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政府應給金門更便捷的小三通政策
金門自2001年1月1日實施兩岸小三通以來,來往金門、大陸之旅次,截至2013年底止,已達1043萬餘旅次,為金門創造經濟榮景,此應感謝兩岸中央政府給予金門先試先行的機會。但自2011年達147.4萬餘人次高峰後,因受兩岸直航造成中轉旅次減少等因素,已連續二年出現遞減現象,如2012年為145.8萬旅次,2013年為135.3萬旅次,金門是否會因此邊緣化?各界至為關心,但我們認為問題是在開放政策及辦證手續出現盲點,若兩岸能稍加調整,將會再給金門未來發展數十年之榮景。
回顧小三通政策,自2001年1月1日開始實施「試辦金門馬祖與大陸地區通航實施辦法」,開啟了金門與大陸之交流,至2008年6月19日推動第一次「小三通正常化」,擴大放寬台灣民眾與外國人可以透過小三通往來大陸,同年9月4日推動第二次「小三通正常化」方案,提供貿易航運便捷化措施,簡化人員入出境手續。直航後,於2010年7月15日推動第三次「小三通正常化」方案,全面開放大陸民眾透過「小三通」中轉,延長許可停留效期,促進海運的合理化與制度化。
另隨著兩岸關係的和緩,加速了兩岸的往來,大陸地區對金門的觀光政策也做出更大的開放作為,讓金門的觀光產業受益良多,包括:2011年6月28日開放來臺自由行及同年7月29日開放福建省居民赴離島自由行,至2013年止計有778,970人來金門旅遊(其中,離島自由行計35,098人次)。
再於2011年6月13日大陸開辦「非福建省內居民來廈暫住人口赴金門一日遊」,並於2013年7月16日由一日遊開放為二日遊。至2013年止計有108,371人來金門旅遊。
金門小三通政策,在試辦運作當中,兩岸中央政府,一直不斷的在聽取金門縣政府與當地民眾心聲,持續在檢討調整,一直是朝向更開放與更便捷的方向邁進,這樣的方向與態度,地區父老感懷在心,值得肯定與喝采。但金門未來的經濟發展,與「小三通」政策方向確實息息相關,我們寄望,它應該是更往前走,而且應秉持斯時開放初衷,再度推出符合金門期待的兩岸往來政策,讓大陸來金門遊的旅客人數能繼續成長。
檢視目前小三通政策,表面看來雖有多項利多政策,但在執行面仍有落差,實務面亦有一些討論與修正的空間,為讓政策美意落實,並能深化兩岸交流,嘉惠兩岸人民,現有大陸人民來金門之手續確有再放寬與簡化必要,諸如:
1.應開放「福建省其他城市居民」比照「非福建省內居民來廈暫住人口赴金兩日遊」政策,可申請辦理赴金門旅遊,以增加福建省居民赴金門旅遊途徑之多樣性,進一步提升金廈旅遊人口,共創兩岸旅遊市場雙贏之局面。
2.開放「福建省居民」或「來廈暫住人口赴金兩日遊」旅客持有效期之「港澳台證」或「出國護照」者可用影本換發「大陸通行證」,取代申請手續。
3.為便利大陸居民來金辦證程序,應可以福建地區為「先行先試」為試點,核給來金進行旅遊、商務考察、公務交流等之居民得申請五年效期一年多次簽之政策。若可行,未來亦應開放海西城市民眾為第二次來金可核給五年效期一年多簽。
但目前我方政府,若能宣告:「經由金門小三通到台灣之觀光人數,不受目前每天七千人之限制」,則以目前大陸各省市排隊赴台灣觀光簽證人數,至少需等二個月以上之情形觀之,此一政策將可為金門帶來更大旅遊商機,我們期待小三通政策應予優化,並能加以簡化手續,必能為兩岸創造更進一步雙贏之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