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影城重現電影島美好時光
──台開風獅爺購物中心金獅影城創造改變金門娛樂產業生態
〈擁有全台最大銀幕 台開影城今開幕〉,昨天的金門日報,以頭版頭條披露了一則島民企盼多時、令人欣喜的報導,由台開集團邀請國際頂尖英國ARUP建築團隊與日本 Pinhole 室內設計團隊,為金門聯手打造的首座國際級首輪影城「風獅爺購物中心金獅影城」盛大開幕了,首座多廳式複合影城,也採用最先進數位影廳映演設備的金獅影城,創造了多項金門第一,縣長李沃士感謝台開以企業經營的用心和投入,為早期電影院密度最高,卻又因環境轉變逐漸消失的金門電影院,「帶來鄉親期待、睽違已久的最好場景實現」;台開董事長邱復生也以歡喜心迎接金獅影城開幕,藉以「好好彌補金門人睽違多年的看電影享受」。金獅影城的誕生,又將全球最高規格的技術設備一次引進到位,勢必刺激、改變金門的娛樂產業生態,後續發展,值得觀察、關注。
正如台開董事長邱復生在影城開幕記者會所言,看電影曾經是金門全島軍民最主要的休閒活動,全盛時期全縣有十七家戲院,「但六年前最後一家傳統戲院熄燈後,金門人就失去了在家鄉看電影的權益」。跳脫傳統戲院,如今台開以全新科技、聲光打造的金獅影城的到來,也讓我們為輝煌一時的金門電影院發展歷程得以作一番回溯、整理,有補綴那段記憶的機遇。
根據二○○一年,葉龍彥出版的《台灣戲院發展史〉專著所作調查,一九四九年兩岸分離後,軍中電影院每月巡迴金門各地進行露天放映,一九五四年金門縣農會成立農教電影院,亦經常到各村落放映農教影片,繼之有金門戰地政務委員會設置金門戲院於中正堂,係金門室內放映電影之始;而金門最早出現的民營電影院,始於一九六二年金城鎮長石炳炎與地方人士合資興建金城民眾活動中心,開民間電影院先河。
台灣的電影院發展歷史,並無法拋開金門這個區塊,因為島上有來自包括台省子弟在內的各省各地匯集的大量駐軍,所放映的影片也都從台灣輸入;可以說,金門與台灣的電影院文化有其密不可分的連結性。
《台灣戲院發展史》中,葉龍彥調查結果,金門一度高達十七家戲院聚集,金城鎮有一九六五年建的金聲戲院、一九六○至一九六三年間建的金門戲院、一九七一年建的民眾育樂中心(多達七百六十座位);金湖鎮有一九六七年建的僑聲戲院、一九六七年建的山外中正堂、一九六○年建初名龍虎的南雄戲院、一九六○年建的武威戲院、一九六二至一九六六年建的山外戲院、一九八四年建的金湖中正堂、一九六○年建初名金龍係海軍所屬在料羅的海光戲院及空軍所屬在尚義機場的藍天戲院;金沙鎮有一九六四年建的金沙戲院、一九六○年建陸軍所屬位於陽翟的金東戲院及金防部所屬一九六四年建位於太武山石室的擎天廳;金寧鄉有陸軍所屬的金西戲院;烈嶼鄉有一九六二年建陸軍所屬的國光戲院。
大軍時期,駐防金門的五個陸軍師就有五家戲院,海軍、空軍也各有一家戲院,因此,十七家戲院中,屬軍營的就有八家之多;惟電影院、看電影的盛景,隨著解除軍管、大輻撤師撤軍後,繁華不再,撐到最後的是兩家民營戲院│金城的育樂中心與山外的僑聲,二十一世紀開始,相繼打烊熄燈。的享受。台開集團邁出的這一步,不僅找回了過去金門電影院的歷史,也喚回了金門人看電影的熱情,更能帶動金廈生活圈的形成、刺激消費,提振金門產業。金獅影城創造、改變金門娛樂生態的這一步,值得支持、期
曾經十萬大軍與五、六萬島民支撐的電影院榮景不再,而今解嚴、觀光、小三通,設籍人數已破十二萬人的福利縣、幸福城市金門,終於又盼到了可以每天看電影的美好時光。台開集團結合免稅商城、3C電子城、文創展演、時尚娛樂等多元複合功能,金門風獅爺購物中心內的金獅影城,共有六個影廳,近千席次,不止可滿足在地居民,也可吸引陸客、觀光客與世界同步觀影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