強烈地期待在兩岸關係良好的情況下能脫胎換骨,成為兩岸發展的重要據點。鄉親所談的不外乎兩岸經貿和平特區、金門和平大橋、金廈特區、醫療等議題,是否能受到政府重視,且愈來愈好,才是民眾之最高期盼!
尤其在本月23日吳敦義副總統蒞金視察表示,金門曾經為中華民國承擔了重責大任,台灣能有今日的和平、穩定、繁榮,應該要對金門「飲水思源」;因此,舉凡自大陸引水、建金門大橋及設金門免稅島,都是當前政府所要努力突破的目標。吳副總統又表示,馬英九總統五、六年來對於金門的心思,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之下,即將開花結果,希望大家同心協力,共同打拚,珍惜既有,邁向更光明、更美好的前程!另外,金門的機場、港口都已經擴建了,金門大學已經升格了,因此,金門醫院也須更現代化!他在勘查金門大橋興建工程時表示,金門大橋是能讓金門脫胎換骨的重大建設工程,更要紮紮實實地確保品質,如期把這座大橋完工。
27日江宜樺院長又蒞臨金門,與地方有識之士進行座談,為開創兩岸關係的新目標提出許多可行方案,以作為未來進一步發展規劃之準則,讓兩岸能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因素上經由磨合後,充分取得共識,互利互惠,讓金廈特區成為兩岸之橋樑,與會討論熱烈,也希望這些意見都能取得共識,逐一實現。在此次座談中,與會人員也提出幾項重點作為未來建設金門的參考:
一、金門目前位處兩岸的轉介點,政府應作整體規劃,編足經費預算,一次到位,將金門建設為永續綠色觀光島。儘量避免不確定的預算,造成政策一變再變。
二、金門是富有歷史文化的島嶼,而且歷經多次戰爭的洗禮,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史蹟及戰爭遺址,希望行政院能以此特色,建設金門成為戰爭史蹟文化島,並設立冷戰博物館,可作為兩岸文化融合與和平的橋樑。
三、金門地質地貌獨特,地形蜿蜒曲折,海岸沙灘非常優美,動植物生態有其獨特的原生植物及稀有生物,應規劃開發成為一個優美的生態島。
四、行政院既然想將金門規劃為低碳島,在各方面建設均應以低碳方式為主要考量,讓金門在短期間能真正落實低碳島的形象。
五、金門因長期處於兩岸對峙狀態,土地問題甚多,且影響整體規劃,希望能儘速解決,並能從國有地著手,先作規劃利用與建設,若金門各項建設目標及方向已定,行政院更應投入大量的經費,將金門建設成為一個有國際水準的觀光永續島,展現台灣進步的一面。
其實,金門之資源甚為豐富且深具特色,其中包括文化史蹟、戰地遺跡、僑鄉文化、自然生態等,且位處兩岸間之絕佳地理優勢,如能用心經營,配合兩岸之開放,帶來更多的觀光人潮,提升旅遊服務品質,加強行銷策略,建立政府與民眾共識,因應未來政府有利之政策配套,相信會有突破性的發展。更期望大家能團結一致,發揮團隊精神,延攬各方人才,創造契機,金門才能永續經營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