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兩岸教育連結邁向金廈成功之路

發布日期:
點閱率:643
字型大小:

──金門大學赴約廈門大學九十三周年校慶為兩岸高教合作升溫
延平郡王鄭成功發出「金廈本吾家之地」豪語的島嶼,隔一道遙不逾十二海里的淺淺金廈水域,政治、軍事的因素,拉長了時空距離,教育、文化的誘因,拉近了情感距離。自二○一一年八月一日金門大學誕生後,與隔海相望的廈門大學,形成金廈兩岸高教最前哨新亮點。再過幾天,四月六日,是廈門大學建校九十三周年校慶,廈大校長朱崇實特別邀請了金大校長李金振,以及大馬企業家、丹斯里拿督斯里楊忠禮博士等金門鄉親共赴盛會,也為兩岸大學聯盟喊出的「金廈成功之道」(金大、廈大、成大)升溫。
鴉片戰爭、海禁大開,清道光五口通商後,廈門人、金門人,往海外發展絡繹於途,造就了「僑鄉」氣候。在南洋經商有成的閩南企業家,對家鄉最大的回饋方式,「捐資興學」是其中動人的一章。金門的每一所學堂,珠山學校、金水小學、古寧國小、睿友學校……,乃至金門高中鈞齡堂,及至新近的金門大學,一百年來,鄉僑的捐資興學行動不曾停步,他們信奉的,正是「再窮也不能窮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
但在高等教育上,金門受限於地理位置、交通、人口等因素,再因長達近半個世紀的戒嚴、軍管體制,與大陸阻斷,與台灣隔離,致過去文教昌盛的金門,高教的種子,遲遲無法在這塊土地播撒、生根。反觀一水之隔的廈門,在有「愛國僑領」之譽的陳嘉庚登高一呼下,募集資金、招攬人才,經多年籌設,一九二一年四月六日,私立廈門大學終於在集美學校舉行開學儀式;陳嘉庚創辦、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華僑創辦的大學於焉誕生,再於一九三七年七月一日,經陳嘉庚函請,南京國民政府同意將私立廈門大學,更名為國立廈門大學。
迭經戰亂、飽受烽火,面臨國民政府南遷、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制、文革浩劫,廈門大學依然屹立不搖,當今的廈大,占地五二四公頃,擁教職員二千四百多人、學生三萬八千多人,進入世界五百大名校排名,也是台灣的教育部承認大陸地區一一一所大學學歷名單中的第一批。
相較於廈門大學已在高教史上走了一段長長的路,起步晚的金門大學,仍能挾著島地豐厚的歷史文化條件、僑鄉資源、海內外人才,以及從封閉型島嶼解嚴、開放,身處在兩岸的有利位置,由高應科大金門分部、金門技術學院一路發展而來的國立金門大學,歷十八載成長歲月,一所不在台灣本島的國立大學,也有了吸睛的故事特色,包括了「座落於台灣海峽西岸」、「台灣面對中國大陸的學術窗口」、「不必出國的海外大學」、「福建省唯一的中華民國大學」;從自身建立的教育基礎,再往外延伸、尋求資源,二○一三年六月二十日,金門大學校長李金振與廈門大學校長朱崇實共同簽署了《金門、成功、廈門大學三校學術交流合作協議書》,廈門、金門、到台南,正是延平郡王鄭成功過去收復台灣的路線,廈大、金大與成大三校簽約合作,以教育重現「金廈成功之路」,且廈大是大陸「985」的頂尖名校,成大是台灣卓越高校,金大位居兩岸樞紐,「金廈成功之路」的連結,以閩南文文化的教學、研究為核心起點,有其重要的歷史意義,也能在現世展現、發揮兩岸高教交流合作的教育價值。
廈門大學九十三周年校慶,金門大學渡海歡慶,「金廈成功之路」,相輔相成,未來必可在兩岸打造有特色的世界大學。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