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有「鱟」處處有鱟

發布日期:
點閱率:731
字型大小:

水試所本年度委託高雄海洋科大辦理「金門沿海域潮間帶稚鱟生態環境調查」報告出爐,本年度計針對:金門西、北海岸,包括夏墅(浯江溪口)、建功嶼、南山、北山、瓊林、洋山、西園、青嶼及小金門之上林、埔頭等十處地點之潮間帶海域,劃設調查線及測站,進行稚鱟資源調查,以瞭解鱟族群在金門的分佈狀況,並建立族群量的變化趨勢等基礎研究。
由報告得知,在調查期間,共有八個測站發現有稚鱟族群的分佈,依序為:建功嶼750隻、北山305隻、西園201隻、埔頭112隻、上林58隻,南山16隻,青嶼及瓊林各2隻。但此次夏墅(浯江溪口)及洋山則未發現稚鱟族群。
鱟為海洋底棲性無脊動物,對於潮間帶是否受到干擾相當敏感,一旦潮間帶棲地受到污染、干擾破壞,牠們的生存即會遭受極大威脅,故常用來檢視海域環境是否健康的指標生物。金門由於潮間帶環境維護得宜,有大量鱟的分佈,是台灣地區僅見之「鱟的故鄉」。台灣平面及電子媒體,近年來以金門「鱟」生態的豐富性為主題之報導節目,絡繹於途,突顯金門在環境保育與鱟生態復育之成效與地位。
鱟族群在金門的分布區域及數量之調查,包括金門國家公園、學者及金門水試所都有投入,但就已發表之報告得知,近十年來,其調查區域都集在浯江溪口與建功嶼間潮間帶海域,以及古寧頭之南、北山等三處地點,在金門西北海域之其他地點,則鮮少辦理;報告也認為古寧頭保護區稚鱟的數量與浯江溪口與建功嶼間潮間帶海域相當,故讓外界一直以為金門稚鱟分佈局限於上述區域,而忽略金門西、北海岸及小金門潮間帶亦有鱟分佈之訊息價值及其他生物的多樣性,是值得我們省思,並應對環境之變遷重新審視,改變既有思考,以因應環境變化,採取利於生態永續之作為。
中研院陳章波博士在2008年之調查曾指出在馬山及瓊林的泥灘地有發現稚鱟蹤跡;2009年金門水試所委託高雄海洋科大調查,亦曾紀錄西園及瓊林兩處地點有稚鱟的出現;今年水試所擴大範圍辦理調查,並有重大發現,指出金門不只古寧頭及浯江溪口與建功嶼間一帶有稚鱟,其他西北海岸仍有一定數量,尤其小金門之埔頭、上林首次調查,即發現有大量稚鱟分佈,值得我們驚喜,顯示金門海域環境仍然是健康的,適合稚鱟棲息與生長,金門不只有「鱟」,更是到處開枝散葉,族群繁衍。
金門概念性總體規劃,提出四大建設發展願景(4E),第一個E即為Eco永續生態島,已揭櫫金門縣政府重視島嶼生態之永續,並列為首要建設目標。永續發展的理念:係透過增加對自然生態環境之脆弱性與敏感性之瞭解,思考如何保護金門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之健全性,並於環境資源保育與經濟活動開發之間找出平衡點,以減少人為開發對自然環境造成之衝擊,進而改善居民與遊客之生活品質。金門其實一直在朝建立生態典範邁進,以遵循自然生態法則,充分尊重環境基底。
我們也期待金門有「鱟」,是代代相傳,瓜瓞綿延,並能在金門各處開枝散葉,落地生根,這樣才能分散棲地單一的生存風險,擴大各棲地族群之繁衍。但此有賴相關部門及住民能共同營造更適宜的生態環境,未來水試所對適合稚鱟復育場所,不應再是對單一海域潮間帶辦理稚鱟復育放流,而應在多點放流,並持續加強保育宣導,以建構生態倫理與永續海洋之觀念,讓金門有「鱟」,處處有鱟,大家不再為有「鱟」?無「鱟」?煩惱不已。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