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共同推動軍事遺產保護
金門在特殊的地理環境下,為了生存發展,除聚落與家屋構成納入了防禦思維,以抵禦盜匪侵襲外,更因位於大陸沿岸,是為南北航道的管控樞紐,明代以降,聯合著其他衛所而成為對外防禦的軍事要塞之一。「固若金湯,雄鎮海門」,正是金門在歷史上的意義。而1949年後,地下化工事及全島建構的軍事設施,讓金門轉為對內防禦,成國族內戰下的最後一道自由防線。至今,保留了大量的軍事遺址,戰地特色已是金門的代稱,結合著閩南聚落景致,每年吸引著大量的觀光人潮。
金門因防禦思維所建構的環境設施,若從島嶼歷史所見,不僅是1949年後冷戰遺存,實乃從歷代爭戰、不斷遷徙與族群融合下,才焠煉出今日獨特的環境、文化。這種具防禦性質的文化景觀,在當前,實體上保有大量的人工構造物、景觀和人工紀念物,包括了沿海聚落的傳統防禦構造,以及國軍大量建構的碉堡、坑道、營區,以及與環境結合的海岸防禦據點,透過地形、植栽、天然障礙物配合綿密的軍事工事,形成數道防禦線,阻絕敵人接近。這些特殊的構造、環境與軍事防禦下的發展,呈現出為生存而建構、無與倫比的人為設施,代表著歷史上斐然的一頁,若加以適當詮釋、保存,則可成為人類為追求和平而奮鬥、具普世價值的代表場域。
金門推動申遺重要內涵之一,即是包括了前述的價值陳述,然而,世界文化遺產乃須具傑出的普世價值,以及保有真實性、整體性,要從世界的角度比較、出發,要從人類文明、對歷史發展的重要性闡釋,爭取國際認同,非僅以自我陳述即可。截至2014年,在總數1007處世界遺產中,不包括城堡、古堡類,約有48處是以防禦、軍事為主要內容價值陳述,因具有特殊的歷史與文化內涵,或為人類最具代表的軍事遺址且影響後世發展,而獲得世界遺產登錄。如1996年登錄的荷蘭「阿姆斯特丹防禦線」,在首都周圍135公里範圍內建構45處防禦堡壘,是世界上唯一一座為控制水量而建成的防禦工事,配有大砲及設有水渠和水閘系統。2012年登錄,葡萄牙鄰近西班牙邊境的埃爾瓦斯(Elvas),從17世紀至19世紀期間修建,其乃擁有世界上最大的乾溝防禦系統,代表著同類防禦工事中保存最完好的典範,包括了雄偉的水道橋,邊境城鎮及數個菱形堡壘。
金門的這些軍事遺產,應如何提高視野強化主題,凸顯人類重要的歷史與價值特色詮釋,須有計畫性地規劃、論述、研究,才能逐漸聚焦。在當前,一方面必須認清遺址保存的重要性與急迫性,如推展戰地文化景觀作為金門推動世遺的重要核心時,具前瞻性、保護性的綱領必須提出,以避免開發壓力下的破壞。另一方面,為作為保存發展論述的基礎,強化軍事歷史、戰地設施、軍事文獻的研究,更為迫切的工作。縣府、國家公園管理處及軍方必須重視軍管期間的史料蒐集與研究,在三方合作下,未來的研究成果除可作為軍事遺產保存、傑出普世價值論述的依據外,並可成為配合各軍事遺址觀光的展覽解說來源,及豐富教育資源。
軍事遺址是金門歷史發展下的遺存,也曾是金門最重要的代表特色。我們呼籲,金門的發展必須即刻地納入綱要性的軍事遺址保護架構,避免都市化發展後的毀壞。唯有具前瞻性的視野進行規劃,並進行計畫性的研究、保護,這些即將大量消失的軍事遺構才有留存與喘息的機會。為了保護它們,讓我們一起重新認識軍事與防禦遺產及其價值,攜手推動保存,為後代子孫留下這些珍貴的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