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以金門為自由經濟特區
日前,金門、澎湖、連江等三縣離島區域合作平台首長會議假台北市台大校友會館舉行;三位縣長簽署共同促進離島建設發展的首長宣言,並呼籲中央政府給予政策、法制和區域發展正義上的積極協助,將離島的特殊性條件,創意的轉化為未來發展的新契機。
在金門開發的歷史長流中,兩岸關係發展讓金門處在一個新的歷史機遇期,在兩岸關係發展互信仍然不足的現實中,卻為金門開啟另一扇希望之窗,擔負起「試點」的任務,例如:當初「小三通」的開通就是在這種背景因素下產生,頻繁的交流互動,金門與廈門「金廈生活圈」已隱然成形。透過「小三通」試辦有成的政治效應,臺灣與內陸的「大三通」終於放膽上路,以金門作為「試點」的路徑於焉形成。
金門未來發展一向處在多重因素的拉扯之中,究竟何去何從?難以定論。在這個議題上,關心金門未來發展者,無論官方與民間社會團體或個人,以公共論壇、座談會之集思廣益;或在縣府網站之建言;或投書報端之讜論;以及每逢選舉時各候選人提出的政見,凡此,都在想方設法為金門尋找出路。綜觀政治人物、學者專家、社會賢達及公部門為金門未來發展勾勒的願景與論述,其中不乏有利的可行方案,有已經付諸實施者,有些則尚待大家共同努力推動。
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特聘教授童振源日前提出「台灣以金門為自由經濟特區,促進全球商品、服務、資金、人員與資訊在金門自由流通。」構想,建議兩岸共同組成合作委員會,透過金門進行兩岸經濟開放與整合試點,讓兩岸經濟整合的經濟效益在此地充分呈現。這個再度以金門為「試點」的構想和建議,必須得到雙方政府支持,才有實現的可能。
政府對金門發展必須以新的思維,本於「為民興利」的著眼,從政策鬆綁做起,就前述「以金門為自由經濟特區」議題來說,這次離島區域合作平台首長會議發表宣言的第一點:「爭取兩岸發展談判過程之離島代表制度性參與。」正好可以派上用場,就是未來兩岸協商中,事關金門發展的議題,必須給予金門派出代表參與的機會,讓金門為當事者的聲音有所表達;相信憑藉金門地緣優勢和發展條件,只要雙方政府支持,必能儘早實現互惠共榮的夢想,樹立樣板,為下一步推動兩岸經濟整合方案的目標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