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正視教改的新契機

發布日期:
點閱率:711
字型大小:

隨著十二年國教列車的啟動,不僅國、高中的師生面臨了大挑戰,就連一般社會大眾都得一起面對此一轉變。十二年國教中強調適性發展與通才教育,其起始立意良善,可是這兩者之間卻產生偌大的衝突。一方面希望學生能夠依照自己的興趣與專長,發展出屬於個人獨有的能力,變成人人都可能是某一個領域的達人。另一方面則希望每一個透過十二年國教的學子們,在每一個領域都具有基本的能力,於是這矛盾就產生了!
道理很簡單,完成十二年國教後,學生大多只能繼續升學。而升學制度中,還是有一個學測的存在。學測雖然美其名為「能力測驗」,且縮編為5科,計分方式更是以分級分的相對分數,而非是過去的絕對分數。接著再以此一結果,連同審查資料送到想要申請入學的學校及科系,進行審查以及接著的複試(口試)。學生為了證明自己是有「能力」的,所以國、英、數、自然科學、社會每一科目都得把握。其中自然科又包含了:地球科學、生物科學、物理及化學;社會科的科目也不遑多讓,歷史、地理、公民等,學生必須「通才」!所以當年為了降低課業壓力的教改,最終產生了學生需要更多的補習科目。
其次,為了發展「適性」,學生必須有許多「專長」,於是補習科目在廣增了「藝能」,每個學子都是「才華橫溢」!未來就連社會服務都是入學審查的一環,因為學生不僅要有「學業能力」,更要有「社會應對」能力與「道德責任」!天啊!我們似乎對於下一代的要求太高了吧!在從事教改的專家學者,或許認為自己年代所培育出來的實在太糟糕了,所以必須改變這個「荼毒」他們的萬惡教育制度吧!反過來想,如果是讓這樣糟糕的人進行教育改革,那能期待教育會更好嗎?
回歸到基本的教育核心:「化育英才」。教育確實包含了「專業」和「人格」養成兩個區塊,但教育也是一個全面性的工作。學校以專業養成的比重為主、家庭及社會教育則著重在人格的養成。過去因為媒體較為封閉,所以學校對於學生的品格影響較大,但現代則是每個學生無時無刻可以上網吸取「資訊」,其影響更甚。此外,如果學生在學校要「面面俱到」整套學習下來,學生至少得超過12小時在學校,但現實可能允許嗎?該允許嗎?
遠在離島的金門,面對中央的教育改革,我們無法規避政策的改變。但是面對這一個挑戰,地方、學校以及家長都必須共同努力,別讓「糟糕的我們這一代」害了「有機會成為超人的下一代」。從政策面來說,地方主事者亦可反過來要求中央,對於實現這樣的政策,我們需要的師資、升學管道、政策上的協助是什麼?光光一個師資問題,中央是否可以針對離島的特殊性給予政策上的自主,就有可能改善地區特殊科目的師資缺乏的問題。而學校方面則可以針對自己因應教改所產生的困難適當反映,會同地方政府及民意代表要求中央協助。地方主管教育的單位如何促使家長參與學校討論,則仍有待努力。十二年國教的啟動,應該也是金門教育改革的一個契機!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