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文化產官學匯聚能量申世遺
「海內外僑胞應更加緊密連結起來發揮影響力,共同來推動金門的閩南文化與戰地文化,對大陸應保持開放觀光,藉此增進兩岸人民感情交流聯誼,是邁進申請登錄『世界遺產』一支勝利軍」,文化學者、監察委員黃煌雄在「2013閩南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式上的致詞,讓閩南文化不再止於學術論壇的形式,也可以是產官學連結下作為金門申請登錄世界遺產的一股力量、一支勝利軍。此一論點,值得我們加溫、重視。
以「東亞、國家與閩南地方:閩南文化研究之深化」為主題論述的「2013年閩南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十月二十六、二十七日,連續兩天在國立金門大學圖資大樓陳開蓉會議廳舉行,此次討論六大議題包括「華人宗教與民間信仰」、「思想文化互動」、「閩南語言與文學」、「海外華人與僑鄉網路」、「日本的華僑社會及其變遷」、「文化傳承及發展」,並進行了三場專題演講:成功大學中文系教授陳益源〈河內福建會館的歷史文獻與時代意義〉,台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吳密察〈閩南文化研究的學科建構:一種構想〉、廈門大學人類學與民族學系特聘教授余光弘〈閩南文化區的語言問題〉。
由金門縣文化局主辦,歷金門大學、中國科技大學、成功大學等多個學術承辦單位的「閩南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自二○○四年迄今已進入第五屆。此一研討會緣起於監委黃煌雄、尹士豪(已故)於二○○一年提出的《金門閩南文化與戰地文化維護總體檢調查報告》,並在調查意見中確立了七大要旨:一、金門閩南文化與戰地文化具有歷史價值與世界性地位,中央與地方權責機關亟需建立統合協調機制,以促進其保存維護之整體成效;二、行政院宜責成外交部、交通部、文建會等部會加強向國際行銷推介,將金門閩南文化登錄成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三、行政院宜責成教育部、文建會等部會以新思維與新作法,為金門閩南與戰地文化之保存維護找到新的傳承;四、行政院對金門戰地文化認知不夠,自戰地政務解除後,原來資源投入付之闕如,顯有未當;五、行政院長期忽略金門僑鄉文化之保存維護,洵有未當;六、金門閩南文化與戰地文化保存維護有待克服的瓶頸;七、金門閩南文化與戰地文化保存維護相關參考議題。七大要旨中,監察院並就調查意見中四、五兩項,提案糾正行政院。
監委黃煌雄、尹士豪首開紀錄以金門文化保存議題,共同提出的《金門閩南文化與戰地文化維護總體檢調查報告》,確立了金門閩南文化與戰地文化所具有的歷史價值與世界地位,也確認了推動金門閩南文化與戰地文化登錄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的行動訴求;提案糾正行政院的結果,也才促成了二○○三年「閩南文化學術研討會」的召開,再發展至今日的國際型態的研討會;同時,金門致力推動多年的申請世遺行動,亦來自這份報告的推力。
調查報告提出十二年後,作為推手的監委黃煌雄再臨金門,在二○一三閩南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重申金門傳統聚落、閩南建築、洋樓,是現今閩南地區保存最為完整的地方,加上近五十年的戰地史蹟,是未來我國申請登錄世界遺產的潛力點之一,又強調申遺目前已處在「攻堅」階段,有待產官學的連結性的強化。
閩南文化可以視作一種跨越國界的歷史文化圈,如何藉由國際學術研討會的召開、力量積累,再與「金門學」結合、產官學連結,為金門申請世遺加溫,此一文化行動工程,值得我們再思考、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