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應政策支持金門與大陸電網聯結
縣長李沃士在就職4周年記者會中,接受記者提問向大陸引水、接電議題時表示,向大陸買水時程最快2年、緊接著將就向大陸買電,或共同開發電力資源,與對岸積極研議,一舉解決金門水、電資源不足的難題。使金門向大陸接電或與大陸電網聯結議題,正式浮上檯面。
而金門縣議會於上月20日剛結束之第五屆第八次定期大會亦通過議員提案,朝野議員一致建請金門縣政府比照兩岸通水模式,儘速研議向大陸通電的計畫,以因應金門大型購物中心、商務旅館等建設陸續完工啟用,可能出現之電力吃緊問題,也能滿足金門未來發展之電力需求。
金門供電系統係屬火力發電,為獨立電網,現有總裝置容量為94,992kW,可靠出力為76,712kW,最高負載量53,826 kW,離峰負載量約為22,000kW。由於金門近兩年來人口大幅成長,各項大型投資亦陸續進行,用電量逐年成長,依台電公司評估現有發電設施若未擴充,於民國108年電力會有短缺問題,考量金門未來經濟成長與發展需求,政府部門實宜未雨綢繆,增闢電源。
金門業經行政院核定建置為低碳島,為達到2030年人均年碳排放量為0的目標,必須實施低碳計畫與減碳作為。而台電公司在金門的發電部門,其排碳量占金門總排放量的49.4%,係最大宗,如何開發再生能源之綠能計畫,如太陽光電或大型風機,係金門打造低碳島之重要課題。
按行政院核定「建置金門低碳島計畫」,推動期程為102~107年,其中增設再生能源部份包含5.2MW太陽能光電、8MW大型風機、120kW小型風機及5MWh儲能系統等設施,經費為11.9億元(其中民間投資7.3億元)。
目前台電公司於金門地區設置之再生能源設備已有二座2,000kW風力發電機及一座528kW太陽光電機組,限於金門目前電力系統較小,且風力機組為間歇性能源缺乏穩定性,故大型風機之設置已接近限度(離峰負載22,000kW之20%),若再依低碳島計畫投資增設大型風機設備,恐產生設備閒置或電網不穩定等問題,宜謀求解決。
我們認為若將金門電力系統與大陸地區電網聯結,則可以解決間歇性再生能源僅能佔離峰負載20%限制,也能落實金門低碳島目標,擴大發展再生能源。在冬天,金門風力發電有餘裕時,可將過剩電力輸往大陸電網,夏天,無法風力發電時,則由大陸電網引進電力,解決金門電力不足問題,達到調節目的。
由於金門地區用電需求未來將會逐年提升,但電力設施空氣污染物之排放標準將更趨嚴格,據瞭解未來台電柴油機組若加裝污染防治設備可能亦無法符合NOX200ppm之排放標準,故應積極發展再生能源,以替代柴油機組發電之角色,似為當務之急。
再者,金門地區目前主要以柴油機組發電,每度發電成本約9.3元,以101年為例,台電在金門虧損20.9億元,負擔沈重,並把帳記在金門人的頭上。若未來金門電力系統與大陸地區電網聯結,將可擴大離岸風機等之再生能源,減少柴油機組發電,能減輕台電公司營運虧損及中央政府補貼電價之壓力,創造多贏局面。
金門正式於檯面上推動大陸引水,始於2003年11月承經濟部水利署補助完成「金門與大陸通水先期規劃」,推動迄今滿十年,終於獲中央核定。但其推動過程及牽涉層面甚廣,困難度高,如今亦獲中央核定。但與大陸電網聯結乙案,我們認為事涉問題較小,既然水可以通,且中華電信公司與大陸3家電信公司,雙邊各自投資50%建置金門廈門間海底光纖電纜系統,亦將啟用,顯見兩岸合作有例可循,以往政治考量之障礙已然排除;再者就技術面而言,台電目前正舖設澎湖與台灣雲林間之海底電纜,長度達58公里,但金門與廈門最近直線距離僅8公里,海底電纜舖設長度約13公里,故施工技術不是問題。
在此我們感謝中央支持金門自大陸引水,但我們也期待中央在政策上,進一步併案同意金門與大陸地區電網聯結,以落實金門低碳島計畫,並解決未來缺電危機,創造多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