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創造民眾有感的幸福社會

發布日期:
點閱率:764
字型大小:

國家是人民所共有,政治是人民所共管,利益是人民所共享。縣府推動諸多造福民眾的政策,從物質層次進化為精神層次。其中最能讓民眾有感的就是「送餐到社區,送運動到社區,送學習到社區」。這三者之間,最容易達成,而且可以綜合運用者,唯有「送學習到社區」對社區鄉親最實惠而有感,宜力求貫徹。
地區最早有此政策的公部門是衛生局,結合下鄉巡迴義診、再推動「健康社區總體營造」模式,藉由「送健康到社區」,同時加入指導銀髮族運動樂活,後來包含土風舞、元極舞、太極拳、瑜伽等民間社團相繼成功推動,是另類「送運動到社區」。
至於「送餐到社區」,過去多半經由社政單位推動所謂「社區關懷據點」模式,為獨居老人送餐服務。最早有成效的是料羅社區,以自力方式經營社區共餐,唯一僅有;後經由縣政府的努力,於102年嘗試在安瀾、述美,103年在開瑄,相對單純的學校與社區以委辦方式,涵蓋學童營養午餐模式,再由社區志工來取餐,為老人送餐,執行「送餐到社區」。
「送餐到社區」不易普及,這牽涉到物流運輸、人員編組與訓練、特別是高齡者飲食習性、養生需求有別,難以立即到位。委託學校供應午餐,會受休假日停止供餐影響,同時為兒童發育需求的營養午餐,與老人健康與養生需求之餐飲宜否區別?
「送運動到社區」最困難的就是場地設施及指導人員。不是擺幾台跑步機就夠了。社區裡高齡者眾,青少年數量少,運動設施有別。例如在活動中心設桌球台或羽球場,在廣場設籃球場;高齡者可能需要木球、助行器等。這點要結合社區基層整建時一併考量在內整體規劃。設施只要有錢有場地,不是問題,比較困難的是專業的指導人力及經營人力。
文教部門最早「送學習到社區」的是教育處早期的成人教育、識字班、後來與移民署、民政處多元推動的外配輔導班等,均是利用現有學校設施提供社區鄉親學習活動。比較難能可貴的是文化局,很早就利用巡迴車的概念,把書刊直接運送到社區指導兒童閱讀,最近尤其可貴的是把銀髮族藏書,巡迴推向社區,這也是「送學習到社區」。
「送學習到社區」可結合前二者,一併推動。首先就終身學習的角度以觀,從年少到年老,只要活著就得學習,包括獻身社會服務之能力,居家安全、休閒生活、理財規劃、家庭經營、社區營造、養生保健、安享尊嚴的晚年等之學習,所以如何規劃學習活動推進社區服務,才是最實際,最能普及於社區鄉親,讓他們在精神上因學習而感到愉悅,體驗到施政的幸福感。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