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論品格之教育與成長

發布日期:
點閱率:906
字型大小:

 基本上品格乃品德與性格的複合體。品德牽動著品行與道德,而性格更涉及心性與人格。人的初始本質與內涵,經過潛移默化的陶冶與洗禮後,必然會形塑出優質心性與人格;而優質的心性與人格,須有賴於品德優美的內化過程。也就是說,優質的心性與人格,唯有藉著品行與道德的教化,方能更為飽滿,且更能相得益彰,二者實互為表裏且相輔相成。
  品德是立國的根本。法國路易十五的財政大臣柯伯特說:「一個國家是否偉大並不是在它疆域的大小,而在它國民的品質。」英國作家及改革家史邁爾斯也說:「一個民族缺少了品格的支持就註定會滅亡。」
  目前青少年的問題都是起因於家庭,顯現於學校而惡化於社會,那是因為品德與性格的形塑過程,皆循此三個環節生長形成。父母親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孩子自呱呱落地,對父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無不看在眼裡,在潛在學習的認知理論,他腦海裏已記下了學習的刻痕,這種第一印象未來也將成為難以扭轉的「刻板印象」。古人云:「童蒙養正」,孩子啟蒙時就要先教「正知正見」,因此品德教育必須先由家庭做起,由父母以身作則,在日常生活中教導孩子「待人接物」的道理,從生活中體驗進而內化成行為準則,因為生活教育就是品德教育,它是做人的根本。換言之,品德教育來自大人身教與言教的潛移默化。許多做人的道理更是透過經典小說的典範、模仿學習、見賢思齊,透過這樣的一個正確的成長環境達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反之,如果大人給孩子不好的榜樣,卻要求孩子要有品德又要有品味,豈不是緣木而求魚?大環境改變了,現今的孩子在知識上不用我們操心,父母要教育他們的是自制與自律,也就是說孩子缺的不是刺激而是規範,但規範必須從小由生活中做起,因為「生活教育就是品德教育」,一個家教良好的孩子,言行是有禮貌的、舉止是有修養的,談吐是有品味的、做事是有品質的,而人格是剛毅與正直的。
  學校教育重點在教師素質與課程內容兩大部份,老師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的教書匠而已,他還得負有形塑學生健全人格與心性,教化學生品行與道德的「人師」任務。一個優質的教師應具備有正確的教育、理念、及風範與氣質,以及那份對教育的熱愛,在犧牲奉獻、有教無類前提下孕育出來的敬業、專業與穩健的情緒、和諧的性格。另外在課程內容的德智體群美尤應重品德,並讓孩子有道德判斷的學習機會,並在社團中培養良好的群性互動。
  社會教育,對一般人無強制性卻富有感染力,雖無固定教育內涵卻富有廣泛範圍,在文化原型的驅策下,有什麼樣的社會環境,就會造就什麼樣的社會型態,進而產製什麼樣的人民。因為藉由教育、學習、文化原型、生態成長,相互仿傚學習,內化後,形塑一定的品行、道德、心性、人格模式,最後由認知、行為表現於外顯,在這樣一種既無強制力,又富有廣泛範圍的社會教育,唯有人人發揮道德感,克盡社會教育責任,有效遏止與約束傷風敗俗的事件,透過媒體積極報導正向善良事件,提供孩子模仿,認同並由道德團體及政府公部門共同參與發揮整體力量方能達到社會教育的效果。
  青少年是我們的希望,下一代的健全成長,更是決定著國家未來的興衰,因此我們有責任去營造一個健全與優質的成長環境,讓我們的下一代孩子在品德與性格能健全的成長。職是之故,我們必須在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及社會教育三個環節上用心打造優質的教育環境,方能培育出優生優質的未來主人翁。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